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计划”背景下地方院校英语专业一流课程建设路径研究

2021-04-13 00:32李春燕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双万计划英语专业一流

【摘要】在教育部提出“双万计划”后,各省市高校已紧锣密鼓地全面展开省级和国家级一流课程的申报工作。但是,地方高校在资金支持、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生源质量、教材建设等各方面都存在诸多短板的情况下,应该总结自己一流课程建设形成的经验与不足,综合分析其他同类院校的实践探索,针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做出系统性的对策路径分析。

【关键词】“双万计划”  一流课程  地方院校  课程建设

【基金項目】河北省教育厅2020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双万计划”背景下河北省地方院校一流课程建设路径研究》(GH202011)。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9-0101-02

一、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当前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双万计划”是教育部以提升大学教学质量为前提,以培养优秀大学生为目标提出的重点计划,其宗旨就是打造大学的优质课程,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高质量人才。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也是地方院校开展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但是事实上地方高校目前的改革发展总体落后于国家高教改革要求,尤其是英语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很多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课程建设机制还不完善,学科知识总体老化、教学方法一般滞后,课内教学多,课外实践少,学生仍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动手能力等现象。特别是英语师范类专业教育,学科知识占据教学的重要内容,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变革,课程建设不能很好地适应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与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其存在问题总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手段传统老化,缺乏创新性

对于河北省大多数地方高校而言,基本上都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大都致力于学校转型发展以及学科发展建设。然而学科建设发展的不平衡往往使得专业教师不重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基本还在沿用传统老化的满堂灌输模式,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会将知识灵活运用,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大学里的“高材生”走到工作岗位上就变成了眼高手低的“巨婴”。

(二)课程建设中缺乏合理有效的评估机制

课程建设是一个具有连续性和差异性的逐层推进过程,某一课程建设的程度与质量都需设立有效的评估机制,以保障课程建设质量,对课程进行体系性的管理与控制,监督与考核,特别是对课程建设的细节落实与监督等,推进课程建设和质量提升。当前各地方高校都在进行课程建设,场面看似“轰轰烈烈”,但是课程建设的进展情况以及细节的落实情况,缺乏合理的监督机制,课程建设的质量与效果如何,也缺乏有效的检验手段与评估机制。对于建设效果不佳的课程以及周期内未完成建设的课程也缺乏督促与监管。所以很多学校的课程建设总是呈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课程建设的确是进行了,但是效果如何就不置可否了。

(三)课程建设缺乏实际调研

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归根结底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课程建设应该是在了解学生需求、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来进行的。但是当前的地方高校的课程建设不是为了满足学生需求以及市场需求,而是为了“建设”而建设,例如为了评估的需要、为了项目的需要等。因此在建设的过程,没有对学生的需求、人才市场的需求做出细致、严密、系统的调研。使得课程建设仿佛空中楼阁一样,缺乏根基。

(四)课程建设的支持投入不够

首先从教师来说,地方高校为了应对教育部的各项评估工作、认证工作,不得不对一线教师的科研、个人学历的提升、职称的晋升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一线教师为了完成科研任务以及个人的提升,只能将一小部分的精力投入到课程建设与教学中,而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到科研以及其他诸多的事物中。其次从院系领导层面来说,对于学科建设的投入以及关注要远远超过课程建设。这与上层的导向也不无关系,因为教育部组织的各种评估多以学科建设为主,而课程建设作为一项无法量化、对学科建设影响不是很大的工作,自然就容易被忽略。最后从经费的配置上来说,学科建设的经费一般都是课程建设的几倍,资金支持的缺乏也是影响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课程设置缺乏地方特色

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一般都是服务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教育等的发展。因此地方高校的课程设置也应该是紧密结合地方特色以及地方需求。可是有的地方院校为了追求与“名校”比肩、与国际接轨,一味追求“高大上”,有些课程华而不实,没有考虑到当地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课程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结合并不密切,没有体现地方特色。

(六)课程建设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缺乏力度

进行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是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在申报课程改革项目时积极,建设过程中也的确做了许多改革性的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最后将改革成果进行总结和上报,结题之后课程改革的工作就结束了,对于课程改革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情况,就不再进行任何跟踪与关注了。由此,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人力物力的浪费,并且导致高校课程的重复建设,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难以真正提高,不但增加了学校的经济负担,而且影响了教师的教学与研究等。

