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建构

2021-04-15 16:38郭杰民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5期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郭杰民

【摘要】随着教育的宏观发展进入到全新的阶段,对于大范围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共享化分配已经成了颇受人瞩目的一项发展潮流,集团化办学这种强调学校之间“强强联合”和“强弱帮扶”的形式可谓方兴未艾。基于对这一趋势的认识,笔者将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和有关研究成果,围绕“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一题撰文,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和建议,以资诸位参阅、分析。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  教师专业发展  共同体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学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新时代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名校带乡村校均衡发展策略研究》研究成果,立项号:GS[2021]GHB1422。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5-0174-02

教师是教育行为的主体,同时也是决定教育事业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的关键要素,因此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始终都是教育从业者研究和解决的一项核心问题。随着集团化办学的出现和发展,学校和学校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得以进行更为密切、深入、多元的业务交流,师资队伍的建设得到了来自更大范围和更多渠道的资源、技术、理念养分,而这也需要教师在专业成长的形式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起到真正的革新、提升效果。

一、提高专业发展交流频率,促进共同体的活动建构

共同体的建构绝非一个决定、一份文件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参与学校、教师以一定的频率举办、参加专业成长方面的交流和研讨,这样才能让共同体获得最为基本的实质性存在基础。据此,学校在建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时,务必要根据一定的需要和条件来增加共同体活动的组织频次,让教师真正感受到来自共同体的存在感和获得感。

(一)根据教学教研任务提高活动频率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多项课程地位的不断提高,不少学校对开设科目的教学时数做出了积极的调整,课程结构较前几年而言更加科学、平衡。在授课时数调整的同时,学校内部的教学研讨活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规划,这就使教师会在日常教学、教研工作中遇到更多的问题、形成更多的认知并积累更多的经验技法,这些素材都需要通过共同体交流活动得到有效研讨、处理和分享,这显然会对活动的频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要在结合自身情况和工作安排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整体和个体所承担的教学教研任务调整共同体活动的频次比,以便实现对工作成果和问题的精细化研究和细致化处理。例如,对于普通全日制初中来说,每个学期的语文课程时数大约在68~84节之间,那么本学期组织语文教师参与共同体交流活动的次数则应保持在10~15次的范围内,如果遇到诸如全域统考、语文课程专项调研等特殊安排则还应在这个基础上做出临时上调。

(二)根据本校教师队伍质量状况提升活动频率

共同体教师专业建设活动的开展初衷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因此其活动频率也必然要和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业务能力现状挂钩。通常情况下,如果一所学校中的教师普遍缺乏工作经验或较高的教学、管理技术,那么该校参与共同体活动的频次就应适当增加,以方便教师之间常态化的经验交流和共享;而如果教师队伍整体质量较高,那么在保证基本活动频率的前提下,学校也可在保证基本参与状态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参与共同体活动,使教师拥有更多的时间开展深度教学并积累足够的交流资源。例如有些学校的教师队伍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且青年教师的比重较大,那么学校就应当以“1次/周”的频率定期选派教师参与共同体交流研讨活动,使老教师能够更快地完成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而对于教学质量常年较高的学校,活动的参与就可以减少到“1次/月”的水平,给予教师队伍整体以及个人更多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二、丰富专业发展研讨内容,促进共同体的质量建构

活动频次的保证只是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存在提供了最为基础的活动保障,而共同体真正作用的发挥仍要以提高活动的质量为核心,这就需要对共同体的专业发展研讨内容做出进一步的优化。就这一方面工作而言,共同体的成员学校要在交流内容的设计方面对教师提出比较明确的要求和指导,从“养分”的浓度和精度出发为共同体的质量建构注入助力。

(一)突出对教学理论和方法的交流内容

教学理论和方法永远是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活动的主要内容,这是实现教师教学、管理素养提升的核心所在。学校在设计本校教师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交流时,首先要体现出对具有普遍指导效力的专业著述的学习研究,以此来夯实教师团队的业务基础;其次要就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做法深入介绍和广泛分享,进而体现出教研活动的特色化和针对性;同时还要就当前教学方法中所存在的不足和预期的优化目标做出总结,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和下一阶段活动的主题提供明确的指向和参考。比如在共同体活动中,教师可以互相交流这一阶段学习课程教学专业资料的心得体会,对其中比较契合本校或其他成员学校实际条件的部分做重点阐述和讨论;也可以将存在于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真实案例拿出来作为讨论对象,分析案例中所表现出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技法,同时为这些内容的后续优化空间和方向寻找更多的灵感。

