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一个情境讲好一个地理故事
——从地理选考试卷的思考

2021-04-13 08:29陈国庆
散文百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试题案例农业

陈国庆

杭州市萧山区第八高级中学

从近几年的浙江地理选考试题发现,通过地理情境考查地理知识素养越加明显,就从浙江地理选考试题看,有几大特征:

一、试题取材生活化

试题取材来源于生产生活,从浙江某地的“秀珍菇+光伏发电”到日本的芒果种植;从数字产业的发展到半导体产业布局;从机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到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从日常生活中的日出日落现象到飞机飞过时形成的白色云带;从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到灾害的监测系统……素材选取生动有趣,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看似普通,却蕴含丰富地理内涵的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其背后形成的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能力,注重考察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例如:28题材料背景是关于日本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问题,命题从学生最熟悉的农业自然区位因素着眼,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更为重要的试题内涵是:日本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似,人多地少,耕地破碎,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也面临耕地减少、粮食自给率下降等诸多困境,日本北海道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地热资源种植芒果,既提高农业企业经济效率,还可解决冬季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这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推动农业发展的做法对我国农业转型发展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日本国内粮食市场放开后,受国外廉价粮食的冲击,粮食自给率持续下降,这对我国保持粮食较高自给率和维护我国粮食安全也具有重要警示作用。

二、命题扎根实践化

命题视角在充分体现“地理源于生活”的理念。既着眼于知识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又体现在应用性、创新性上。旨在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素养。例如:19、20题的命题视角从人们日常生活中自家窗户看到日出日落的情景切入,考察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打破了过去地球运动试题抽象、晦涩难懂的旧貌,让学生顿觉亲切和熟悉感。24、25题,从飞机飞过天空留下云带的这一普通自然现象入手,考察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相关知识。同样有将抽象难懂的大气运动知识的考察,“着陆”在随处可见的自然现象上,与19、20题的命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21题的命题视角聚焦在同学们身边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城市雨水与污水分流改造系统上,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了解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学习用地理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匠心独运的将地理实践力的考察落到实处。

三、学科焦点前沿化

地理选考试题的命制除帮助高校选拔人才的作用外,还承载着传递学科前沿方向,引导社会关注焦点的功能。例如:22、23题以浙江本土企业的成长与城市发展为背景,旨在揭示产业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关系,企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依托龙头高科技企业,带动相关企业集聚、集群发展,推动高科技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这是我国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基本路径,同时推动我国城市职能持续升级,并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城市或世界城市。我国正处于城市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研究两者的相互关系能为我国更多的城市发展路径提供借鉴。29题以航空业发展为切入点,通过成都市双流国际机场试题情境设计,反映西南地区交通运输的优势与地域特色环境,充分挖掘学科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分析思路和方法,总结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找出分散的地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试题引导学生运用学科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推理过程来解决现实问题,是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的关键。

四、载体彰显多元化

地图是呈现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地图判读既是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需要,更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如何帮助学生适应高强度的高考环境,选考试卷的地图呈现做到既概括、简洁,又生动、形象。用景观图真实反映客观现象,如21题雨污分离图,城市如何实现雨污分离学生看了一目了然,如25题天气系统分布图,冷暖锋面十分形象,让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就可获取信息。用模式图揭示发展规律,如22、23题数字企业的扩散模式图,图形制作十分简单,但图中反映的科学原理却很深奥,制作这种图的目的是不让学生把时间浪费在累赘的读图上。用立体地图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如11、12题非洲西部大气环流图,运用大气的立体运动,揭示地理时空变化,考查学生空间想象;又如19、20题日出日落观测图,借助平日人们对自然界观察,融科学知识于日常生活之中,变抽象的地球运动具体化生活化,既降低知识学习的难度,又达到考查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用统计图反映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如17、18题图中的年等降水量线,第24、25题图中的等压线,第27题中的洪峰流量等值线,利用统计的方法揭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发展的一般规律,判读这类地图,可以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用分层设色地图显性反映地表事物空间分布,如第28题分层设色地形图、第29题主城区设色,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地图阅读的直观性,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地理信息,增加试卷的容量,考查学生地理综合探究能力。本次试题共有各式图表22幅,地图形式活泼多样,呈现方式在制作地图时,根据试题的解题需要有的放矢添加要素,注重地图点线面结合,讲究图形的形态美、线条美和色差美,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阅读地图,完成考试。

为此如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率,选取情境化的案例贯穿整堂课的始终,深挖知识点与逻辑链,用一个情境讲好一个地理故事。具体操作构建:

1.新课讲授时选好案例。

今年为新教材使用的第一学年,我们应该在熟读课标的基础上熟悉课本、研读课本、用好课本,选取适当案例辅助教学。如在《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一课,可以借用电影《流浪地球》作为故事线,以地球为什么开始流浪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现在为什么又不具备了。如《流水地貌》一课,我们也可以借助黄河或长江流域上中下游不同的河段呈现典型的流水地貌类型。这样一堂课从始至终以一个案例一以贯之,线索更明确,能够挖掘的知识深度也能更大,也更能在情感上烘托升华。常规教学时也可以如此尝试,虽然备课准备工作量会比较大,但可以以备课组形式大家进行分工合作,制作配套学案,不仅能快速帮助自己成长,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积极性。

2.个问题到类问题式的复习。

地理学科知识非常庞杂,在高二高三进行复习时,我们也不可能能够复习到每个区域,尤其是小尺度区域。那就要求教师能够以典型的个问题案例讲起,复习相关知识点,教会学生知识迁移到类问题案例。如《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从区域产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入手结合区域环境特征才能加以精准的分析。我们可以以一个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引子,如陕西的苹果种植与加工,常规的解题思路如下:

(1)区域农业特点及其形成因素:

一般从农业类型、农业地位、主要农产品、农业分布、耕作制度、农业经营方式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说明。

(2)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

一般从位置、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农业基础、农业科技、政策、生产习惯等)方面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区域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应注意的问题。

(3)区域农业科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措施:

针对限制性因素或人地矛盾,找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人地协调、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原则提出建议和措施。其建模为:“区域农业科持续发展措施是:因地制宜,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同时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并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良性循环”。

那我们就以陕西的苹果种植与加工作为典型案例,把相关知识落实到位,再做引申解决类似问题,如库尔勒的香梨、横县的茉莉花等等。

3.主题式综合题的解题。

近几年无论是全国卷还是浙江卷,主题案例式的综合题命题方式越来越凸显,由材料到设问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展开,“一道地理综合题就是一个地理故事”。

如2020年全国卷1的第36题:(题目材料略)

(1)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8分)

(2)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8分)

(3)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6分)

如2020年7月浙江卷的第28题:(题目材料略)

(1)简述西欧大量输入天然气的主要原因。(4分)

(2)与北海相比,评价在波罗的海建设天然气管道的自然条件。(3分)

(3)简述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德国在甲乙两地间采用输气管道进口天然气的优势。(6分)

无论是材料的呈现还是题目的设问都是围绕着一个明确的主题案例层层递进的,地理选考倾向考能力、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那我们在新课或复习课讲授如就能以一节课深挖一个典型案例着手,综合分析试题,深挖试题背后的逻辑链,真正提升地理学习能力,那学生在考试中碰到这类主题案例式的题型就不会陌生,能更加轻松和自信地解题与答题。

当然教学情境还只是一个铺垫,还应该与其它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在真实、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从无疑到质疑,从质疑到释疑,激励其不断地探索新知。

猜你喜欢
试题案例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