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教育观促进学龄前儿童成长的策略探究

2021-04-13 18:59陈洁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4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教育观家长

陈洁

【摘要】幼儿教育中,家长的教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家庭是幼儿成长的基础环境,更是他们情感、行为和思想建立的关键场所。可以说,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引导和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家庭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方向,因此,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是促进学龄前儿童成长的重要力量,家长和教师都应当予以重视。

【关键词】家长    教育观    学龄前儿童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4-0137-02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关键环境,可以说,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成长的主要阵地,家长对于教育的态度和家庭环境氛围对于幼儿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他们更多地依赖家长,从家庭获得情感温暖和心灵抚慰,从家庭中汲取成长的动力和营养,因此,家长正确的教育观是学龄前儿童成长所依靠的主要力量,在幼儿教育中,如何正确地建立家长教育观是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家长幼儿教育观概述

家长教育观,是指家长对于幼儿的知识技能、个性塑造以自身以往经验或认知为依托而形成的观念。它更多的是建立在家长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基础上,是家长对于社会和时代变迁而不断尝试和改变的观念。家长教育观念是从根本上影响家庭环境的因素,也是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因素。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家长教育观也应当随之变化更新。因此,家长教育观应当是动态的,很多家庭的教育观也已经从传统的打骂为主的教育方式逐渐演变为了更加尊重幼儿和鼓励自主的方式。

幼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学龄前,他们的心智和情感都还未成熟,需要良好的引导和鼓励,而良好的家长教育观,不仅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思想,还应当适时地去引导幼儿,而这些都基于家长对于幼儿的深刻了解。作为家长,应当深入了解儿童,理解他们的心理,充分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学会与幼儿共情和体谅,让幼儿能够真正获得安全感,从而敞开心扉,愿意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困惑,让家庭成为他们可以依靠和鼓励的港湾。

二、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家庭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前提,因为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空间,在这里不仅有情感熏陶,更有习惯和行为的塑造,还包括性格、思想的成长……古有“孟母三迁”,而今有无数家庭为了幼儿的教育而选择更好的环境,这都说明家庭环境对幼儿成长有着关键的影响。

过激、暴躁的家庭环境,刺激幼儿的内心,他们会在害怕和无助中长大,懒散、被动的家庭氛围,幼儿没有目标性,他们会在无知与茫然中成长;而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没有过度的指责和打骂,幼儿在平和、安静的环境中长大,个性和思想将更加稳健和包容。融洽、进取的家庭环境,有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认知,幼儿能够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成长,对人对事的态度将更加坚定和从容。

因此,家庭教育环境受家长的影响,呈现多样的形式和变化,要想幼儿在家庭中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就需要家长自省与进步,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考虑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尽力塑造和谐、温馨、自主、积极的家庭环境,给幼儿带来持续的正面影响。

三、家长教育观促进学龄前幼儿成长的策略

家庭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地,家长是幼儿乘风飞翔的臂膀,树立良好的家长教育观念,是对幼儿的未来负责,更是对社会的发展负责。因此,在现时代的教育理念下,家长需要秉持正确的教育观念,时刻自省教育中的问题和困惑,及时予以改正或更新,让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幼儿成长的内在力量,推动幼儿更加幸福地成长。

(一)构建和谐氛围,提供幼儿幸福来源

家庭是幸福生活的来源,无论是成长的任何阶段,都需要从家庭汲取幸福的动力和思想。但是,缺失幸福感的家庭氛围无益于是成长过程的灰暗因素,而和谐的家庭氛围则是成长过程中的正面力量,因此,家长首先需要构建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通过家庭的人际关系处理、待人接物的过程,去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幼儿在家庭生活中获得幸福的满足感。

和谐的家庭氛围包括友善的相处方式、相互尊重的平等思想以及合理的倾听、共情和鼓励行为。学龄前儿童虽然年龄尚小,但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需要被尊重和重视,这样才能够让他们获得安全感,从而更加收获到幸福的能量。因此,家长必须要注意与幼儿相处的方式,从尊重幼儿开始,在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保障幼儿的好奇心和思考力,比如看到幼儿拆解玩具,家长要避免急于指责的行为,而应当采取观察和询问的方式,从而了解幼儿内心的想法:原来只是想看看玩具的内部结构,好奇它的构造而已。通过充分的个体尊重方式,幼儿获得了被重视的感觉,更加能够愿意敞开心扉,将烦恼和困惑倾诉出来,家长则可以及时有效地帮助幼儿解答。家长与幼儿之间的相互平等,是像朋友一样的平等,幼儿在家庭中感受不到过分的压力和压抑,而是感受到幸福的尊重和鼓勵,从而心灵更加清朗,心里更加幸福。

