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缺损修复中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04-15 02:29孟宪斌刘霞
中外医疗 2021年2期
关键词:磷酸酶牙体碱性

孟宪斌,刘霞

泰安市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山东泰安 271000

牙体缺损是指因各种原因所致的牙体硬组织外形与结构的异常与损坏,主要表现为牙体不具备正常的生理解剖外形,造成正常牙体咬合、形态与邻接关系的损坏[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填充疗法对牙体缺损进行修复,然而一些严重牙体缺损者因剩余牙体组织过于薄弱,致使填充物不易固定,加之人们对于牙齿美观度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单纯的填充疗法已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2]。金属桩与纤维桩均为人工制作的修复体,其目的是恢复缺损牙体的功能、形态与美观度,其中金属桩较为复杂,需要患者反复就诊,而纤维桩操作简便,并在力学特征与美观要求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3]。为了进一步完善牙体缺损患者的修复方案,该研究便利选择2014 年1 月—2019 年8 月该院86 例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应用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进行牙体修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选择该院收治的86 例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 例。纳入标准:符合桩核修复指征;单颗牙体缺损修复;口腔卫生良好;牙周组织健康;咬合正常;该研究已告知患者知情。排除标准: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根尖周病、牙周病;恶性肿瘤;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对照组:男性 23 例,女性 20 例;年龄 22~68 岁,平均(43.5±4.6)岁;牙体缺损部分为上侧切牙 15 例,中切牙 20 例;上尖牙 8 例。研究组:男性 22 例,女性 21 例;年龄 22~67 岁,平均(43.6±4.5)岁;牙体缺损部分为上侧切牙16 例,中切牙20 例;上尖牙7 例。两组在上述一般情况构成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铸造金属桩修复牙体缺损,方法:排尽填充物,取出牙胶,以根管深度与宽度扩展、取膜并给予桩核制备,患者试戴后,根管及铸造桩核进行消毒、吹干,向根管内注入水门汀粘结剂,并置入桩核,达到满意的位置后固化。研究组应用玻璃纤维桩修复牙体缺损,方法:预备桩道并进行全面消毒,吹干,向自粘结树脂水门汀注入根管内,并将水门汀均匀的涂在纤维桩表面,插入根管,达到满意的位置后适当加压,去除多出的水门汀并固化。在冠部填充纳米树脂,堆出树脂核形状并给予完全处理。完成冠修复桩核后,两组均行预备牙体排龈,利用两次法取印模,制作烤瓷全冠,再次试戴后操作者认真观察适配情况,待满意再进行粘固。

1.3 观察指标

①随访6 个月,对比两组修复效果,观察指标包括颜色匹配(匹配与不匹配)、修复体完整(完整与不完整)与边缘适合(适合与不适合)情况。②对比两组修复前与修复6 个月后碱性磷酸酶、牙周探诊深度的变化。③随访6 个月,对比两组修复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观察指标包括:复发根尖周炎、修复体脱落或松动、牙根折裂、桩钉折断等。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 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修复效果

研究组修复颜色匹配率、修复体完整率与边缘适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修复前后碱性磷酸酶与牙周探诊深度的变化

修复前,研究组碱性磷酸酶、牙周探诊深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研究组碱性磷酸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牙周探诊深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修复前后碱性磷酸酶与牙周探诊深度的变化对比(±s)

表2 两组修复前后碱性磷酸酶与牙周探诊深度的变化对比(±s)

组别 碱性磷酸酶(μIU)修复前 修复后牙周探诊深度(mm)修复前 修复后研究组(n=43)对照组(n=43)t 值P 值420.6±73.6 420.8±69.8 0.013 0.990 435.5±65.6 500.6±82.2 4.059<0.001 2.0±0.3 2.0±0.2 0.000 1.000 2.1±0.3 2.1±0.3 0.000 1.000

2.3 修复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组修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 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修复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3 讨论

牙体缺损在口腔科十分常见,主要与龋病、牙齿发育畸形、牙齿磨损与酸腐蚀等原因有关,不仅干扰了牙周组织发育,且给患者的咀嚼功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4]。目前,为了保留残缺牙体,满足患者的使用功能,临床主要采用植入桩核与牙冠进行修复[5]。其中桩核技术是牙体缺损的有效修复手段,其理想的修复材料需要具备高强度、透光性佳、抗疲劳好、易操作、耐腐蚀等特点,且弹性模量应更类似于牙体组织[6]。研究[7]发现,当桩核的弹性模量接近于牙本质时,能够使桩长轴作用力平均分布,降低应力集中情况,继而减少牙根折裂问题。传统的桩核冠修复材料主要为金属桩核,其中以铸造金属材料桩核最为常见,包括钛合金、金合金、镍铬合金等。然而,相较于自身牙根,铸造金属桩核的强度更高,所以患者在承受咬合时,易使力量集中作用于牙根部,导致牙根折断,缩短了修复牙的使用时间[8]。同时,受金属传导性的影响,若患者需要做头部CT 或磁共振检查,金属材料可以导致即刻射频变形,影响检查成像结果。从美观度来看,部分美学性与通透性较好的全瓷冠材料若内部使用金属桩核,则易在修复后透出金属颜色,甚至出现牙颈缘灰线。

表1 两组患者修复效果对比[n(%)]

近年来,随着牙体修复技术的不断完善,玻璃纤维桩核冠修复技术也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玻璃纤维桩是由数个拉伸过的玻璃纤维在环氧树脂基质中黏固而成,由于张力与纤维相当,所以具有较高的物理强度[9]。同时,玻璃纤维桩核技术利用根管的解剖结构,增强了根管内核桩的黏结力,使应力分布平均,有效降低了根折的概率[10-11]。相较于传统金属桩,玻璃纤维桩核由玻璃纤维桩联合树脂核组成,不仅无过敏性、无毒性,且颜色呈透明或乳白色,生物相容性佳,耐腐蚀性强[12]。宋生华等[13]对96 例牙体缺损患者分别应用了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治疗,结果显示玻璃纤维桩组修复体完整率95.83%、颜色匹配率97.92%、边缘适合率93.75%,高于铸造金属桩93.75%、87.50%、81.25%。该文研究结果与此结果相近,研究组修复颜色匹配率100.00%、修复体完整率100.00%与边缘适合率97.67%均高于对照组 86.05%、83.72%、81.40%(P<0.05),修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18.60%(P<0.05)。结果可见,玻璃纤维桩的修复效果与安全性较传统铸造金属桩更具优势。学者惠宏斌等[14]选择100 例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 例行铸造金属桩修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50 例行玻璃纤维桩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修复后(434.12±64.53)μIU 低于对照组(501.36±83.27)μIU。该研究结果显示,修复后研究组碱性磷酸 酶水平 (435.5±65.6)μIU 低于 对 照 组(500.6±82.2)μIU(P<0.001)。碱性磷酸酶是用于评估牙周组织健康状况的可靠指标,从研究结果可见,相较于铸造金属桩,玻璃纤维桩修复对于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更为轻微,利于维持良好的牙周健康。

综上所述,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

猜你喜欢
磷酸酶牙体碱性
应用龈壁提升术修复牙体缺损的研究进展
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的不同包埋方法比较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Biodentine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碱性土壤有效磷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马尾松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碱性溶液中铂、钯和金析氧性能比较
碱性介质中甲醇在PdMo/MWCNT上的电化学氧化
磷酸酶基因PTEN对骨肉瘤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预成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