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垣曲模式”

2021-04-13 02:20张妤何欢郭维易
山西教育·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校长学校教育

张妤 何欢 郭维易

2014年,运城市垣曲县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验收。之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垣曲教育人一直走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探索之路上,他们围绕加大投入、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因地制宜打造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垣曲模式”。

2018年和2019年,运城市先后在垣曲县召开了“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整体提升县域办学水平”“学前教育工作”两次现场会,与会人员纷纷赞叹垣曲教育的新变革。2020年深秋的一天,《山西教育》记者一行三人走进垣曲县,通过交谈、参观、走访,感受了该县教育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撤建并举,优化布局,打造县域内“学府苑”办学模式,创建高品质学校集群

整体布局,盘活城镇教育资源。近年来,垣曲县一方面进行学校布局调整,有效解决了城镇学校学位供给不足,乡镇学校资源浪费的现象,盘活了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还创新性地提出了城区内“学府苑”的概念,将县城合理划分为三个学府苑———城南学府苑、城西学府苑、城北学府苑。每个学府苑内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都距离不远,例如,县城内的城东小学和城东幼儿园仅一墙之隔,垣曲县中条中学和移民初中两所学校师生共用一个操场。垣曲县“学府苑”工程的提出与实施,最大程度地节省了空间,实现了学校集群化发展,让老百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为全县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奠定了布局基础。

在记者前往采访的时候,位于城南学府苑的垣曲县高级职业中学新校区还在建设当中,职业学校的鲁海龙校长手中拿着图纸,急匆匆地朝我们走来,他指着周围正在拔地而起的教学楼,颇有几分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县每年的财政收入算不得多,一年能批给我们建学校的拨款不够一次性建所有的校舍,但县委、县政府建学校的标准却从来不马虎,多次强调该有的教学楼、实训楼一个都不能少。”

鲁海龙校长的这番话,是垣曲县“用最好的资源办教育”“举全县之力办教育”理念的一个缩影。在县财政年收入不足8个亿的情况下,2014年至今,垣曲县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实施了一系列教育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投资1亿元的城东小学、城东幼儿园、城北小学按期完工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入学问题。与此同时,还先后投入7000余万元,为全县中小学配备教学仪器、图书、多媒体等实用教学工具,使全县每一所中小学内部设施都达到了标准化学校要求。

与此同时,垣曲县还启动实施了县直三所初中教师均衡配置试点改革,三所初中学校教师配比更科学、更均衡、更优质,形成了“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新局面,全面落实优质均衡的教育格局初步成型。

科学撤并,让每一所学校焕发生机。2019年,垣曲县实施了第二轮撤点并校,共撤并中小学24所(含教学点),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原来的66所调整为现在的42所,彻底消除了空壳学校和5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提高了教育资源利用率。“第二轮撤点之前我们做了大量调研工作。从学校所在村镇的人口发展趋势、需要接受教育的人数等诸多因素来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随后,县政府制定了全县学校布局调整的中长期规划,在2022年之前实现初中向县城集聚、小学向乡镇集中。”县教科局副局长张斌如是说。

借助智慧教育,实现优质资源均衡。近年来,垣曲县坚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手段,在建设上高标准、大投入,在管理上严要求、精服务,在应用上广探索、深开发,“建、管、用”一体,实现了教育管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全县各中小学校园网络、多媒体等基础设备设施实现全覆盖,“三通两平台”基本建成。2019年,运城市成功入选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垣曲县成为全市首批三个试点县市之一。

为此,垣曲县抢抓“智慧教育二期工程”黄金机遇,投入5000余万元,计划在5年内建设3所智慧校园引领校、7所智慧校园示范校、34所项目校。目前,各学校信息化教学设备已完成提档升级,智慧教育架构雏形已现。以运城市智慧校园建设实验校垣曲县初级中学为例,该校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方面,已经逐步形成了学科问题为基础、学生问题为起点、教师问题为引导的“问题化智慧课堂”课改模式,稳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校长带头,所有干部深入课堂听课进行指导,实现了全体教师的熟练应用。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所有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在课前、课中、课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比,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真正融合,从而最终实现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校长李晨辉说:“我们建设智慧教育的初衷,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赋能,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大程度地减轻老师的负担,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课堂生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020年,该校被评为“教育部网络学习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

下一步,垣曲县还将在信息化设备管理应用上做文章,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教育治理新模式,实现“教师线上线下施教,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学校精准精细育人,区域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通过智慧教育,可以有效加强县域内教师教研、资源共享,同时搭建起与其他省市名校、名师合作交流的平台,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共享。

大投入,大建设。伴随着一批校舍坚固、设施齐全、环境幽雅的新学校陆续投入使用,垣曲县在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享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需求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育人为本,凸显特色,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让各个学校齐头并进,百花齐放

实现优质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更不是要求千校一面,而是要让各个学校在齐头并进的基础上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为此,垣曲县把学校特色建设作为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结合学校发展历史、文化传统和办学优势,制定《学校特色建设方案》,努力做到一校一品。近年來,垣曲县的各个中小学校积极强化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涌现出了一批凸显责任教育、阳光教育、尚美教育、快乐教育、健康教育等特色的学校。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学校特色。当记者进入城东小学的校园时,就看到了色调明快大方的教学楼、树木生长繁茂的校园、铺设整洁平滑的小路,特别是教学楼上“和而不同,雅而有致”八个大字显得格外醒目。

