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思政”视域下应用化学专业金课打造的研讨和建设*

2021-04-09 09:53柏任流罗小虎毛海立贺银菊
广州化工 2021年21期
关键词:应用化学大思政金课

柏任流,周 静,罗小虎,毛海立,贺银菊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在学校的统一要求和学院的认真安排下,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署,坚持把立德树人思想引领,紧密结合学科专业课程特点,努力开展学科专业课程思政探索,进行大“大思政”视域下“金课”打造实践[1-4]。

1 认真学习,树立“大思政”认识

1.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政水平

应用化学专业16名教师认真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的报告,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实质,紧紧围绕了教育首要问题:“培养什么人”的主题思想,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特别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重要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政水平,驾驭课程思政能力。

1.2 红色基因引领,倡导家国情怀

贵州是红色的革命老区,“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和“抢度乌江”、“四度赤水”和“娄山关”,这些会议和战场闪烁着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辉,折射着红军长征不怕苦不怕死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参观和瞻仰这段革命光辉岁月,激励着我们应用化学专业的老师家国情怀,将这红色基因注入课堂,将爱国主义思想、民族复兴主旋律传承在我们受教育的学生身上。

1.3 从专业课程提取思政元素,让专业课上出思政味

应化专业老师从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课程群里挖掘专业特性材料、梳理思政元素渗透到专业课堂上,潜移默化,课程思政。

①严谨逻辑思维的培养:应用化学专业的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群里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运用了高等数学严谨逻辑思维和数理推导,学生思维得到锻炼。

②科学思想的洗礼: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物质结构课程群里涌现许多杰出科学家的定律和公式,焦耳、卡诺循环、薛定谔方程、麦克斯韦关系式,吉布斯自由能、亥姆霍兹能、克劳修斯不等式、法拉第定律等,每一次学习这些伟人科学理论,心灵受到一次科学思想的冲刷,好像与之对话、交流,科学家兢兢业业、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仪器分析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常用分光光度计、气相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电化学工作站、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通过具体的分析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课,化学奇妙得到解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得到了新结果,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之提升。

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将专业课上出“思政味”,引领学生价值观、立德树人。

2 积极研讨,厘清“金课”认识

2.1 金课学习,结合专业课程谈自我认识

应用化学专业老师认真学习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会议》讲话、教育司司长吴岩的《建设中国的金课》[5]和李志义教授的《水课与金课之我见》[6]等文章,厘清金课和水课基本概念。结合本专业的学情、教情和教务管理情况,应用化学专业老师谈水课与金课之我见。大家一致认为:金课就是学生爱听的课,有质量、有收获,有成长的课;教师因材施教,内涵丰富;水课就是有质量问题的课,学生不愿听的课;老师照本宣科,是极大的水课。

2.2 金课交流,结合专业课程谈教学理念

应用学化专业老师结合自己承担的课程在教研活动期间开展打造金课交流活动,从理论课、实验课、见习课、专业实习、学生管理和实验室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纸质发言或PP展示。针对课堂中存在问题,大家谈到对金课的打造教学理念,首先,教师上课要吸引学生,花时间花精力花情感进行备课、教学内容注重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其次运用问题导向、成果导向反思教学,合理利用视频、微课和PPT等信息技术和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引导学生听课,以学生为中心,听听学生对课堂评价。再次课程思政,倾注对学生思想品行和成长关注。

3 努力实践,提高金课建设认识

在大思政视域下,从金课的学习、交流到金课的实践探索是应用化学专业的老师迫在眉睫的任务,教师培养是关键,课堂打造是难点、学生专业实习能力提升是重点

3.1 打造一支金课师资队伍

打造一支金课教师队伍,永葆金课建设长期性和稳定性,教师是关键。无论再好课程模式,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中大显身手,打造一支金课教师队伍实现金课建设首要目标[7]。

3.1.1 做立德树人四有好教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担负起锤炼学生品格的、学习知识的、创新思维的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和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3.1.2 加强教师培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开展岗前和在岗专业科目培训,推进了应用化学专业教师教学能力。