二、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路径

“双万计划”的宗旨就是打造大学的优质课程,是未来四到五年高等院校的重点工作方向。这对于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来说,无疑是开展一流课程建设的新机遇,在此背景下进行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然而地方高校底子薄、起步晚,需要精准定位、精准施策、立足特色、分层分类、重点突破,主动破解制约地方高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地方高校想要入选“双万计划”,在经费和人才等重要资源极其缺乏的情况下,拿什么与中央高校同台竞争一流课程?仅仅依靠老牌的传统优势学科是不够的,势必需要另辟蹊径,走一条“人无我有”的艰难创业之路,迈过一道道难以用数据量化的艰难门槛。本文通过借助“双万计划”带来的发展机遇,尝试性地提出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建设一流课程的路径,为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一)完善以“课程思政”为先导的课程教学体系

英语专业学生接触西方的语言、文化和思想较其他专业学生更多,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大量接触和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并且借助语言优势, 眼界更为宽阔,思想更为活跃,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易受国外的影响,认知层面颇受冲击。英语专业学生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其思想极其容易受到西方不良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英語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中,应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无论从课程的宏观规划设计,还是具体的实施过程,无论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还是教学机制等各个方面的建设,都不能缺乏“课程思政”的引领,最终完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从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升级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教育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

(二)开发前沿性课程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离不开前沿性的课程支撑。地方院校当前本科生课程前沿性知识缺乏、前沿性课程开设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课程内容质量的突出问题, 也无法满足师生科研创新的需求。一方面,教师应该多关注国内国际最前沿的科研动态,适时开设能够反映最新科研成果以及科学思想的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另一方面,通过用人市场调研,岗位需求调研等,开发能够培养本专业领域或者相关领域最急需、最紧缺的人才的课程,不但满足了社会需求,还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因此,开设研学科前沿理论课程既有助于推动科研,又能促进教学互动,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和就业能力。

(三)更新完善现有课程

对一些地方院校英语专业来说,开发前沿性课程难度较大,需专业协同甚至多学科合力。全面开发不现实,可以采取与更新现有课程相结合的策略。而且由于各种因素,地方院校现有课程良莠不齐。根据“双万计划”对课程建设的要求,地方院校可以将现有课程与国外前沿性课程进行对照,找出差距,逐步更新完善。走出一条开发与更新完善相结合的路子。

(四)挖掘地方经济文化特色,打造“特色课程”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主要特征是要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立足本土,根据当地的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以及自然资源的开发、保护等方面的需求,加强增设本土人才需求的实用性强、应用面广的特色课程是体现地方本科院校区域特色的重要途径。既要有国家课程为基础保证,又要开发鼓励本地特色课程,这是顺应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地方本科院校自我生存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带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有效手段。

(五)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深度以及力度

当前各地高校都在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是大多流于形式,或者说合作的“深度”和“力度”不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深度的合作:第一,鼓励教师以技术支持、 产学研项目等方式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第二,联合打造实践课程,完善校企“双主持人”制和“双主编”制,出版应用型特色校本教材。第三,落实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共同建设教师队伍,共同开发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六)打造优势教学团队

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学术研究领域打造基础课程部和专业课程部两个教学团队。在专业教学团队中,要找到知识结构相近的课程,并成立课程组,以便完成教材编写、教学改革、规划课题、申报教学成果奖及在线课程的建设。

(七)开展线上线下金课建设

加强课程顶层设计,依据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的内容,以及在线课程的特点,学习国内外相关先进经验,进行课程的顶层设计,确定教学思想与理念、教学目标与要求,构筑将教学、教辅和资源一体化优化融合的、适合 MOOC 教学的课程结构和具体实施方案,以在线课程建设为抓手打造金课。

(八)改革激励措施

激励机制方面的改革要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对于教学改革做得优秀的教师,适量降低其科研工作量,让其全力以赴地投身于课程建设。设置教学新秀、优秀主讲教师、首席教师、教学名师等教师发展层级,将其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条件。采用合理和有效的评价机制来激发师资队伍创造力和生命力,以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为领军人物带动本专业课程建设。

为适应新形势下一流课程建设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对于缺人又缺钱的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来说,想要进行一流课程建设,传统课程建设思路必须重新思考和定位。首先要深挖当前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然后紧跟政策变化,抓住机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再后为”的差异化发展道路。最后另辟蹊径,找准自己的定位,挖掘特色与亮点,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探索出一条超越常规的发展路径,力争在“双万计划”中争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罗婷,尹红.“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2):178-179.

作者简介:

李春燕(1978年3月-),女,汉族,河北省衡水市,硕士,副教授,从事英语语言文学、外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双万计划英语专业一流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基于“双万计划”的“野外损伤的救援与处置”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思考
浅析“双万计划”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类金课建设的思考
新工科背景下森林工程专业课堂实物教学探索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双万计划”背景下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内涵探讨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