(二)基于儿童本身,了解幼儿内在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推进,很多学龄前幼儿就面临着知识学习的压力,这使得他们的天性受到压抑,缺失了童年的部分乐趣。而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这个阶段的幼儿应当在游戏中感知世界,这才是符合他们成长的规律的。而部分家庭过早地给幼儿开展文化课程学习,忽视了幼儿内在的真实需求,容易导致幼儿丧失学习兴趣,过早形成精神枷锁。因此,家长应当从遵从幼儿内在需求的角度出发,基于儿童本身的特点,帮助他们从这样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充分展露自己的个性,享受美好的童年。

儿童的幸福是建立在内在需求上的,而不是建立在痛苦和困难之上的。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时,一定不能忽视幼儿的内在需求。家长应当去了解幼儿的内心,将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去尊重与了解,当幼儿不愿意参与某项活动时,我们应当平和地去了解幼儿内心的想法,他们也许不是不想参加,而是需要换个时间或者换个方式参加。深入去了解,家长就能够发现幼儿内心的五彩斑斓,他们有着丰富而新颖的想象力,他们会为了完成一个游戏而忽略家人的催促,这不是缺点,而是精神专注的表现,家长应当学会正确看待,并力求在挖掘幼儿内在需求的前提下,正确地应对他们的个性反应,良好地进行引导。当幼儿感受到自己的需求被尊重时,他们也会变得更加愿意考虑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想法,从而构建起幸福的阶梯。

(三)立足生活体验,激发幼儿幸福情感

生活是幼儿成长体验的源泉,多彩的生活造就多彩的情感。而家庭教育实际上就是生活教育的一部分,在家庭中無处不是生活的元素。其实,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与社会能力,使得他们学会如何生活。因此家长应当立足生活,带领幼儿在生活中体验,在获得生活经验的同时促进幼儿幸福情感的提升。比如家长可以让幼儿参与家庭劳动,帮助家长打扫、整理,帮助幼儿建立基础的自理能力,而在幼儿学习和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与挥洒汗水时的爽朗,从而更加珍惜自己与他人的劳动。同时,幼儿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后,将对自己的生活更加自主和自信。生活中除了劳动,家长还可以给予幼儿关心,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的幸福,而被关心的过程就是为幼儿成长充电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被关心,能够造就出他们付出关心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也学会关心他人。生活是良好的教育场所,家庭生活更是幼儿内心思想和行为培养的良好空间,家长要抓住生活中的各个教育契机,与幼儿共同体验,激发幼儿的幸福情感,促进他们的情感能力。

(四)家长以身作则,培养幼儿道德品质

俗话说,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自出生就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成长,因此家长如何做就影响着幼儿如何做。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仅应当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最关键的是要建立自身行为观,因为家长的行为日益影响着幼儿的成长,良好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是家长教育幼儿成长的前提。因此,家长应当在生活中以身作则,通过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幼儿构造良好的家庭行为指引,帮助他们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比如生活中家长对待他人要谦逊有礼,懂得感恩并及时将这样的思想传达给幼儿,同时不能吝啬表扬与赞美,要开展客观公正的批评,同时还要给予他人鼓励和支持,幼儿在这样的熏陶和影响下也能够学会如何赞美、如何感恩。此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告知幼儿遇到事情要如何处理,及时帮助幼儿辨别善恶与是非,如此才能够让幼儿在一个健康而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所遇所学是如何区分善恶对错,是如何明辨是非,从而促进他们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更好地步入未来的成长道路。

四、结束语

家庭是幼儿幸福的来源,是幼儿成长的力量,无论幼儿遇到多大的困难,都需要有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因此,家长的教育观对幼儿未来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观念,从幼儿的个体需求出发,尊重幼儿、关心幼儿,让幼儿真正从家庭中感受到幸福,继而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唐冬梅,徐东,夏巍.诺丁斯幸福教育观对我国当前幼儿家庭教育的现实关照[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9 (5):114-121.

[2]赵同友.学校化社会与家长教育观的二重变奏[J].鲁东大学学报僧学社会科学版),2018(1):71-83.

[3]李玉琼.基于学前教育政策演变的家长教育发展趋势分析[J].林区教学,2020(9):118-120.

猜你喜欢
学龄前儿童教育观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金钱教育观,从现在开始
家长请吃药Ⅱ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
基于工程教育观的GIS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