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10kV电容器组放电线圈烧毁分析

2021-04-15 12:46潘佰冲陈锡磊
电力安全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零序保护装置电容器

潘佰冲,陈锡磊

(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有限公司,浙江 慈溪 315300)

0 引言

电容器是变电站最重要的无功补偿装置,三相单星型不接地型式的电容器组一般配置有两段式过流保护、低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和不平衡电压保护以应对不同的故障。

近日某110 kV变电站发生一起10 kV电容器组放电线圈烧毁的事故,分析相关保护告警和动作信息、SOE记录、故障录波信息等,以找出事故中不平衡电压保护未动作的原因。

1 事故情况简介

1.1 事故前运行情况

某110 kV变电站为线变组接线方式,2台主变分列运行,PQ1110线带2号主变运行,事故发生前2号电容器组运行于10 kVⅡ段母线,见图1。

图1 110 kV变电站事故前运行方式

1.2 事故经过

2019-04-07T12:23,2号电容器组过流Ⅰ段保护动作跳闸,运维和检修人员赶赴现场,检查发现10 kV电容器室内充满浓烟,2号电容器组C相放电线圈外壳严重开裂、灼烧痕迹明显,内部绕组铜芯裸露,连接母排上有明显放电痕迹,二次剩余绕组端子的连接电缆脱落,二次电缆头已烧焦。

2 事故检查与分析

2.1 保护装置信息和SOE记录

10 kV 2号电容器组保护装置为RCS-9631Ⅱ,装置报文及监控后台信息显示,4月7日12:23:17.360,过流Ⅰ段保护动作,故障电流为ABC三相97.19 A。相关保护动作和SOE记录见表1所示。

表1 保护信息和SOE记录

根据报文信息可知发生的故障为三相短路,由于电容器组CT变比为600/5,计算得短路电流一次值为97.19×(600/5)=1.166×104A=11.66 kA。

2.2 告警信号分析

2.2.1 PT断线告警

电容器保护装置RCS-9631Ⅱ的PT断线判据为:

(1) 正序电压U1<30 V,且任一相电流I>0.06In;

(2) 负序电压U2>8 V。

满足以上任一条件后延时10 s报PT断线,发出装置异常报警信号。

保护装置的采样电压来自各相电容器的放电线圈,根据现场设备检查情况推测分析,在C相放电线圈出现内部故障导致外壳开裂后,C相电压已经无法采样,此时各相电压分别为:Ua=57.7∠0°V,Ub=57.7∠-120°V,Uc=0 V。

进一步根据对称分量法计算各序电压,式中α为算子ej120°:

正序电压U1有效值为38.5 V,负序电压U2有效值为19.3 V>8 V,满足判据中的(2)。因此,12:11:40.501时出现PT断线告警信号的原因是C相放电线圈运行中出现故障后,保护装置无法采到C相电压,产生了较大的负序电压。

2.2.2 零序过电压告警

该站10 kV母线PT采用4PT消谐接法,中性点零序PT(0.1 kV/3))的剩余绕组接入主变低后备保护的零序电压采样回路,当该零序电压超过定值9.8 V后延时5 s发报警信号。

2号电容器组C相放电线圈绕组短路外壳开裂并不会造成母线出现零序电压,只有当电弧灼烧形成单相接地后才会使系统出现零序电压。当C相放电线圈接地后,系统中性点电压上升为相电压,零序PT剩余绕组电压变成100/3 V,超过了定值9.8 V。因此,12:22:59.807时2号主变低后备保护报零序过电压告警的原因是2号电容器组C相放电线圈在电弧灼烧下发生了单相接地;而在12:23:17.196时,该告警信号复归的原因是故障发展成为了三相短路,零序电压消失。

2.3 故障录波分析

该站没有配置故障录波装置,事故发生时上级220 kV变电站的PQ1110线路故障录波启动并记录,由于该出线仅带该站的2号主变和10 kVⅡ段母线运行,能够基本反应2号电容器组的故障情况。PQ1110线的故障录波如图2所示。

