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1-04-12 03:31贺宗林王小明
中国教师 2021年4期
关键词:名师课堂教师

贺宗林 ?王小明

2018年,四川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发布《四川省中小学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四川办法》),利用省级教师培训专项资金,本着“培养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优秀人才培养目标,按照1位名师领衔人引领10个优秀成员、1个成员带领5个青年学员的人员结构模式,建设一批省级名师鼎兴工作室,助力四川教育“鼎兴之路”。2018年11月到2020年9月,四川省教育厅先后公布了两批共57个工作室,拉开了“未来教育家”的孵化序幕。为促进名师工作室文化建设,笔者于2020年11月底至12月初,通过问卷调研等方式对四川省名师鼎兴工作室进行了调研,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名师工作室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名师工作室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员基础薄弱,积极性不高学员人数少,青年教师占比少。根据川教培办[2018]35号文件确立的“1+10+50”人员结构计算,名师领衔人/成员/学员=1/10/50,参加本次调查问卷的25个名师领衔人应该对应250名成员、1250名学员。但调查数据显示:工作室成员少39.2%,学员少86.4%;30岁以下教师占12.1%,二级及以下教师占23.3%。

青年教师工作室建设不主动。(1)参加活动持“尽量、勉强、无所谓”态度的教师占10.96%;

(2)只是学习,没有资源共享的和其他不持态度的教师占31.7%;(3)参加后工作没变化的教师占4.32%,没有感到较大压力的教师占45.54%。平时参加研讨、课程资源建设的懈怠程度也说明了这一点。

小学教师、乡村教师占比少。调研发现,名师工作室成员中小学教师占14.7%,乡村教师占4.32%。

2.资金不足,管理缺位

经费不足。(1)使用省级专项资金的工作室占43.23%,有地市州和县区补助的工作室占12.68%,有单位资助的工作室占11.24%,不清楚的工作室占51.01%。(2)领到讲座或报告课时补助的教师占41.21%,没有领到和不知道的教师占58.79%。(3)按相关规定和标准完全报销费用的教师占70.61%,只报销一部分费用的教师占16.42%,不报销费用的教师占12.97%。

重视程度不够。(1)地市级分管领导出席研讨的只有4成多,单位(分管)领导出席的近五成,领导未出场的占15.85%。(2)《四川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领衔人和成员参与工作室活动的工作量分别按照所在单位专任教师平均工作量的50%和20%计算,但落实一半的占5.48%,未落实和不知道的占67.15%。(3)《四川办法》第三十条和《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评审基本条件》规定了参加工作室的评职晋级优先,但六成以上学校未执行相关条款。

保障乏力。有固定工作室研修场所但不能满足活动需要的占3.75%,没有固定研修场所的占42.94%。

3.办法细节不够完善,实施缺乏权威

《四川办法》有缺陷。有待完善的细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希望主管单位确认名单,发布带单位盖章的活动通知的教师占59.94%~75.22%。建议主管部门或领衔人通报参加研修活动的出勤情况的教师占43.23%~76.66%。由于教师属于公职人员,资金也是所在单位代(监)管,分级明文确认成员名单和发出盖有公章的通知,能提高工作室权威性和信任度。(2)认为最好发讲课(讲座)证书的教师占99.41%。这是继续教育、评职晋级、公事公办的必要环节。(3)认同领衔人制作证书,报请主管部门盖章的教师占81.84%。这是规范管理的要求。(4)工作室之间的活动举办了3次及以上的占49.57%,2次的占19.02%,1次的占17.87%。加强交流和联合行动可行,且能增强效果,降低成本。

考核体制有待完善。(1)采用自我评价的工作室占6.92%,领衔人评价的工作室占6.92%,成员互评的工作室占1.15%,以上三者相结合考核的工作室占85.01%。(2)《四川办法》只提到了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办和工作室所在主管部门对领衔人和工作室的考核,没有提及对成员和学员的考核。

4.学术含量不高,名师培养乏力

工作室学术性不够强。(1)指导一线教师教学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室高达91.07%;指导教师形成教学风格和特色的工作室占78.1%;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的工作室占76.66%;指导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的工作室占72.05%。(2)《四川办法》规定了开展基础性的“教育研训活动”;7成左右教师认为应该定位为提升教师的教学风格、理论修养和论文写作能力,这才符合省级名师的工作定位。

