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高龄急性梗阻性胆囊炎临床疗效研究

2021-04-15 02:29高广文
中外医疗 2021年2期
关键词:引流术胆囊炎腹痛

高广文

新疆哈密市中心医院普外二科,新疆哈密 839000

急性胆囊炎疾病一般是因细菌侵袭与胆囊管阻塞导致的胆囊发生炎症的病症,发病之后呈现右上腹痛及背胀背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临床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促使老年胆囊炎患者逐渐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肺肿、慢性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内科疾病,患者中大约有95%存在胆囊结石,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胆囊造口术与胆囊切除术比较常见[1-2]。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进步,在治疗高龄急性梗阻性胆囊炎疾病过程中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得到广泛应用,利于降低手术和麻醉风险。该次研究主要阐述了将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与常规胆囊切除术在2017 年8 月—2019 年8 月期间收治的60 例高龄急性梗阻性胆囊炎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60 例高龄急性梗阻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以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对比,试验组 30 例,女 14 例、男 16 例;最大年龄 80 岁,最小年龄 60 岁,平均年龄(72.54±4.21)岁;最长病程 11 d,最短病程 72 h,平均病程(4.54±0.52)d。对照组 30 例,女 15 例、男 15 例;最大年龄 82 岁,最小年龄 61 岁,中位年龄(73.54±3.21)岁;最长病程 12 d,最短病程 70 h,中位病程(4.62±0.5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自愿签署本院同意书,并且得到医学伦理会认可。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开展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对患者脏器功能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手术禁忌征,并且开展超声检查与腹部CT了解患者胆囊腔内、胆囊体积及其周围炎症情况,指导医生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对照组开展常规胆囊切除术,试验组开展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选择日本株式会社直接穿刺型引流导管组8 Fr 进行治疗,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选取患者仰卧位姿势,将患者右上肢抬起扩大到肋间隙,于右肋间实施US 检查,确定穿刺角度和穿刺部位,通过肝脏胆囊窝路径以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并且从皮肤刺入至腹膜实施局麻,使用直接穿刺型引流导管穿刺直接进入到患者胆囊后将穿刺针芯拔除,留置猪尾巴管,术后每日需要检测胆囊压力,使用奥硝唑进行冲洗,于术后第7 天开展胆道造影检测,如果不存在胆管结石,可在2 周将引流管拔除,如还是存在胆管结石需要通过外科或者内镜手术予以取石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CA19-9、腹痛评分、碱性磷酸酶。

疗效判定标准:患者经治疗并发症减少,腹痛正常恢复,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并发症得到缓解,腹痛症状有所改善,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为有效;不满足以上需要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有效率

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6.67%对比对照组(73.3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2.2 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间(h) 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试验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1.32±0.13 2.22±0.11 28.947<0.001 21.54±4.11 84.23±3.26 65.454<0.001 7.24±2.16 14.24±2.33 12.067<0.001

2.3 并发症发生率

试验组高龄急性梗阻性胆囊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 (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4 CA19-9、腹痛评分、碱性磷酸酶

治疗前试验组高龄急性梗阻性胆囊炎患者CA19-9、腹痛评分、碱性磷酸酶对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A19-9、腹痛评分、碱性磷酸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CA19-9、腹痛评分、碱性磷酸酶对比(±s)

表4 两组患者CA19-9、腹痛评分、碱性磷酸酶对比(±s)

注:a 和治疗前对比(P<0.05),b 和对照组对比(P<0.05)

组别 时间CA19-9(U/mL) 腹痛评分(分) 碱性磷酸酶(U/L)试验组(n=30)对照组(n=3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635.54±12.14(54.54±13.24)ab 634.25±14.01(169.324±13.07)a 5.23±0.34(2.14±0.21)ab 5.44±0.27(3.52±0.17)a 142.35±5.11(102.22±3.31)ab 141.57±4.29(122.31±3.25)a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属于常见的临床外科急腹症[3-4]。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因各项脏器功能逐渐减退,且感觉变得迟钝,且具有较差的感染应急反应能力,形成严重的病理改变,导致耽误患者治疗时机。此外,因高龄患者病情进展迅速、体质弱,进而容易诱发胆囊穿孔、坏疽,严重的可能发生中毒性休克[5-6]。针对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急诊胆囊切除术治疗,容易形成较多手术并发症,导致具有较大危险性,同时因术后严重心肺功能疾病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进而将术后病死率增加; 在临床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过程中经皮经胆囊穿刺引流术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属于新型的一种治疗方法,可显著缓解患者胆囊高压症状,依据针芯对局部脓液等炎症进行抽取,利于酸中毒与休克等临床症状的改善,同时能够疏通梗阻,减少并发症[7-8]。

目前针对经皮经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择期行LC 治疗还存在一定争议,有资料显示,等到控制后发热腹痛症状24~72 h 后实施LC,但该研究表示经皮经胆囊穿刺引流术后1 个月择期LC 治疗更具优势,因急性胆囊炎手术过程中网膜粘连、充血水肿等原因,促使增加处理胆囊三角的难度,经过引流后虽然可改善炎症,但短时间内不能有效改善腹腔粘连与胆囊壁充血水肿等症状,此时如果实施胆囊切除术容易增加胆管损伤、出血等发生率。

该文计算研究显示,试验组高龄急性梗阻性胆囊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1.32±0.13)h、出血量(21.54±4.11)mL、住院时间(7.24±2.16)d 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P<0.05); 试验组 CA19-9、腹痛评分、碱性磷酸酶优于对照组 (P<0.05)。周志林等[9]研究显示,观察组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时间(83.2±34.1)min、手术失血量(33.7±15.5)mL、总住院时间为 (11.2±4.7)d 优于对照组 (119.0±36.4)min、(60.4±16.7)mL、(8.3±3.0)d,短期并发症发生率 8.5%,对比对照组的29.8%更低(P<0.05)。证实经皮经胆囊穿刺引流术具有操作方便、超声小巧灵活、安全可靠、无放射性损害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且因老年患者病情危重、身体素质差,能够在床旁实施紧急超声操作,于局麻下进行手术,存在创伤小、时间短等优势,容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穿刺过程中超声可以实时、动态观察穿刺针针尖及其进针途径,具有较高准确率和成功率。

综上所述,将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应用在高龄急性梗阻性胆囊炎患者中与常规胆囊切除术相比较更具优势。

猜你喜欢
引流术胆囊炎腹痛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