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04-11 12:28宓连芳孔祥慧黄振坤张爱苹陶金霞
系统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神经功能

宓连芳,孔祥慧,黄振坤,张爱苹,陶金霞

1.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神经二科,山东聊城 252000;2.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CT 室,山东聊城 252000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在临床中具有越来越高的发病率[1]。 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为患者的脑组织局部血流循环受到阻碍,导致其脑部出现缺血和缺氧的情况, 进一步导致神经性反应,最终引起急性脑梗死[2]。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而且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3],患者在发病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导致各种后遗症, 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均具有很大威胁[4]。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灌注损伤、促进梗死部位的血供、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等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效果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对此,该文特选择该院2018 年9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7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并研究了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 例作为该次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35)和研究组(n=35)。 在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基础上,该次研究得以实施。 常规组中有女15 例,男20 例;在年龄方面最大值为81 岁,最小值为45 岁,平均年龄为(59.2±8.7)岁;在病程方面最大值为10 h,最小值为1 h,平均病程为(5.1±2.0)h。 研究组中女16 例,男19 例;在年龄方面最大值为81 岁,最小值为45 岁,平均年龄为(59.2±8.7)岁;在病程方面最大值为10 h,最小值为1 h,平均病程为(5.1±2.0)h。 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具备实施组间比较的基础。

纳入标准:①与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符合,且经过核磁共振或者头颅CT 等检查方式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②对该次研究知晓同意,且在知情同意书中签字确认的患者。

排除标准: ①伴有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②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③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④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⑤具有相关药物禁忌证的患者。

1.2 方法

选择常规西药治疗的方式治疗常规组, 在患者入院后,对其实施调整血压治疗,营养神经治疗,平衡水电解质,抑制血小板聚集治疗,溶栓治疗等常规治疗[5-6]。

以此为基础,研究组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26866)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静脉滴注,在250 mL 的0.9%氯化钠溶液当中加入丹红注射液,然后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剂量为20 mL,1 次/d。

上述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4 d 的持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具体疗效评价标准如下:①显效: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评分具有90%及以上的下降幅度,且没有出现病残;②有效: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具有一定改善, 与治疗前比较, 患者的NIHSS 评分具有45%~89%的下降幅度, 且病残程度为1~3 级; ③无效: 患者在治疗后没有达到上述标准。 其中显效+有效=总有效。

采用NIHSS 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患者获得的分数越高,表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主要包括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hs-CRP(超敏C-反应蛋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在有效率方面,常规组达到80.0%,研究组达到97.1%。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2.2 神经功能

常规组与研究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n=35)研究组(n=35)t 值P 值25.4±2.5 24.8±1.9 1.130>0.05 16.7±1.8 10.1±2.3 13.369<0.05

2.3 炎症因子

常规组与研究组治疗前的炎症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炎症因子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组别TNF-α(μg/L)治疗前 治疗后hs-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n=35)研究组(n=35)t 值P 值16.6±4.5 16.5±4.7 0.091>0.05 10.9±3.5 7.0±2.6 5.292<0.05 17.2±3.6 17.3±3.7 0.115>0.05 10.7±3.6 6.9±1.4 5.820<0.05

3 讨论

在临床中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病,其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 脑梗死会极大地损害患者的脑神经功能,致使患者出现程度不一的语言功能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很大的危害[7]。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原因为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下,导致正常血流速度受到影响,有血栓形成于脑血管内,正常血管被阻塞,引起脑组织发生血液供应异常,在缺血状态和缺氧状态的双重影响下,最终引起患者的正常神经组织受损[8-9]。 目前,临床上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时主要的治疗原则为及时应用溶栓药物, 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从而尽快使患者脑组织缺血半暗带的血流恢复,进一步减少由于血氧供应缺乏引起的机体伤残和死亡。

随着我国中医药技术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实践中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中药治疗的方式。 在祖国医学中将急性脑梗死归纳于“脑卒中”和“中风”的范畴,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原因为淤血和痰浊[10]。 作为一种纯中药制剂,丹红注射液的中包含着两种名贵中药(红花与丹参),其中的红花具有性温微辛的特点,入心包经,可以起到祛瘀止痛、活血通经的作用。丹参则具有性寒味苦的特点,也能够入心包经, 具有行血止痛和活血化瘀等功效[11]。两种药材联合应用,则能够起到有效通经止痛和活血化瘀等作用。 经过现代的药理学研究发现,丹红注射液在进入到人体后可以加快脑血管扩张,减少血管中的血流阻力,并且改善脑流量,对患者脑组织中的血液循环进行有效刺激,具有明显的血小板聚集拮抗作用;可以有效清除人体中的自由基,对脂质过氧化作用进行抑制,进一步将ATP 酶活性激活,更好地保护脑组织, 平衡人体中的Ca+离子、K+离子、Na+离子,提高患者的脑组织再灌注水平;还能够改善患者的SOD水平,进一步控制MDA 水平,减少氧自由基在人体中的数量, 使患者受损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得到改善,最终增强细胞自体的抗氧化性。

在该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7.1%优于常规组80.0%(P<0.05); 研究组的神经功能评分(10.1±2.3)分、炎症因子TNF-α(7.0±2.6)μg/L、hs-CRP(6.9±1.4)mg/L 均优于常规组(16.7±1.8)分、(10.9±3.5)μg/L、(10.7±3.6)mg/L(P<0.05),这与刘莹[12]的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基本一致。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炎症因子水平。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且降低其炎性因子水平。

猜你喜欢
丹红注射液神经功能
诺保思泰®阿加曲班注射液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丹红注射液就冠心病临床疗效及药物机制研究进展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丹红与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药物经济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