论文及课题未作要求。(1)研修后发表3篇及以上论文的占5.74%,2篇的占14.41%,1篇的占49.86%。(2)现在评审职称时,学术论文的政策性淡化导致结构性减少。《四川办法》没有明确规定论文和课题成果。而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成果鉴定和“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课题结题标准”规定了论文的级别和数量,所以一般只有准备参加省级课题结题或有高级职称申报意向的人员才重视论文撰写。

名师培养标准和机制未明确。(1)认为完全能够“名师出高徒”的教师占42.94%,基本能够的教师占52.74%。(2)绝大部分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者,认为工作室能实现《四川办法》提出的“培養造就优秀人才”,造就未来教育家的目标,但实际研训活动中“高徒”的培养标准和机制没有明确和强化。

二、名师工作室文化建设的建议

1.出台实施细则,优化文化生态环境

分级规划,做大“底盘”。省项目办和工作室的周期规划要细化到学员级,重视青年教师的参与度,扩大名师孵化室规模,将“底盘”做大筑牢。

管理加力,保障到位。(1)增加地方行政部门的管理责任及专项工作考核办法。(2)在评职、晋优方面执行相关规定。(3)报销相关费用,保障研训时间,以保证那些需要激情来维持教育事业内驱力、需要自由闲暇来唤醒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经师”“名师”成为未来教育家。

课题孵化和期刊保育。增加专项课题,并在省级刊物中开辟专栏,供名师工作室讨论,或发表研究报告和论文,优化学术“立言”环境。

优化工作生态。(1)稳固“1+10+50”人员架构,优化人员配置,强化互动互补,按地区组建“省级名师工作室区域小组”,由本地成员任组长,在辖区学校推荐学员,以避免成(学)员分散造成活动开展困难。(2)与市州、县区、学校三级名师工作室有机对接。(3)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鼎兴工作室人员的关心、支持和培养。

2.重构文化核心理念和品牌目标,重新规划发展战略

拔高目标定位。《四川办法》拟定的目标是“培养造就优秀人才”,语义宽泛,致使名师的“自我实现”获得感和荣誉感不强,可升级为“培养未来教育家”。

重构理念,打响品牌。(1)把“孵化未来教育家”确定为核心理念和品牌口号。短小、清晰、现实的口号对品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提炼组织文化精华。(2)唱响品牌名称,宣传品牌标识。铸造“名师鼎兴工作室”,培养能打硬仗的“川派名师”,简称“川师”。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给予教师“荣誉”的要求,尝试确立响亮头衔,让教师成为“名师”,让名师成为“名家”,终身引领教师的价值追求,让“名师鼎兴工作室”“川师”“川派教育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

确定内涵化、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四川省、欠发达地区经济和社会特点,探索有别于沿海和发达城市的路径。

确定远期战略目标和实施路线图。明确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相一致的名师培养蓝图。

3.制订教师发展评价标准,锻造名师学术硬核

确立教师发展的境界。笔者提出了“教师+课堂”的三重综合境界。(1)第一重境界:匠师+技术型课堂。技术型课堂是指教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以一定教育技术,基本实现“授业”任务的初级境界课堂。(2)第二重境界:经师+学术型课堂。学术型课堂是指课堂上的每一环节、每个活动的设置或组织都有科学或学术理论支撑,并饱含教学机智和智慧。(3)第三重境界:人师+人文型课堂。人文型课堂要开发潜质、熏陶文化、富含艺术,是充满人文特质的教育家型课堂。三重境界的标准分别大致对应名师工作室学员级、成员级、领衔人及以上水平。

培养教师教学风格,提高学术理论修养。具有个性化教学风格就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国家规划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四川办法》只提出了追求“凝练现代教育思想、锻造教学风格与品牌”,显得相对保守。(1)对学员和成员的参与和结业应提出论文和课题成果的考查、考核标准。(2)学员的理论学习必须纳入考核。(3)学员应建构个人实践性理论。

(4)风格有“模”有“样”。应提炼出明确的模式和特色。比如,在英语教学方面,笔者一直致力于建构和运用“三环一核维恩模”组织与管理模式,也提出了“后方法,元认知,深度学习,多维发展”的十四字诀,以及以“学力发展”为核心的、适应新时代的、有中国风格的英语教学策略。

要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设教育和文化强国,我们在深刻反思“李約瑟之谜”“钱学森之问”的同时,应义无反顾地推进“省级名师鼎兴工作室”的建设。筑其窝,保其温,孵化未来教育家。像曾国藩所说的那样,以人情为田,以培养士类为种,耕不计年,获不计世,留贻子孙,以待“门内鼎兴”。

(作者单位:1.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四川省北川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猜你喜欢
名师课堂教师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浅议"名师"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