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达标理论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1-04-09 14:36李凤珍郑素芬梁梅菊文结维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相依从性家属

李凤珍 郑素芬 梁梅菊 文结维

广东省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三科,广东江门 529000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可达0.5%~1.5%,而有9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病情反复发作的情况,且该病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质量,甚至会危及社会的安全和稳定[1-2]。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需要长期按时用药以控制病情,但多数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差,对自身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导致疾病治疗效果不理想。互动达标理论是指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并了解其互动能力、身体状态和角色的前提条件下,与家属共同协商制定护理方案的一种干预模式。现将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我院)收治的8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互动达标理论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25~74岁,平均(49.52±2.33)岁;病程1~8年,平均(4.06±0.13)年。对照组年龄24~76岁,平均(49.58±2.37)岁;病程1~8年,平均(4.08±0.1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研究中纳入的患者均明确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3];②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完整,且无意识或沟通障碍;③参与研究前表示对本研究目的和过程均知情且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精神类疾病;②合并严重的身体脏器功能障碍;③伴有理解功能障碍。

1.2 方法

两组在护理过程中均开展常规护理,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和用药指导,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安静的住院环境和诊疗环境,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予以生活护理和生活指导,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

建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增加互动达标理论。首先,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在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精神状态、身体状态、既往病史、既往治疗史等。护理人员用亲切的、友好的态度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时刻关注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动态,并与其建立和谐的、融洽的护患关系,从交流中获取有利于护理工作开展的相关信息。其次,制订共同目标,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综合患者当下存在的问题和综合评估结果,护理人员与患者本人、患者家属共同商定护理目标,护理目标主要包括学习疾病相关知识、遵医嘱用药、建立社会支持关系等,并根据最终确定的护理目标制订护理方案。再次,开展护理工作,实施护理计划。采用多种形式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知识,在健康宣教的过程中以患者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和文化程度为依据,用和善的态度讲解,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让患者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向患者和家属说明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家属监督患者用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此外,在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对患者和家属的尊重,耐心的倾听,细心的解答,并鼓励患者用正确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让家属多关心患者,使其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与支持,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让其有归属感。最后,评价护理效果。客观的评价护理目标的实施情况,若未达到指定的目标,则需要与患者和家属再次沟通,分析出影响护理目标达成的原因,并修正护理方案,再次实施互动达标。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躁狂和抑郁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三项指标。

①使用依从性调查问卷[4]评估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治疗依从性,问卷总分是100分,所得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治疗工作的依从性越高。②使用BRMS躁狂量表[5]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6]评估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病情改善情况。BRMS躁狂量表共包括11个评估项目,各项目的评分等级为5级,即评分范围是0~4分,将单项得分相加即为总得分,总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的躁狂症状改善越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共包括17个评估项目,各项目的评分等级为5级,即评分范围是0~4分,0分表示无抑郁,1分表示轻度抑郁,2分表示中度抑郁,3分表示重度抑郁,4分表示极重度抑郁,将单项得分相加即为总得分,总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的抑郁程度越轻。③使用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满意度[7],问卷总分是10分,0~3分表示非常满意,4~6分表示满意,7~10分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s,分)

?

2.2 两组护理前后BRMS躁狂量表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BRMS躁狂量表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两项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BRMS躁狂量表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BRMS躁狂量表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s,分)

?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同时伴有躁狂和抑郁两种症状,需要长期用药控制。但多数患者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无法遵医嘱坚持用药,则影响了治疗效果,导致病情反复发作[8-13]。因此,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临床上要多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这则需要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让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并改善患者的抑郁和躁狂症状,从而在整体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互动达标理论干预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对治疗工作的依从性大大提升,且患者经护理后的BRMS躁狂量表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可见此种干预模式对于提升依从性、改善躁狂和抑郁症状、提升满意度均有积极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在互动达标理论下,护理人员综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制订护理目标,在明确护理目标的前提条件下制订科学的护理方案,使得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有了更加全面、清晰的认知,也有利于其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14-18]。

综上所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运用互动达标理论不仅有利于改善其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症状,并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高,因此,互动达标理论更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双相依从性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一类具有奇异位势函数的双相问题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初始能量双相电复律转复房颤进展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Y2O3–CeO2双相弥散强化对Mo合金晶粒度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