(二)突出对教情、学情信息和动态的交流内容

学情是教学工作的基准,对学情的精准而全面的把握是取得良好教学成果的根本,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学校在组织教师参与共同体交流活动前,要率先通过日常教学和调查交流活动搜集大量精确到教师、学生个体的教情、学情信息,同时根据教学的内容、形式和师生的综合档位来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类,以此作为共同体活动的讨论内容和分析对象;同时还要对教师队伍整体的教学、管理成果做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一来方便补充学校的教情、学情资料,二来也可从不同科目、年级的任课教师和学生情况中进一步总结出更具广泛指导性的教育、管理策略用来推进共同体活动的质量提高。例如在每次完成校内综合统考之后,学校要将不同教师所负责学生的整体成绩和特异学生在各个项目中的具体表现详细记录下来并形成详实的量化数据,在组织教师参加共同体交流活动时和其他学校的有关数据做一番综合對比,从中找出存在着明显差异的地方,并对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做交流分析,对其中所蕴含的教学、管理优化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和能动整合。

三、完善专业发展交流形式,促进共同体的平台建构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建构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开会研讨”这样形式色彩浓重的形式上,而应体现出对多种平台的有机搭建和高效利用,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条件学校、不同类型科目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因此,共同体成员学校要进一步丰富专业发展交流的具体形式,通过多维角度来促进教育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多向利用。

(一)引入模拟课堂和示范课堂的组织形式

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取得更好的教学、管理成果,这也就意味着这项活动在本质上是以课程教学为根本研究对象的。基于这一认识,共同体管理方在设计教研活动的形式时,要充分考虑到模拟课堂和示范课堂的重要价值,安排成员学校教师通过完全还原日常课程教学场景的方法来提供完整、真实的课堂教学信息,从而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真正可靠的素材;此外通过这种活动形式,活动参与教师也能更好地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去感受课堂教学的作用效力和参与体验,使活动成果对教学行为的改良更有双向性作用。比如在共同体活动当中,教师可以抽签的形式分别扮演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由展示教师组织“学生”按照常规流程完成一次课堂教学,将各项环节的教学内容全部展现出来。这些工作结束后,教师们就可以就刚才那堂课的参与感受做一番交流,从自身的学习收获和情绪感知等角度出发分析这堂课的综合效果。

(二)引入校际和校社交流的组织形式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也正是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构的最初目的和主要价值。所以,共同体成员学校在设计、参与活动时,应当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目前的教学、管理需求,融入更多的校际或校社交流元素,从更深层面吸收其他成员学校乃至有关社会专业团体、单位的有关人员一同参加,还可和这些学校、单位之间建立起直接开展实地观摩、考查和经验交流活动的“一对一”合作关系,以求能够让活动本身体现出更大的格局并形成更具资源萃取性的可觀成果。例如学校可以在每学期重要的统考或管理环节性工作结束后,组织有关教师前往当地在对应方面具有良好口碑的学校开展课堂观摩、考情分享等活动,就彼此在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技法应用和考前集训等工作方面的差异做深入比较,在考虑各自不同的校况、学情的基础上从中发现可供自身改进的地方,并在后续的工作中进行逐步落实。

四、结束语

“众人拾柴火焰高”,无论是教师的发展还是学校的建设,都离不开对外界资源的多元引入、有效开发和彼此分享,这样才能够为教育事业的综合优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集团化办学的出现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必须以更为多样且富有实质性内容的方式得到高质量建构,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有关学校和每位教师从活动、质量和平台三大维度出发对共同体的建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这样,这一工程的开展才能取得最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包红英,陈红梅.上下同欲,力量无穷:泰州市姜堰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思考与做法[J].华夏教师,2015(5):92.

[2]王枬,顾洋.教师专业共同体构建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9(1):33

猜你喜欢
集团化办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制度化分析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