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型老年人照料设施设计要点分析

2021-04-12 05:31
智能城市 2021年23期
关键词:长者照料医养

张 丹

(施坦伯格建筑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040)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逐渐向老龄化转变,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应势而生。老年人的各项生理功能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衰弱,患病风险增加,对多种慢性病辅助治疗及康复复健等的需求相对较高,医养结合型老年人照料设施成为养老建筑类型中重要的形式。

在仅侧重“养”的单一功能老年人养护设施中叠加医疗护理功能,能够更好地实现紧急救助、日常保健、康复疗养等老年人常见需求,在便捷性和心理安全感方面带来提升。目前,我国医疗设施及资源紧张,当老年人出现身体状况需要借助医疗力量时,无法长时间在医疗机构中居住,无法兼顾工作和照护责任的子女们选择将老年人托付给具有专业护理资质的养老机构照顾,极大地缓解老年人病后康复疗养过程给家庭带来的巨大压力。这些需求使具有医养结合型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养老建筑类型得到大力发展。

1 医养结合型老年人照料设施特质

医养结合指兼顾医疗和养老两方面需求,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进行有机结合,达到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医养结合中,医与养两部分不仅是简单拼合,而是相互借力,形成紧密闭环,提升养老服务的同时分担社会医疗资源的压力。

(1)医疗与养老两种功能的运营模式差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不同功能空间需求。

(2)医疗与养老两种建筑类型在建设标准与消防规范中的差异。

(3)医与养两个板块间分与合的关系。

医养结合型老年人照料设施落点在“老年人照料”,设计中,应以老年人的感受为重点考量对象,放大医疗优势,规避医疗设备等带来的心理影响,为老年人打造温馨安稳的居住生活氛围。

2 医养结合型老年人照料设施分类

2.1 老年人照料设施中附设小型医疗机构

在以养为主的老年人照料设施中,附设小型诊所、药房、康复训练等专业医疗功能,满足长者住户们日常轻症及慢性病的诊断、治疗和辅助康复。专业医护人员可以提供紧急救助和医疗转移等服务,提升老年人照料设施的服务品质,具有较强的养老属性。

2.2 医疗机构中附设老年人专业照护功能

拓展医疗机构外溢服务,为伤病后康复疗养的高龄病患提供中短期专业医疗照护,减轻医疗机构主体的资源占用,具有较强的医疗属性。

2.3 医养并重的大型综合社区

通常以大中型CCRC社区形式出现,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高身体功能变差时,不需要往返于各种不同级别的医疗/护理机构,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中享受全生命周期的持续照料服务,兼具医养两种属性。

2.4 小型社区服务设施兼顾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站点

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小型公共配套机构,设少量养护床位或仅有日间照料功能,主要辐射周边社区。

3 医养结合型老年人照料设施设计要点

不同的项目类型在规模和运营侧重点上有较大的不同,但相同的医养兼顾特质决定这些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一些共通的设计要点。

3.1 规划设计要点

在较小规模的医养结合型老年人照料设施项目中,医疗板块与养老板块可以在同一单体建筑中毗邻设置,以上下不同楼层作为分隔,或在同一楼层中设置,由安保门禁分隔。较大规模项目中,医疗板块与养老板块可以分开设置在不同的单体建筑或相邻地块中,由便捷通道、风雨连廊、架空廊道等设施进行连接,需要保证两者之间的无障碍通行。

医疗板块单设对外出入口,将诊所、药房、体检、康复等功能开放给周边邻里使用,提高医疗板块的利用率,减少运营压力。将老年人居住和活动流线与医疗流线加以区分,减少对养老居民心理感受的影响,避免使长者们感觉自己居住在医疗机构中。需要合理设置救护车紧急通道和医疗清运出口,保障通畅快速可达,避免干扰长者日常起居生活。

3.2 建筑设计要点

在建筑设计中,重点考虑“医”与“养”两种不同运营模式的区别。医疗板块需要设置比较密集的医护人员服务,配备更多辅助服务空间,包括护士台、医护休息、存药分药间、清洁用品储存等;养老板块以保障长者日常生活为主,需配备更多公共活动空间,如组团起居室、厨房、就餐区、活动室等。

为减少医护人员来回跑动,要求医疗板块规模较小且流线较为紧凑,多选取双廊布置;根据不同级别的照护需求。可以将养老板块设置为不同大小的组团,多选取单廊布置,通风采光更佳,长者居住更舒适。医疗板块内,为保障病床通行,设计较大尺寸的走廊净宽和宽度较大的医疗步行主梯;养老板块内,走廊净宽根据无障碍通行要求设计,可略小于医疗走廊宽度,步行楼梯需要满足老年人缓步楼梯设置要求。医疗板块内,洁污流线严格分开,不允许混淆净动线与污动线;养老板块内,主要应区分客用流线与服务流线,避免交叉影响。