校长尚栓新告诉记者,学校始建于2017年,属于县直公办非寄宿制小学。学校建设时就设置有18个器材室和专用教室,图书27470册,生均19册。近年来,学校为了更好地践行“和而不同,雅而有致”的办学理念,积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幽雅校园,开展人与自身和谐相处的生命教育,举办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爱心活动等等。同时,学校还在不断进行礼仪教育、诗词教育、才艺教育,涵养有才能的儒雅教师,培养有才华的文雅学生,使师生达到“能写会说善做”的办学目标。不仅如此,城东小学还组建了校级啦啦操队伍,在2020年的全国青少年啦啦操精英赛中,学校的“way舞而生”啦啦队荣获全国啦啦操儿童组“街舞”第一名和“花球”第二名,取得了进军全国冠军赛和国际赛事的资格。这是学校继上一年荣获中国(太原)少儿啦啦操精英赛“街舞”和“花球”两项第二名的好成绩后,再次在全国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学校在为该县争得荣誉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持续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建设力度。在不断集中优化县域内办学体制建设的同时,垣曲县也在不断加强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在英言初级中学的校园里,冬日的阳光和暖地洒在操场上,高跷社团的学生们正在踩着铿锵的节奏练习队列步伐,正在训练学生的老师告诉我们,“剛开始练的时候,学生不敢走,怕摔倒,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现在已经走得有模有样了。”与英言初级中学仅隔着一条马路的马湾小学,在保证音体美课程开足开全的同时,还开设了器乐、美术、书法等社团。采访的时候,绘画社团的孩子拿着笔认真地描绘,不少孩子的画作色彩明艳、笔法细腻。器乐社团的孩子们用古筝为我们展示了他们苦练已久的歌曲《青花瓷》,悠扬的旋律回荡在整个校园中。

多措并举,建设队伍,不断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切实提升校长教师综合素养

近年来,垣曲县始终坚持把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之一,不断完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切实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全面提升全县义务教育师资水平,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切实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垣曲县坚持师能为重,认真落实“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乡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运城市中小学乡村教师高级研修班,集中培训3587人次,骨干教师专项培训990人次,校长专项培训300人次,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远程培训3948人次。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积极与高端教师培训平台合作。2015—2017年,投资1000余万元,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实施垣曲县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工程。组织各项活动71次,全县1000余名教师走出大山,赴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地名校观摩学习、跟岗锻炼;65名知名专家来到垣曲县,开展专题讲座50余场。该项目使得垣曲县校长教育领导力明显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全面提升。2020年,垣曲县还与多所省内外名校建立对口合作关系,每年选派324名学科教师到这些学校跟岗访学,通过该项目推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中年教师素养再提升、优秀教育后备人才培养,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新建小学的校长安炜刚是一名学习型校长,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刚刚从长沙集中培训回来,连日的奔波让他看起来略显疲惫,但是谈到外出学习的感受,他立刻来了劲头。新建小学始建于1983年,是垣曲县的知名老校,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一度陷入办学瓶颈。虽然也曾做过各种课堂教学的改革,尽其所能为孩子们提供学生喜爱的社团课程,但是全体教师始终觉得这些零零散散的变革与建构,似乎还不能满足时代和人民对教育的期望。直到校长和全体教师开始不断进行学习和培训,接受了更加前沿的教育理念,大家才逐渐找到了改革的方向。近年来,新建小学把“美的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办学的突破口,确立了“实施美的教育,成就美丽人生”的办学理念,从立德、乐学、尚艺、健体四个方面入手,开设基础课程、活动课程、社团课程和实践课程,并将其阐释为塑造美的心灵、领悟美的世界、培养美的素养、绽放美的生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让学校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

“我们的校长、老师经过几年的走出去、请进来,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确了目标。原来想把学校办好、想把教学做好,但没有方法。现在请来的专家给我们的学校逐个把脉,老师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大家有了方向,教育优质才能事半功倍。”谈到外出学习对校长和教师的改变,所见到的垣曲县教育人都感慨颇多。许多校长都告诉我们,刚刚开始出去学习的时候,大家坐在一起安静地听讲座,听完后专家让我们发言,大家面面相觑,不敢说话,回来后也不知道该如何将学习到的内容应用到自己的学校。但是经过多次的培训,校长们的眼界越来越开阔,接收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前沿,大家就逐渐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和学校实际相结合,将办学理念转化成实际行动。现在,只要大家有机会坐在一起,每个校长都能滔滔不绝地说上好久。只有校长和教师的能力得到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才会不断提升,教育的优质均衡才能真正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

为教师队伍不断注入新鲜血液。2014年以来,垣曲县通过招聘特岗教师、“三支一扶”、政府购买服务、“绿色通道”“凤还巢”等多种渠道共招聘教师1141人。其中,服务于义务教育阶段共计542人全部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不断为农村学校注入新鲜血液,优化着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和学历结构。

