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授权理论的看图对话工具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知识宣教中的应用

2021-04-09 14:36郑彩梅张瑜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血糖值正确率胰岛素

郑彩梅 张瑜萍

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广东惠东 516300

糖尿病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且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高,增加了致残率和致死率。目前,注射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最常用也是最佳的治疗措施,但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易出现抵抗情绪,且不正确的注射方法也会影响治疗效果[1-2]。因此,对于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而言,选择适宜的方式开展健康宣教是保障宣教效果、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治疗认知水平的关键。现选取惠东县人民医院(我院)收治的186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旨在进一步研究基于授权理论的看图对话工具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知识宣教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186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93例。观察组男55例,女38例;年龄60~75岁,平均(67.5±3.5)岁;病程5~14年,平均(6.4±0.9)年;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3例,高中20例,大专25例,本科及以上15例。对 照 组 男50例,女43例;年 龄61~76岁,平均(68.5±3.8)岁;病程6~15年,平均(6.3±0.7)年;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2例,高中21例,大专26例,本科及以上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①均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3];②基本资料完整;③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合并意识障碍;②合并认知障碍;③随访丢失。

1.2 方法

对照组:由护士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注射胰岛素的常用工具、注射部位、正确的注射方法、储存胰岛素的方法等,并介绍如何做好自我血糖监测,如何处理常见的不良反应症状。在院期间由护士做一对一的示范性操作,并介绍注射胰岛素的相关注意事项。

观察组:先收集资料、明确具体问题。在患者入院时,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病情信息,并调查了解患者对于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态度。在此基础上,看图对话,实现情感的表达。使用看图工具引导患者了解关于糖尿病和胰岛素注射的相关知识,在引导过程中询问患者的认知和感受,让患者充分暴露情感。宣教过程中,护理人员运用启发式的对话形式,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和疑惑,并充分尊重患者的理解能力。而后,开展小组示教,将患者分为若干小组,参加到胰岛素注射体检和注射指导工作中,采用回复式的教学方法指导胰岛素注射,以保障每位患者均掌握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为每位患者发放目标卡,并由患者自己设定总体目标,由护士提出具体措施,并由患者决定如何选择、如何执行,护士负责帮助患者实施计划,并协助患者尽量达到预设目标。最后进行效果评价,采用提问的方式鼓励患者表达在目标达成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通过对经历的回顾,总结经验教训。如果目标没有达成,则分析原因,制订应对策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①在干预前和干预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注射正确情况进行统计,计算比较胰岛素注射正确率。③对两组患者注射胰岛素的不良反应(皮下硬结、皮下瘀血、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计算比较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评价标准:①于干预前和干预后评估两组患者的授权能力,评估工具是糖尿病授权中文简化量表[4-5],量表中包括8个条目,采用五级评分法(1~5分),得分与授权能力呈正相关。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进行评价,使用的评估工具为糖尿病病人自护行为量表[6-7],量表中包括6个维度17个条目,各条目的评分范围均是0~7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护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表示为[n(%)],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授权能力与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患者的授权能力与自护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授权能力评分、自护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授权能力、自护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授权能力、自护能力评分比较(±s,分)

?

2.2 两组干预前后的血糖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血糖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干预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的各项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值波动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值波动情况比较(±s)

?

2.3 两组干预前后患者的胰岛素注射正确率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胰岛素注射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干预后的胰岛素注射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胰岛素注射正确率比较[n(%)]

2.4 两组患者注射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注射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注射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慢性病,而胰岛素注射是效果最理想的一种降糖方法。虽然注射胰岛素的效果明显,但并非所有患者对此种治疗方式均认可,尤其是一些年龄偏大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低、认知错误,均会影响治疗效果,进而影响预后[8-12]。因此,临床上需要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不仅是单纯的传授疾病和治疗的知识,而是需要充分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逐渐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最终达到改善结局的教育目的[13-15]。

本研究显示,经基于授权理论的看图对话工具进行知识宣教的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治疗患者授权能力和自护能力大幅提高,授权能力评分为(4.51±0.22)分,自护能力评分为(4.88±0.17)分,血糖值更加稳定,胰岛素注射正确率更高,可达到97.85%,且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有2.15%的患者出现皮下硬结,有4.30%的患者出现皮下瘀血,有3.23%的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充分体现了此种宣教模式的临床价值。授权教育是用于糖尿病健康宣教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但授权教育的实施需要具备载体,我院开展的研究中,“看图对话”就是这样的载体。看图对话最大的特征就是生动、形象,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表达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容易被广大患者接受,尤其是对于年龄大、对专业知识理解能力偏弱的患者而言,通过让患者参与其中,并进行视觉上刺激,可让患者更清晰的了解关于糖尿病、关于胰岛素注射治疗的相关知识,这对于提升患者的总体认知度和知晓率是有积极意义的[16-18]。

综上所述,运用基于授权理论的看图对话工具更有利于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患者知识宣教工作的开展,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血糖值正确率胰岛素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CGMS产品显示值与指尖血糖值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运动及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测血糖到底用哪滴血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血糖值尖峰诱发多种可怕疾病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