医疗建筑与老年人照料设施在建筑标准和防火规范中具有较大区别,需要在设计中仔细比对,注意日照要求和防火疏散。避难间的设置中,高层病房楼避难间设置要求为每两个护理单元防火设置一个不小于25m2的避难间,老年人照料设施要求每个疏散楼梯相邻部位设置一个不小于12m2的避难间,设计中需要注意仔细分辨,不同功能板块适用不同的规范条款。两种功能板块混合设置于同一个单体建筑时,需要同时满足两方面的规范要求,可能引起空间浪费,导致建安成本增加。医养功能混合设置时,避难间所需空间增多,需要考虑合理利用避难间设置休息室、晾晒等功能,以提高运营效率。

机电设备方面,医疗板块应设中央空调及新风系统,在成本预算较低时,可以选取其他暖通系统形式。医疗病房应设氧气装置,老年人照料设施可以根据项目等级选配。与单一老年人照料设施相比,医养结合型老年人照料设施需要考虑将医与养两个功能板块进行有机结合,确保医疗机构充分融合老年人照料设施,显著削减长者治疗疾病的中间环节,更好地保证长者的生理健康;做到医与养不相互干扰,维护长者日常生活起居的心理感受。医养结合型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功能布局应符合医养两者不同的需求,尽可能提高坪效,合理控制建安成本。

3.3 室内空间及环境设计要点

(1)室内空间及环境设计的基础是保证无障碍通行,医疗和养老两种建筑类型都具有较高的无障碍要求,对两者进行结合时,需要尽可能减少两者连接空间的高差,避免出现长距离无障碍坡道或折返绕行,浪费空间,影响使用感受。

(2)应避免过分强调医疗机构的专业性和洁净度,过多医疗设备的展示和冰冷的色调常会令长者感到担忧和不适。在设计中,应设置宜人的公共空间尺度、温暖柔和的配色及光线,塑造更接近家居生活的氛围。与单一功能的医疗机构相比,老年人照料设施的温馨氛围更具“疗愈性”,舒适惬意的室内外环境对老年人的康复有较大帮助,能够舒缓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有效提升工作热情和效率。

(3)合理分级公共活动空间,鼓励长者们主动参与活动和社交,维持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健康活力。全区共享配套考虑多功能使用,满足各种集体活动场景需求;使组团公共空间更亲切舒适,服务、就餐、客厅以及复健活动空间互相融合,促进归属感和安全感;利用走廊转角、公共起居厅角落等剩余空间设置小型半私密休憩处。可以利用门厅、中庭等公共空间作为医疗板块与养老板块的分流节点,便于管理,对长者日常起居动线的影响较小。

(4)需要注意适老化的设计细节,随着年龄增长,长者们感官和认知功能有所下降,在标识系统的设计上需要注意使用合理的字体大小、安装高度和距离。对家具进行设计选型时,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状况,选择能够减少老人用力、保证老人安全的家具,适度抬升坐具的坐面高,适度增加床垫和沙发垫的硬度,在操作台面下设置内凹空间供轮椅靠近,在转角及尖锐位置导圆角,增设扶手。进行室内布局时,注意预留充足空间,便于护理人员靠近辅助长者起居。适老化细节应覆盖医养结合型老年人照料设施全区,便于长者在使用医疗服务时快速适应。

3.4 室外空间及环境设计要点

室外空间环境是老年人照料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长者提供休憩、活动、交往空间,帮助长者充分接触大自然,更好地维持长者身体健康。在景观中增设体育活动场地、感官训练园地、长者参与自主种植花圃,能够助益室外环境发挥作用。医养结合型老年人照料设施中,需要考虑合理布局室外景观空间,让卧床护理老人和活动不方便的老人在自己的居室中观赏自然景观,感受到活动氛围。记忆照护、专业康复训练等具有特殊需求的室外空间中,应遵循专业的医疗建议,安抚和稳定长者情绪,在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发挥辅助治疗作用。

4 结语

医养结合型老年人照料设施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医助养,以养辅医,医养之间相辅相成,更好地服务于长者,达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进一步发展,建筑功能需求及空间形态逐渐演变转换,智能化设备将帮助运营方从传统的建筑空间中解放出来,远程诊疗、视频管家、智能监测手环、电子助步器等设备将极大地拓展长者自主活动能力,提升医护效率,减少对固定空间与硬件装置的依赖。

猜你喜欢
长者照料医养
医养当兴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大象“长者”会把生态知识传给下一代
——长者的期盼">"老博会"剪影
——长者的期盼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
无微不至照料留守儿童
医养结合 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