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德育

2021-04-13 20:01陈珉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9期
关键词:生物学人才培养德育

【摘要】生物学或相关内容的课程设置从基础教育贯穿到高等教育,生物学的知识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包含了对生命和世界的认识,为在学生发展的各阶段开展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就生物学教学中立德树人可融入角度进行了梳理,供教師在教学设计中参考。

【关键词】生物学  教学  德育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本科生课程建设——行为生态学;上海市教委课程思政领航计划“课程思政领航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9-0040-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对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需求加大。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德才兼备的新一代青年建设者们,在各类知识技能的培养通识,需要重视德育教育。对于成长在一个思想舆论多元化时代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易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学校和家长的正确引导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然而,说教式的思想品德课程于学生来说,太偏重理论和道理,常常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而难以达到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1]。如何让德育教育与时俱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就要求调整德育教育的形式,将它融入各类学科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完整、系统的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体系;不是灌输,而是“润物细无声”。

生物学类课程从小学直至大学都有不同层次的内容开设,是非常好的德育教育载体[2]。生物学是一门认识自然世界的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现象的内部规律,解释生命和生命活动及外部环境之间关系,其根本是要用正确的手段去认识和解决问题。在不断进阶的学习中,从认识动物、植物,到了解RNA和蛋白质怎样组成病毒;是一门了解人类发展过程的课程,通过考察挖掘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服务功能。另外,生物学是一门鲜活的课程,从幼儿到成人都可以像法布尔一样观察虫子们忙忙碌碌。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生物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科学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无论哪个成长阶段的生物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教师都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和开展德育教育。

一、认识生命世界,尊重和珍惜生命

我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与我们对生物的认知有关。生物科学的发展,不仅让我们深入了解人类本身,更是我们利用、改造和保护世界的支撑和加速器。自然界生命的种类和形式众多且丰富:小到借助显微镜和电镜才能看到的细菌和病毒,大到海里像座小山大的座头鲸;从物种稀少、结构简单的沙漠生态系统,到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的热带雨林。生命世界是丰富、复杂和多元的。处于食物链或网每一个节点上的生命,都有它们的价值和功能。利用生物学知识的基本逻辑,来引领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需要发挥他(她)的价值和使命,保障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多元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支撑了多元的人生观,引导学生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学习的态度去迎接新生事物和挑战,避免极端地认识这个世界。

二、认识现象到本质,理解科学发展的过程

随着教学建设发展,科学史越来越多地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在科学史的回顾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细细体会科学家如何从事物的现象,通过扎实的研究,发掘本质。19世纪以前,学者们主要是处于像达尔文那样观察和描述生命的阶段,博物学和形态分类学蓬勃发展,19世纪50年代,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的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后,不仅让人类对性状遗传有了直观的认识,也证明了实验研究的价值与客观性。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从此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人类对生命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生命不同层次的认识和技术的发展,在医药、仿生、环保等领域得到实际运用,造就了我们丰富的、现代化的物质生活。引导学生从科学和知识演变的过程中,体会从现象到本质,从实践到理论,以及人类对事物认知逐步深入的累积过程。

三、了解资源环境问题,关心人类命运

生物学可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类学科。生物学领域很多发展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更和我们人类的命运相关[3]。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使用了大量自然资源,同时,人类也向自然排放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垃圾,形成了酸雨、水土污染、物种加速灭绝等环境问题。随着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我们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根本。生物学的教学可以结合生活和事实新闻,引领学生认识和理解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各种环境污染等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人类命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并在生物学的学习、实践中体会“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四、感受中国科学家的成就,培养爱国热情

在生物学的发展道路上,我国有众多杰出的科学家攻克难题,服务祖国,帮助人类。比如,袁隆平等科学家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培育,让我们有了充裕的粮食;屠呦呦对青蒿素的研究和提炼,挽救了众多生命。这些科学家们的成长和成果都是令人骄傲的,但也都是建立在长年累月的、扎实的基础研究与不断的创新和实证基础上的。他们的贡献不仅帮助国家发展,也帮助全人类的消灭贫困,消灭疾病,这些都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爱国热情的优秀案例。让学生从我国杰出科学家的发展和成就来体会有价值的人生和科学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对祖国的热爱,继往开来,不断努力探索未知,将来用行动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五、保持好奇心,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我们国家目前亟需创新型人才,而好奇心是创新的最初源泉[4]。人类幼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都对大自然和自己的身体充满好奇心[5]。把这种好奇心如何保持下去,伴随学生成长,是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和把握的。科学家们也是因为对自然的好奇,通过观察、实验和论证,揭示自然现象的内部规律,解释生命活动及其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因为对昆虫的世界好奇,通过常年的观察,揭示了昆虫社会的奥秘,汇集成了经典之作《昆虫记》。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好奇心强的时期,利用生物学里有趣的动植物和现象,引导学生由好奇心演变成兴趣,兴趣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助力学生将来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六、鼓励学生讨论与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无论是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还是大学,在教学上设计讨论、合作等集体参与的环节,特别进入中学后逐步有实验和实践。教学设计上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鼓励学生为集体的目标和利益服务,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目标和利益[6]。从我们人类的发展来说,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已经难以靠单人力量来完成工作任务,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个人能力,也是社会需求。甚至从生物学教学中动物的案例,如狼的集体捕猎、蚂蚁的社群生活等,都体现了合作的力量。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合作中不断发现团队的力量,即使发生矛盾,自行协商解决,能更真切地体会到思想的碰撞和团队责任,从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七、理解言传身教,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言传身教”,不仅是教育知识,也是传递美德,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成长都有利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要求[7]。在这个过程中,生物学教师也会更加爱自然、爱学生,不断自主学习,促进生物教师的全面发展,从而也会正面影响学生。另外,社会上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着学生,同时也影响着教师。就像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样,培养人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基于科学的、扎实的综合教学工作。我们要培养“轻功利”而“重功力”的学生,这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练功”,共同成长。

八、结语

生物学相关的课程或内容贯穿整个教育阶段,与生产与生活充满关联,具有突出的知识性、前沿性和实践性,是展开德育教育的良好平台。我们需要真切地将“真”“善”“美”在不同层次的生物学日常教学中不断提炼和丰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立德树人目标。

参考文献:

[1]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60-64.

[2]航汪.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方法[J]. 教育研究, 2019, 2(10):32

[3]蔡拓.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当代中国两大战略考量[J].中国社会科学,2016(6):4-11

[4]丁肇中.论科学研究的原动力——好奇心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3-5.

[5]石佳佳,田良臣.儿童好奇心及其解放简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4):16-20.

[6]龚伯韬,程天君.合作学习:情面、“和合”与教学秩序再生产——基于“過程—结构”视角的比较个案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20(2):66-75.

[7]杜震宇.课程思政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中的“串联”“并联”与“互联”——兼谈高校师范生培养的新要求[J].生物学教学,2021,46(7):2-5.

作者简介:

陈珉,女,博士,教授。

猜你喜欢
生物学人才培养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