技工院校PLC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索

2021-04-08 02:10唐禹
职业·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教学改革

唐禹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高技能人才需求也越来越旺盛,PLC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运用。PLC课程是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对技工院校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技工院校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技工院校专业教师在讲授PLC课程时必须从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加以优化改革,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技工院校毕业生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够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PLC课程    教学改革    技工院校

PLC课程是集电工电子、自动化、计算机等各专业的理论与技术为一体的理论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核心专业课,要求学生既要会编写和调试程序,又要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PLC技术是在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PLC技术具有使用和维护便捷、故障率低的优点,所以它一出现就很快被各行各业广泛使用。自21世纪以来,随着半导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PLC技术的各种功能不断完善,被称为自动化领域的三大支柱技术之一。鉴于 PLC技术在生产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且作用越来越大,企业对懂PLC技术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一、技工院校PLC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因为PLC课程有其独特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PLC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技工院校学生一般学习基础不好,面对枯燥的理论教学和复杂的动手操作,往往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产生放弃学习这门课的想法,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另外,一些学生在学习电力拖动这门课时没有真正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对电机连续运行的接触器自锁、电机正反转运行的互锁都没有理解,从而会影响对 PLC 控制原理的理解。

(二)课程教学内容陈旧

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转型升级,要求技工院校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满足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要求。但是,一些技工院校PLC课程教学内容一直没有明显变化,课程内容陈旧。教师缺少实际工作经验,不了解新技术,习惯于向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知识,进而造成PLC课程专业内容跟不上实际技术发展的节奏,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能胜任企业岗位技术要求,职场竞争力受到影响。

(三)课程教学与技能竞赛没有进行深度融合

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影响力越来越大。不少技能竞赛项目都涉及PLC课程,但是由于参加技能大赛的前期投入比较大和指导教师缺乏等原因,大部分技工院校学生接触不到技能竞赛项目中PLC课程的相关内容。

(四)课程教学考核方式重结果轻过程

大部分技工院校在PLC等课程考核中更看重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学生平时只是应付完成实验或者项目报告。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是先在教师讲解下学习理论知识,再在教师引导下实际操作验证理论知识,学习完课程后参加期末考试。这就会导致学生对平时学习采取消极态度,课程考试前一段时间临时抱佛脚,最终导致学生掌握知识不扎实。

二、 解决方法

(一)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考核方式一般包括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个部分。三者所占比例在每个学校都不相同。例如在笔者学校实行的是平时考核成绩占40%、期中考试成绩占3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30%的传统考核方式。笔者认为应当摒弃这种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而是根据PLC课程的特点,进一步减少传统的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注重运用过程化考核的方式,将考核重点放在PLC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完成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例如根据任务编写程序、调试程序、完成项目硬件接线、运行和答辩的情况。

(二)采用项目教学法

根据PLC课程教学的规律和重要性,技工院校教师可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具体的项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项目的选择要贴近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如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项目和物料分拣控制项目等。技工院校学生一般会在掌握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力拖动等专业课的基础上再学习PLC课程,所以PLC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懂理论又会動手实践。学生要掌握PLC技术必须付出非常多的努力和时间。所以学习PLC课程最好的方法是采用项目教学法,边学边练,理论联系实践。近年来关于PLC技术的仿真软件越来越多,软件的功能也在逐步完善,如三菱仿真软件GX-Simulator。学生在学习完一个教学项目后通过仿真软件实现脱机状态下的仿真模拟调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编写和设计程序的水平。

(三)实施分层次教学

由于技工院校学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较困难,因而学习进度稍慢;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常规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无法满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实施分层次教学,合理处理教学内容,可满足全部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可以在常规教学中给学生讲解PLC技术的编程原理、编程软件的使用、硬件接线、基本指令和一些较为简单的功能指令,如数据传送指令、比较指令等。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和技能竞赛选手,还应掌握其他复杂的功能指令,如移位指令、循环指令、步进指令等。很多技能竞赛项目都要用到PLC模块,如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项目、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等,这些竞赛项目都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PLC程序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穿插PLC技术重难点知识,满足部分学有余力学生的需求。

(四)开展课题设计周活动

PLC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使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容易理解,常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实验,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这些实验通常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上课时教师一边讲,学生一边做,缺乏趣味性,不能充分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实践也表明,由于实验课时间较短和实践教学内容分散,难以达到以实践来巩固理论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目标。因此笔者建议在讲授完PLC课程后,给学生留出一周或者两周时间,专门用来完成课题设计。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学PLC课程的知识,结合其他专业课程,如传感器、触摸屏和变频器等,给学生布置一个综合性的课题,让学生在充裕的时间里掌握PLC技术和其他专业课的操作技能。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对PLC课程的学习兴趣,并对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小结

笔者通过分析技工院校PLC课程教学现状,对技工院校PLC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分别进行探索,阐述如何通过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采用项目教学法、实施分层次教学和开展课程设计周活动,促进学生对PLC课程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后续其他专业课程、参加技能竞赛及就业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秀.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山东工业技术,2019(6).

[2]颜建美.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三菱PLC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31).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教学改革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