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影响分析

2021-04-15 02:29周伟益
中外医疗 2021年2期
关键词:意义研究组差异

周伟益

宜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宜兴 214200

颅内动脉瘤好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分叉处及其主要分支,但此患者在破裂出血之前,多数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与体征,病情进一步发展则会导致出血增加,患者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偏瘫、失语、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严重性临床症状,致残和病死率极高,对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痛苦[1]。颅内动脉瘤术为治疗此种疾病有效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一般症状,改善疾病,但患者会由于疾病困扰、经济压力等因素形成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在手术治疗基础上结合有效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为进一步探讨心理护理干预临床应用价值,方便选择2017 年2 月—2019 年2 月期间在该院就诊并进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40 例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在该院就诊并进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40 例,对照组(20 例)、研究组(20 例),对照组男 13 例、女 7 例,年龄最小 20 岁、最大 72 岁,平均(46.00±4.50)岁。研究组男 14 例、女 6 例,年龄最小 21 岁、最大 72岁,平均(46.50±4.50)岁。对照组与研究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详细向其讲述颅内动脉瘤应注意事项等。研究组联合心理护理:根据颅内动脉瘤患者特点进行对应心理护理:①焦虑、烦躁心理护理干预:颅内动脉瘤疾病起病较急,患者会出现心烦易怒、坐卧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以患者心理特点为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状况,给予足够关心,体贴患者。②紧张、恐惧心理护理干预:此疾病患者具有持续性头痛症状,患者由于对手术不了解会产生精神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头痛原因进行评估,并向主治医生报告,使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干预,与患者加强沟通交流,通过近距离相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③忧郁、悲观心理护理干预:医院陌生的环境及长期的治疗,患者生理节奏被扰乱,进而会导致睡眠障碍、烦躁、自卑等不良情绪的形成。护理人员应以耐心热情的态度给予患者陪伴工作,使其感受到呵护与陪伴,保持轻松身心状态。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术后3 d、出院时焦虑与抑郁评分,术后相关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

焦虑评分判定标准:根据焦虑自评量表,分界值50分,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70 分以上为重度焦虑[2]。

抑郁评分判定标准:标准分分界值53 分,53~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73 分以上为重度抑郁[3]。

生活质量评分判定标准: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满分100 分,分数高低与患者生活质量高低正相关关系。

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自制护理满意度统计表,满分 100 分,0~63 分: 不满意;64~83 分: 一般满意;84~100 分:满意。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点焦虑与抑郁评分

术后苏醒时,对照组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出院时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20)研究组(n=20)t 值P 值焦虑评分苏醒时 术后3 d 出院时56.11±2.10 56.20±2.11 0.135 0.893 54.04±1.43 50.13±1.55 8.292<0.001 51.17±1.38 48.12±1.25 7.326<0.001抑郁评分苏醒时 术后3 d 出院时59.13±2.15 59.00±2.17 0.190 0.850 56.01±2.10 53.14±2.14 4.281<0.001 53.22±2.01 50.19±1.01 6.024<0.001

2.2 两组相关指标

研究组相关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心率(次/min)平均动脉压(KPa)空腹血糖(mmol/L)血浆皮质醇(ng/L)对照组(n=20)研究组(n=20)t 值P 值82.34±4.73 77.66±4.50 3.206 0.003 13.68±1.36 11.60±1.25 5.036<0.001 4.88±0.35 4.40±0.23 5.126<0.001 28.68±1.76 25.00±1.64 6.841<0.001

2.3 生活质量评分

研究组生理指标、心理指标、社会功能、自理能力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生理指标 心理指标 社会功能 自理能力对照组(n=20)研究组(n=20)t 值P 值80.34±3.73 85.66±4.55 4.040<0.001 80.18±3.40 85.67±4.45 4.380<0.001 80.11±2.35 86.44±4.23 5.850<0.001 80.08±2.76 85.77±4.64 4.710<0.001

2.4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临床常对患者进行术前常规护理,体位指导、饮食指导以使其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4-5]。对于烦躁、焦虑状态患者,应以同情的心给予患者关心与陪伴,使患者更加理智面对自己疾病。对于紧张、恐惧状态患者,应寻找引起患者紧张原因,与患者加强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避免出现医患纠纷。

李敏[6]在“规范化护理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的作用分析”中分析得出“术后72 h,A 组的心率(77.65±4.51)次/min、平均动脉压(11.64±1.27)KPa、空腹血糖 (4.41±0.25)mmol/L、血浆皮质醇 (25.01±1.65)ng/L 等 指 标 优 于 B 组 (81.35 ±4.72) 次/min、(13.65±1.33)KPa、(4.86±0.34)mmol/L、(28.66±1.73)ng/L(P<0.05)”。该研究得出,研究组心率(77.66±4.50)次/min、平均动脉压 (11.60±1.25)KPa、血浆皮质醇 (25.00±1.64)ng/L、空腹血糖(4.40±0.23)mmlo/L,等相关指标优于 对 照 组 (82.34±4.73) 次/min、(13.68±1.36)KPa、(28.68±1.76)ng/L、(4.88±0.35)mmlo/L(P<0.05)。王娟莉等[7]在“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后康复质量及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中探究得出“研究组、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该文通过研究得出“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边雪梅等[8]研究得出“术后苏醒时,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72 h 和出院时,观察组患者 SAS 和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该文研究得出“术后苏醒时,对照组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出院时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意义研究组差异
相似与差异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