记者在垣曲县蒲掌堤沟小学看到这样一幕:一年级的学生正在分角色朗读课文,他们扮演着各种各样的动物角色,每个人都在尽可能地模仿着自己所扮演小动物的语气和声调。特别是一个小男孩,他压低了声音,语气沉沉地说着“是啊”,那神态和语调,像极了他扮演的犀牛角色。在讲台旁边,一位年轻的老师一边看着学生们读课文,一边用略带夸张的表情和手势引导和鼓励着学生们表演出符合自己角色的表情和声调。在堤沟小学这所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全校学生人数也比较少的乡村小学,看到这些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教师选择坚守在这里,陪着山乡的孩子成长,给他们知识和力量,让人感受到垣曲教育的强劲生命力。

以人为本,科学改革,让“县管校聘”的红利带动教师,惠及学生

“前几年每到开学我就头疼,我们是传统意义上的县直属学校,一到开学电话不断,各种亲戚朋友、社会关系都想方设法让孩子来这里上学,开学工作常常停滯。现在好了,教师均衡,校长轮换,我们可以全心全力投入到学校管理上,压力少了很多。”移民初中的校长周博说起学校的变化感慨颇深。

2019年,垣曲县以运城市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县为契机,建立起了“编制总量控制、岗位按需设置、人员统筹使用、学校自主用人”的管理机制,将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扫除了教师交流轮岗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还率先在全国打破教师职称岗位等级终身制,探索实行教师实际职称岗位等级与档案职称岗位等级并行的办法,彻底解决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为全市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垣曲样本”。2020年暑假,垣曲县又启动实施“县管校聘”改革2.0版,特别是在教师全员聘任中,全县以3所县直初中为试点,将3所学校的所有教职工以学科专任教师、教辅人员、后勤人员进行为分类,以年度考核结果、业务考试成绩进行优化组合、重新洗牌,真正实现了三所学校教师均衡配置。为了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师科学规范合理流动的机制,垣曲县还实施了城区学校短缺教师公开选调制,严格审核,公平竞争,择优聘用,充分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缩小了城乡学校的师资差距。

当记者问及,“这么大的改革力度会不会有校长、老师不理解,有情绪?”副局长张斌说道,“改革是刚性的,但不是冰冷的,我们除了坚持不搞特殊化这个铁杠杠之外,面对部分老师的不理解,我们就组织校长一位一位地谈心,不理解政策的我们解读政策,关心待遇的我们解释待遇,从个人发展和教育大局两个方面给老师们摆事实、讲道理,都是教育人,道理是能说通的。”

正如副局长张斌所说,垣曲县在公正考评、严格实施的同时,也赋予改革暖暖的人文温度。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3年、新参加工作未满3年的特岗教师、未入编的‘三支一扶教师、孕期和哺乳期人员和患重大疾病、接收的支教交流教职工以及借用人员(经教育科技局同意)”实施“校内直聘”,直聘教师按照学校需要安排工作岗位。同时,为减少改革实施的阻力,也为了肯定老教师的多年贡献,在岗位等级确定中,垣曲县大胆创新,实施工作岗位等级和档案岗位等级“双轨并行”的办法,规定教师在上班年龄段,按照一年一聘的原则,根据工作考核等确定工作岗位等级,以岗定薪,薪随岗走。但在档案岗位等级中,改变传统的按评定职称的年限排序晋级的办法,变为按年龄大小排序,按照退休年限迟早依次晋级,保证所有教师在退休之后,都能按教师本人最理想的档案岗位等级享受退休金,保障教师利益的最大化。

“校内直聘”“双轨并行”是垣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践中的智慧结晶,体现的是人文,彰显的是关怀,是改革中的温暖阳光。垣曲县初级中学校长李晨辉告诉记者:“以前班主任的工作基本没人主动干,改革之后咱们学校一共45个班主任,报名的就有60多人,还需择优选用班主任,这样的局面前所未有,要感谢国家政策的及时精准和全县上下的认真贯彻、智慧落实,现在,我们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干劲十足。”规章制度维护了改革尊严,人文关怀提升了改革的温度,如此才让“县管校聘”在垣曲的教育沃土上星火燎原。

“我们接下来还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师均衡配置机制,推动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计划对初中教师每三年进行一次均衡调配,县直小学每六年进行一次均衡调配,幼儿园每三年进行一次均衡调配,就是要通过师资均衡,真正推动整个县域内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困难肯定有,但我们一定会做。”县教科局局长郭红云对教育优质均衡充满信心。

“天下之治,有因有革。”事实上,垣曲人民向来是有勇气面对新事物和新挑战的。1999年—2002年,因国家兴建黄河小浪底水库,两万垣曲古城人含泪离开了赖以生存的黄河两岸,开始在新的土地上重建家园,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缔造幸福的动人乐章。如今,在教育领域,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教育人的倾力付出、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垣曲人用他们的决心和毅力,创造着垣曲教育的美好未来。周围皆山,如垣之曲,故有垣曲。中条山下,革命老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这里福佑百姓,教育优质均衡在这里扎实落地。

猜你喜欢
校长学校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