(1)每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国内外访学、西部计划学习和培训,拓展教师视野和业务水平;

(2)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在内承办化学会议和举办化学教师国培计划,交流思想,拓宽业务,提升内涵。

(3)校外专家、学者频繁来学院作报告,吸收有益经验,提升教师素质。

(4)科技下乡、帮扶脱贫、挂职锻炼、校农结合、校企培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求真务实作风,增加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应化系老师王老师在平塘卡蒲乡实施扶贫养猪项目,解决农民实际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为脱贫攻坚贡献了教师的力量。

(5)化学化工学院启动对青年教师老带新传帮带的计划,对35岁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技能考核,青年教学技能比赛和每学期专家听课打分及学生评教体系,不断冲击教师教学承受力,不进则退,伴随着教师紧迫感和教学技能质的飞跃。

(6)引进博士和鼓励年青教师报考硕士、博士相结合的办法,提升教师高学历比例及教师教学素质,从2015年起化学化工学院引进了16名博士,应用化学系就有4名博士,增强了化学化工学院师资力量。

给力打造金课,人才是支撑。国内外培训、企业培训、地方培训、青年教师强化培训、专家来校讲座培训、全体教师校本培训、用有效的投入促进教师业务发展。提高金课建设力。

3.2 课堂是金课打造的阵地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堂是金课打造的阵地,抓本科教育、就是抓课堂教育,抓学生质量管理。近来,学生课堂我行我素,老师课堂不管不问,“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教与学的矛盾存在,势必影响教学质量。教育司司长吴岩的“两性一度”金课标准[5]吹响了全国高校打造金课的号角,应用化学专业着力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把课堂作为金课建设的阵地,以学生为中心,翻转课堂。

备课、磨课到上课是课堂打造金课主要形式。

3.2.1 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资源

应用化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群有: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无机及分析和工业分析、环境化学、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控制原理及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和无机分析实验等课程,化学原理基本相同,课程内容大致相近,根据教学对象,集体备课,因材施教。物理化学课程群有物理化含实验、物理化学含结构及化工热力学、物理化学实验等课程,物理化学课程群几位老师根据学生学情,共商教学设计,对教材做适当剪裁,探索教学方式,共赏教学资源。

3.2.2 课堂讲授、众人磨课

利用教研活动,应用化学专业推选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进行课堂讲授,其他老师认真听课,对专业课程中关键问题进行专项观察、分析、诊断。尤其授课老师一堂课的引课、讲课、过度、内容、互动、总结、课堂管理、例题、作业和课堂时间把控等教学环节提出民主、平等的意见,大家齐心就真实问题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这种相互学习研讨过程,就是磨课,每次半个小时,反复打磨,一次一次交流,一次一次不断修正完善,一堂经过集体打磨的、凝聚集体智慧的珍雕细刻示范课形成了,范式教学,以之为标,人人样板为之[8-10]。

3.2.3 金课实践,总结经验

将集体磨课打造的金课经验及时总结,提炼精华,广而推之,每一位老师置于自己课堂中不断实践,探索。每一堂金课打造,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方法和技术不断敲打,修正、进步到完善,提升了才干,修炼自我,教学精益求精,真正将自己教授的一门课程打造成合格的、优秀的精品课程,金课自然而然达标了。

3.3 校外专业实习是检验的金课试验石

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校的理论课、实验课的学习以及岗前培训,在大学三年级基本结束大学课程,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掌握了一定应用化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在大四第七学期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应用化学专业实习。

校外专业实习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学生是否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校外专业实习是检验我们金课试验石,可以反映我们应用化学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同时,校外实习,检阅为期半年的学生实习能力。

3.3.1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金课向外拓展的渠道

应用化学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不仅仅是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师教学、科研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专业实习重要平台。