图2 上级变电站PQ1110线的故障录波

表2给出了故障中某时刻三相短路电流相量,三相短路电流的相位之间基本相差120°,零序电流3I0基本为零,可以判断发生的故障为三相短路。故障录波信息显示,短路电流为4.53 A,根据PQ1110线的CT变比(1 200/5)和该站110 kV主变压器的变比(110 kV/10.5 kV),换算至主变10 kV侧的短路电流一次值为11.39 kA。因此,录波图的故障电流大小和短路类型与2号电容器组保护装置记录的信息互相吻合,证明最终的确是三相短路故障导致过流Ⅰ段保护动作跳闸。

表2 短路电流向量值 A

2.4 2号电容器组检查

10 kV 2号电容器组总容量3 600 kVar,每相12台电容器,型号为对各相电容器进行电容量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电容器组电容量测试 μF

测试结果显示各相电容器电容量无异常,电容器组内部没有发生短路故障。

2.5 放电线圈检查

表4 直流电阻测量 Ω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C相放电线圈一次绕组的直流电阻远远大于正常的A,B两相,可以判断实际C相放电线圈一次绕组已经呈断开状态。

3 电容器组保护动作分析

3.1 电容器组保护配置

2号电容器组为三相单星型不接地接线,保护装置为南瑞继保RCS-9631Ⅱ,保护配置如表5所示。

故障时记录的三相短路电流为97.19 A,动作时间188 ms,因此过流Ⅰ段保护正确动作。

表5 2号电容器组保护配置

3.2 不平衡电压保护

不平衡保护能够反应电容器组的内部故障,单星型不接地接线方式的电容器组一般采用的是不平衡电压保护。

如图3所示,将放电线圈的一次侧与电容器并联,二次侧的三相剩余绕组首尾串联接成开口三角(L601-N600)构成不平衡电压保护。在正常运行时三相电压平衡,开口处电压为零,当电容器发生内部故障时三相电压不再平衡,开口三角将出现零序电压3U0,保护装置采集到这个不平衡电压后经过整定延时动作跳闸。

图3 不平衡电压保护回路接线

在12:11:30.501,C相放电线圈内部故障灼烧引起外壳开裂,一次绕组断开,此时C相剩余绕组dc-dx电压为0 V,而A相和B相的剩余绕组仍为正常电压100/3 V,因此不平衡电压回路的3U0=100/3 V。

根据表5的电容器组保护配置情况,100/3 V的不平衡电压已经超过定值7 V,不平衡电压保护应该动作跳闸,这样也就不会使故障进一步发展成后续的三相短路。

结合现场,根据C相放电线圈二次剩余绕组端子dc处的连接电缆脱落、二次电缆头烧焦的情况推测,当C相放电线圈内部发生短路灼烧后,dc处连接电缆烧毁脱落,导致L601-N600回路断开,保护装置无法采集到该电压从而导致不平衡保护拒动。

4 事故过程推演

根据上述分析和现场设备检查情况,推演整个事故过程如下。

12:11:30.501,C相放电线圈内部故障、外壳开裂,一次绕组开路,剩余绕组dc端子二次电缆脱落,10 s后2号电容器组保护报PT断线。

12:22:54.801,随着电弧灼烧,C相放电线圈形成单相接地,5 s后2号主变低后备保护报零序过压。

12:23:17.172 ~ 12:23:17.196,C 相 放 电 线圈接地后,导致非故障相A,B相电压升高,通过电容器组的构架、接地排等发展成三相短路故障,出现约11 kA的短路电流。

12:23:17.360,2号电容器组过流Ⅰ段动作,电容器组开关跳开隔离故障。

5 结束语

电容器组保护动作后,通过检查一次设备状况,分析二次装置信息,判断保护动作行为是否正确,该案例中不平衡电压回路二次电缆在事故中烧毁脱落,导致不平衡电压保护无法动作,直到发展成三相短路后由过流保护动作出口。为了防范此类事故的发生,应加强对电容器组放电线圈的红外测温巡检,及时发现和消除相应缺陷。

猜你喜欢
零序保护装置电容器
自适应零序电流继电保护研究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含有电容器放电功能的IC(ICX)的应用及其安规符合性要求
因设计缺陷导致电梯超载保护装置失效的分析
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应用
关于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检验的讨论
电力系统微机保护装置的抗干扰措施
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概述
大电流接地系统接地故障时零序电压分析
小电阻接地系统零序电流Ⅱ段保护整定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