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1-04-09 14:37黄冠就徐亚非刘永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粉碎性桡骨远端

黄冠就 徐亚非 刘永明 张 乐

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骨科,广东佛山 528244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多见的上肢骨折类型,常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实行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1-2]。不过,仅采取CT检测图像、X线检测图像呈现骨折具体类型,难以全面呈现骨折具体状况[3-4]。近几年,3D打印技术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中被渐渐使用,能够予以数字方面模拟处理,增加对骨折状况全面了解,进而改善手术治疗精准性[5-6]。本研究对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本医院)实施治疗的10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开展项目有关指标研究,分别采取凭借3D打印技术实行辅助治疗方式、CT检测图像及X线检测图像实行辅助治疗方式,目的是评判凭借3D打印技术实行辅助治疗方式运用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意义,进而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支持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6月 至2020年6月 本 医 院 实 施治疗的10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收入数值内容详细评估,开展前瞻性研究,选取随机数字表法实行分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平均年龄(39.67±2.13)岁,女/男为22/28,骨折病情予以AO/ASIF分型,B2型17例,B3型13例,C2型11例,C3型9例;试验组,平均年龄(39.52±2.24)岁,女/男为21/29,骨折病情予以AO/ASIF分型,B2型16例,B3型14例,C2型12例,C3型8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诊断存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且拟接受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通过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具有单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从致伤到就诊治疗时长短于7 d。

排除标准:存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相关禁忌证;不愿意参与本研究;患者具有病理性骨折情况;患者具有同一侧肢体其余位置骨折情况;患者具有周围神经受损情况。

1.2 方法

参照组选择凭借CT检测图像、X线检测图像实行辅助治疗方式。CT机生产厂家:Philips Medical Systems (Cleveland),Ine ,批 号:20163301984,X线检查仪器生产厂家:Philips Medical Systems DMC GmbH,批号:YZB/1881-2009,参考手术之前X线检测结果、CT检测结果,予以三维重建处理,明确骨折具体类型和受损状况,确定手术计划,明确内置物具体型号,且了解实施钢板方面预弯情况,确定送至螺钉的方向,设定螺钉相关长度。

试验组选择凭借3D打印技术实行辅助治疗方式。依据CT检测得到的三维重建图像情况,采取3D打印设备(东莞市嘉诺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61025)实施模型打印操作。于打印得到的模型上面予以模拟手术操作,针对手术切口予以设定,予以软组织相关剥离操作设计,明确骨折块对应剥离方法,确定桡骨远处钢板最优部位,且明确钢板预弯方法,设定螺钉送至方向,测定螺钉相关长度等。

两组都实施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参考明确手术计划,实施臂丛麻醉处置。于掌侧割开,存在背侧相关骨折块则于背侧割开,于桡侧相关腕屈肌以及桡动脉间实施分离操作,使骨折处露出。针对骨折实施复位操作,对桡骨远处长度情况和关节面状况予以纠正,实行解剖复位操作之后,送入锁定钢板,采取锁定螺钉实施固定操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计算两组手术消耗总时长、手术过程中流血总量、手术切口长度值;②分析两组骨折得以愈合效果优良占据比例值;③研究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凭借改良Neer评定方法予以骨折得以愈合效果调查,优:评估分数≥86分;良:评估分数处于70~85分;可:评估分数处于55~69分;差:评估分数≤54分[7]。愈合效果优良占据比例值=(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予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消耗总时长、手术过程中流血总量、手术切口长度值比较

试验组手术消耗总时长、手术过程中流血总量、手术切口长度值与参照组评估项目资料比较下降(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消耗总时长、手术过程中流血总量、手术切口长度值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消耗总时长、手术过程中流血总量、手术切口长度值比较(±s)

?

2.2 两组骨折愈合效果优良占据比例值比较

试验组骨折得以愈合效果优良占据比例值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折得以愈合效果优良占据比例值比较[n(%)]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骨折情况较复杂,如果患者所受致伤机制存在差异性,则患者骨折对应位置移动和方向都存在差异之处[8-9]。所以,针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需参考其年龄大小、骨折具体类型等明确个体化手术治疗计划[10-12]。故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实行手术治疗之前应明确骨折具体位置,进而制订最优手术方案。往常,多依据CT检测图像、X线检测图像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予以明确手术方案。参考CT检测图像可明确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桡骨远处位置移动情况,了解其关节面位置具体粉碎状况,不过,针对粉碎状况比较大的一些C2型和C3型骨折容易发生诊断有误情况[13-14]。参考X线检测图像也只能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提供基础骨折状况,对骨折分型只可提供大体指引,具有一定不足之处。

3D打印技术可参考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实际状况,依据CT检测、X线检测等三维信息资料,对于手术位置骨结构予以重建,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中逐渐被使用[15-16]。本研究结果中,与CT检测图像、X线检测图像实行辅助治疗方式比较,采取凭借3D打印技术实行辅助治疗方式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手术消耗总时长缩短,手术过程中流血总量减少,手术切口长度值较小,骨折得以愈合效果优良占据比例值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予以原因分析,凭借3D打印技术实行辅助治疗方式使用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中,手术医生经由制定一比一模型,能够较为直观明确骨折块位置移动情况,全面了解骨折块旋转状况,明确骨折线具体行径情况,且了解骨折具体分型状况。同时,手术医生可凭借3D打印技术实行辅助治疗方式了解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病变直观认知,掌握病变位置具体解剖状况,明确对应手术计划,降低手术治疗方面危险性,降低术中出血,减少相关并发症,而且,术中较为准确的完成手术操作,减少手术用时,并且,手术切口较短,有助于促进骨折良好愈合,促使其机体尽早康复。

综上所述,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选择凭借3D打印技术实行辅助治疗方式存在良好治疗效果,有助于缩短手术耗时,促进术中流血减少,手术切口不长,骨折愈合情况较优,并发症并不多,具有较高手术治疗方面安全性。

猜你喜欢
粉碎性桡骨远端
桡骨远端骨折掌与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量化控制法指导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改良张力带术对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研究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