应用化学专业专业实习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将应用化学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室课堂知识向教室之外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的转变,实现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2012年专业实习,应用化学专业实习基地不断遴选和重塑,其分析检测单位分别为:黔南州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黔南州食品药品检验所、黔南州疾病预防中心、黔南州粮油质量检测中心、黔南州环境保护局检测站、贵州省水环境监测中心黔南分中心(水文局),贵州有色地质监测中心等,化工企业有:厦门市化纤科技有限公司、瓮福集团化工厂、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塔里木化工有限公司、金正大诺泰尔化学有限公司、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贵州管道科技有限公司到深圳市三方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迪比科有限公司、贵州胜威福全有限公司等。研究单位为瓮福技术研发中心,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等。实习单位的半径从都匀市区周边地区向贵州省内到省外辐射,在互惠互利双赢原则指导下,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长期的持续的与上述实习单位进行校企、校事实习合作,为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实习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写作和就业指导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3.3.2 校外专业实习提升了学生学习能力、就业路径和实践能力

应用化学专业实习的模式分为两种,一类是分散实习,一类集中实习,分散实习为了满足学生个性需求采取自行的实习方式,分散实习名额限制在10%左右,让一部分学习成绩特别优异的有志考研的学生申请散实习,完成实习任务后利用空闲时间有效复习考研,通过近几年的分散实习的模式探索,2013级至2017级应用化学专业五届毕业生考上研究生有30多名,分别就读重庆大学、暨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技术研究院、广西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大连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及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等学校。

集中实习模式,我们将学生派送到实习单位,由校外指定指导老师管理和负责实习学生的实习工作,校内指导老师采用电话、QQ、微信等形式跟踪和中途巡视方式了解实习状况,给予实习单位及实习学生建议和协商,保障学生实习顺利,为了让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得到更多实践机会和能力,我们通过实习就业的模式,半年实习和半年就业,让大部分学生在实习单位完成实习任务之后,双向选择就业,近五年的集中实习模式,50%的学生愿意在实习单位就业,另有部分学生通过集中实习锻炼,眼界、专业能力及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实习实践拓展了学生就业渠道。

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内容和具体要求是金课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检测单位的金课建设,在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帮助下,实习学生必须掌握分析检测的动手技能和熟练操作大型仪器的能力,了解行业标准和分析检测方法。在化工企业实习金课建设,实习学生在企业师傅指导下,熟练掌握生产工艺和熟练使用设备进行生产和化验、具有一定生产管理经验以及简单的产品开发能力。研究所基地金课建设,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获得实验数据并熟练使用数据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果。通过校内与校外双重管理下的专业实习学生,明显地成长了,学到了学校不能给予的知识和技能,职业素养提高了,社会适应性增强了。

在生产线顶岗实习学生,也与企业员工一样的心态,放下大学生的架子敢于吃苦,吃亏的精神,勇于担当,同时具有钻研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善于发现生产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的实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金课建设达到了成效,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提高了。长期在实习单位工作,了解实习单位文化,学生职业素养润物无声增长,高级思维及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渐进,交流和沟通,提升了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校外实习金课打造培养了学生社会能力和就业能力,这是校内环境无法比拟的。

实习对每一个学生是人生重要阶梯,通过实习单位的金课打造,理实一体,学生能力如虎添翼,学以致用、学以善用,步入社会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4 结 语

应用化学专业金课打造,首先从学习开始,了解习总书记讲话实质和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势,将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形成合力,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其次理解水课与金课的内涵,水课存在,说明我们的教学出现了问题,我们采取必要的措施,打造金课,对课堂来一场革命,以学生为中心,每一位老师要有这样的理念,抓金课就是抓教学质量,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

再次金课建设在路上,必须打造一支金课威武之师,修炼内功,才能授业解惑;课堂是金课阵地,集体备课,众人磨课,团队操作,推而广之;专业实习是金课实验石,在校看老师,在外看学生,学以致用,学以善用,看金课的成效。从老师到学生,从校内到校外,老师、学生不同角色,不同时空转换,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殊路同归,学业有成,课程思政,金课成之,水课淘之。

金课打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党中央、教育部、学校、教师和学生各个环节,我们相信每一个老师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和工作责任,金课打造功到自然成。

猜你喜欢
应用化学大思政金课
应用化学特色专题实验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北京大学放射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建立65周年纪念专刊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应用化学实验改革的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