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

2021-04-13 13:37张银洲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7期
关键词:教学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情感教育

张银洲

【摘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非常重要。在产生了情感共鸣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课文及各类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将自己放在文学作品所营造的环境中去感受当时的氛围,不仅能够学到语文知识,还能因此而受到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熏陶。但是,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结合情感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还需要展开更多的研究与实践。以下从情感教育概述,初中语文阅读与情感教育结合的现存问题及其有效对策等几个主要角度,对该领域涉及到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  阅读教学  情感教育  教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7-0092-02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承载着向学生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帮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不断丰富内心世界的责任。学生能够接收并感受到多少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文明,与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而情感是链接学生与文本的纽带。如果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无法产生情感上的触动,文本在他们的眼中就会变得枯燥无聊,黯然失色,通过阅读向学生传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也就无法达成了。所以,教师必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渗透。

一、情感教育概述

所谓“情感教育”,与“知识教育”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的实施主要是教育者基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情感因素在其成长中的作用并展开针对性的教育活动。通过加强情感教育,教师能够从根本上优化教育效果,避免在教育的过程中留下明显的短板。比如学生虽然掌握了很多知识,但是不能通过对知识的有效应用让自己和他人感受到快乐,情感长期因为学习而处于比较压抑的状态,就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加以有效的解决。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非常重要。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中,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将语文视为一门工具学科,是为了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渐出现了变化,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不再体现在考试应用上,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技能的现实应用。但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而感受语文学科所传达的人文精神的基本途径,就是带着自然产生的情感去阅读和理解文本。这种精神上的体会,会成为学生持续进行有效阅读的强大动力。

二、初中语文阅读与情感教育结合的现存问题

总的来看,情感教育已经开始得到初中语文教师比较普遍的关注,在阅读教学中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体现。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较为明显,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碎片化和形式化。所谓碎片化,指的是教师并不总是在阅读教学中展开情感教育渗透,只是在学生遇到一些阅读理解上的困难的时候才会强调情感教育渗透,结果学生的情感体验是碎片式的,只对文本的某些部分有情感上的体验,整个文本的情感基调是这些碎片拼凑起来的,既比较浅薄,也很容易出现偏差不。形式化在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得比较明显。比如不少教师会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要读得抑扬顿挫。特别是在文本内容中有人物对话的时候,更要体现出强烈的“感情”。但问题在于,正常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会这样说话,除非情绪特别激烈,根本不会出现如此“夸张”的情况。不仅学生自己觉得虚假,在其他人听起来也非常尴尬。看似是让学生去加强对文本的情感感悟,实际上是在把学生推远,让学生无法也不愿去体会文本中的真实情感。此类问题不解决,初中语文阅读与情感教育的结合就永远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初中语文阅读与情感教育结合的有效对策

1.提升教师情感素养

由以上论述可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所以还没有与情感教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自身缺少情感素养。试想一名教师对文本的情感基调非常熟悉,能够与现实生活中正常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就必然不会让学生以那种夸张的方式去进行所谓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所以,教师自己首先要去体悟文本的情感,要利用自己相比学生有更多社会经验和情感体会的优势,先去把握住文本的情感基调,然后才能在課堂上科学合理地设置阅读教学活动并有效展开情感教育渗透。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想一想,如果是自己与他人谈论童年经历和自己的恩师,会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教师会发现,这种怀念的情感一方面会非常浓厚,另一方面又不会过于激烈,就像是一杯陈年的酒,有浓厚的醇香,但并不呛人。那么在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就不要去追求学生产生多么兴奋激动的反应,而是要让学生先去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特别是从现在与小学或幼儿园不同的那些地方切入进去,然后再让学生去阅读,学生的情感体悟就会较为深刻。

2.挖掘教材情感价值

想要展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教材内容本身具有情感价值是前提条件。当然,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都有着深厚的情感价值,所以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将这些价值挖掘出来。正如上文所说的一样,教师自己首先要能够发现这些价值,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也能认识到这种价值。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采取的其他教学措施才能发挥作用,让学生的情感体会越来越深入。换句话说,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把自己放在引导者的角色位置上。

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的时候,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因为当代初中生并没有课文里这种“国破家亡”的深入体会,与课文的背景之间还有着较远的时空距离。但对于教师来说,只要稍微了解一点中国近代史,都能对课文想要表达的情感与较为深刻的理解。这时教师就要适当突破教材的限制,从中国的历史出发,让学生把自己带入到中国近代的某段历史中去,以学生更为熟悉的情境来激发他们的情感。接着再让学生去阅读课文,尝试对比主人公的情感和自己刚才的情感体会,学生就能很好地体会到教材的情感价值。

3.优化课堂情感氛围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情感是比较活跃的。但是,又因为他们比较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同时又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所以想要对他们的情感进行有效引导是比较困难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营造出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才能尽可能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带领下去感悟文本的情感。从初中生普遍的心理性格特点出发,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与更加平等的角度和学生一起展开学习探究,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切实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仍以上文提到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一直以来,对于这篇课文的情感基调都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对于课文里的私塾先生,有的人认为作者对他的情感是负面的,有的则认为是正面的,即使曾经受到先生的惩罚,也是作为童年多彩生活的一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初中生必然也会因为各自的经历与类似的情感体验不同,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理解。对此,教师不能去强行纠正,要认识到文学作品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属于了读者,然后通过组织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接受更多的可能,纠正一些过于明显的情感理解错误。

4.积极拓展情感体验

拓展情感体验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首先,如果课堂上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成功的,那么学生一定能产生较为丰富的情感体会。少年人很难抑制自己的情感,一旦产生就需要通过更多的途径将这种情感进行赋予或发泄。所以,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注重课后的自主阅读等活动。其次,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体验对于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实现对课文情感的深入理解有巨大帮助,其作用不是从教师角度进行的讲解或指导可以相比的。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养成做生活札记或日记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过《天上的街市》之后,学生会被诗人瑰丽新奇的想象所吸引,产生较为浓厚的阅读“好诗”的情感。教师可以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回去之后阅读郭沫若的《潮汐集》。郭沫若的诗作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尤其在新诗方面独树一帜,向来以强烈的情感来打动人心,比较适合情感同样比较强烈的初中生阅读。又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记日记或者周记,平时生活中发生过的,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也可以记录下来,并适时展开分享活动,了解学生的情感积累。再展开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能找到准确的切入点以激发学生情感。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应該重视阅读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要从初中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和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只有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他们对阅读对象才能产生发自内心的理解,才能同时得到知识上的积累和情感上的熏陶,初中语文学科才能体现出更大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建峰.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中),2019,No.500(11):290-291.

[2]何兴国.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No.1062(9):67-69.

[3]秦富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9,No.722,No.725(Z1):69-70.

[4]吕文英.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No.149(S1):151.

猜你喜欢
教学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情感教育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浅谈文言文教学如何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
论传统戏剧导演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拓展课外阅读空间,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