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模式新探

2021-04-08 02:10蓝维玲
职业·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

蓝维玲

摘 要:会计电算化专业是融合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学以及信息科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不同学习角度研究改革方法。本文关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操作方面的能力培养,提出将实际教学与理论教学合理分配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会计电算化专业    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对该类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企业更看重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运用熟练度,因此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专业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进行改革,不仅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有利于提高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质量。

一、当前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以及教师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当前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呈现良好态势。首先,随着硬件设备的不断完善,教室中基本都安装了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在教学中教师逐渐将教学阵地从黑板转移到多媒体设备上。虽然中职院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但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做铺垫。一成不变的黑板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让教师产生较大的课业压力,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同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还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质量,逐步接受多媒体式教学并运用于课堂中。其次,越来越多的教师愿意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往往较紧张,学生认为教师处在一个管理者的地位,因此在学习时很可能产生畏惧老师的心理。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后,学生和教师处在平等的位置上,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学生遇到问题时也不再害怕向教师提问题。师生之间沟通顺畅,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能得到保证。另外,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关注与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事件。对于社会上实际发生的与专业相关的事件,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看法对事件进行专业分析。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还未毕业、未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学生更加贴近社会工作情境,有利于学生的实际工作模拟,有利于学生毕业之后更快地适应社会工作环境。

虽然中职院校教师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已经逐步完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出现部分问题。首先,中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而会计电算化专业又是一个融合许多专业的综合性专业,因此需要学生牢固掌握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才可以更加深入学习。但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他们认为有些知识学生在其他阶段已经学习过,因此不必要再重复教学;同时由于受到课时要求的影响,教师们也没有时间带领学生复习基础知识,这就造成学生在深入学习时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影响之后的专业学习,“一步不懂步步不懂”,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教师教学不仅花费大量的精力,學生的学习效率也不高。因此,教师要不断思考怎样解决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其次,在中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上,由于有时不够严格,因此保证学生课堂出勤率、课堂学习效率以及课后学习效率,是教师需要关注的事情,这也是最令教师头痛的问题。即使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可以通过强制措施予以保证,那么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以及课后学习效率又该怎样保证,这是教师应该直面以及思考的问题。另外,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在考核学生的方式上也应进行改革。对于理论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学科期末考试评判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于实际操作的考核也不能忽视。如果缺少了实操考核,那么就缺少了对学生操作水平的评定,学生在实操方面的学习就会有所松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分析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现状以及建设高效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结合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创新教学模式,多措并举,从而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效率。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对不同学习角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教学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建立在计算机学、会计学、管理学以及信息科学四大学科基础之上的,因该专业教学内容覆盖面大,在进行更精更尖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之前,必须让学生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扎牢。例如,针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使用方法,这样学生今后上岗后才能在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的基础上开展会计工作。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的情况,因此在进行下一步教学前重温基础知识是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在教学模式创新的前提下,该专业教师可以将“基础知识讲解”列入教学大纲,例如,进行会计系统教学前让学生熟悉计算机基本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关系,在进行会计基础教学前让学生熟悉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等基础知识,在不耽误其他知识学习的情况下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学生的基础知识得以巩固,那么在面对更深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时就有了学习的基础,就会提高学习效率。

(二)合理安排理论课程与模拟实训操作课程的顺序

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训操作课程的顺序,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教学模式改革,因为理论知识往往与实际操作息息相关。教师在作课程安排时应将理论课和实训操作课进行穿插安排,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核算设计会计电算化体系”实训前,应该完成“如何建立账套”等理论课程教学;在“运用某一财务软件进行系统管理”实训前,应该让学生了解此财务软件在使用上的注意事项;在“总账辅助信息设置”实训前,让学生明白需要建立“部门、职员、项目、客户、供应商”等多方面辅助信息的档案。学生在动手练习的过程中慢慢建立起计算机与会计专业的联系,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的掌握也更加熟练。将理论课与实训操作课穿插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学过的知识,也为实训操作课的进行奠定了基础;两者相互影响,帮助学生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学习效率,这样也就满足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在教学模式上的改革创新。

(三)在教学中融入实地体验

在打好理论知识基础之后,除了进行模拟实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学习,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工作情况。专业教师要为学生争取校外学习机会,比如可以与附近企业或工作单位协商,让该专业学生在其工作单位进行实地学习和工作环境模拟。在实地体验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教一边让学生操作,教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突发情况时应该怎么办。例如,公司会计软件临时更换时如何快速掌握新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工作时突然发现财务信息泄露时如何处理等。只有经历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学生才能将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的操作相联系,才能够调整自己专业学习的侧重点,这样在以后进行实训模拟时才能更贴近工作状态,有利于学生未来踏入社会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

在网络发达的教学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更加强调的是教师教学地位的转变,即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必须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网络教学就为这样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明确自己的定位。例如,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运用案例进行教学。通常的教学方式是首先由老师讲解案例,然后学生进行练习,继而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熟练运用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活动”中。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给出一个范围或者给出一个任务、一个目标,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任务在网络上寻找案例,参阅相关的案例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然后对案例进行演练,从而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要做的就是防止学生的学习偏离主题、流于形式,并在学生的学习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完善考核标准

考核一方面能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考核,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让学生明白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法有助于学生踏实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不是到期末考试时突击复习、考完就忘记,消除传统纸质试卷决定学生成绩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会计电算化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考试考核,将平时表现、上课态度等纳入平时成绩考核范畴,平时只要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顺利过关,就可以拿到50分,所以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学生想要过关,就要不断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练习,掌握会计电算化各模块内容的操作,直到学会为止,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考试考核由理论考核(占40%)和實操考核(占60%)两部分组成。这样学生的学习氛围浓厚,学习的自信心明显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增强了,在就业时会更受企业的欢迎。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门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的会计专业,与普通的会计专业应用相比更高效、更快速,弥补了传统会计学专业应用中存在的漏洞;另外,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近年来也在高速发展,由此看来,会计电算化专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看好。但是,机遇也往往伴随着挑战,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依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要牢牢把握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因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在未来进入社会的应用中缺少不了计算机的使用。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要紧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步伐,及时掌握计算机使用技能,这样才能够保证专业技能高效地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替代,因此保留人工的价值性是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后进入社会工作应该体现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工作效率越来越高,未来必将抛弃效率低下的工作岗位,会计电算化专业在这方面已经远远领先于会计专业;而相比人工智能来说,会计电算化专业又多了一份灵活性的思维。要想在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社会立足,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跟随时代的发展,按照社会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让学生把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学生未来的发展常常受到专业教师教学的影响,因此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具有很大价值。

四、小结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社会对其需求量逐渐增大。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满足社会需求,也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中职院校要发挥院校教育的优势,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之后不仅会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在未来的学习或就业上也将会更加顺利,未来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李佳蔚,王海燕.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16(6).

[2]卢健.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22).

[3]王淑梅.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才智,2009(15).

[4]周白芦.中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模式探讨[J].新一代:理论版,2018(12).

(作者单位: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