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理人角度看职业年金风险管理

2021-04-15 02:35涂欣王玉霜
中国社会保障 2021年1期
关键词:代理人经办防控

■文/涂欣 王玉霜

职业年金关系广大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切身利益,如何站在代理人角度实现职业年金基金管理的风险可控、促进基金稳健保值增值,需要职业年金管理机构共同努力,并进一步加强研究分析和实践探索。

充分认识 职业年金风险防控重要意义

2015 年1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建立职业年金制度。职业年金作为机关事业单位的补充养老保险,不仅在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生活水平、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力地推进了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笔者结合职业年金管理工作实际,站在代理人角度从重要性认识、形势把握、路径探索3 个方面浅析职业年金风险防控。

《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规定,职业年金基金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实账积累形成的职业年金基金,实行市场化投资运营,按实际收益计息。事实上,职业年金投资运营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尽可能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不过,市场化投资运营给职业年金基金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将使基金面临金融市场风险、运营管理风险、人员廉洁风险等诸多风险挑战。因此,职业年金投资运营,首先应防范控制风险,确保基金安全;其次再谈丰富投资管理渠道,确保基金增值的问题。

具体来说,职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运营是以信托关系为核心、以委托代理关系为补充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各委托代理关系主体之间存在的代理问题,给职业年金基金的运行带来诸多风险。职业年金将企业年金“委托人、受托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账户管理人”5人管理模式中的“账户管理人”独立出来由中央及省级社保经办机构担任,另增加了同样是由中央及省级社保经办机构担任的“代理人”角色。国家对职业年金投资运营的架构设计,就是要代理人、受托人、投管人、托管人既相互监督、互相制约,又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作为代理人,要恪守自身职责,协调各个角色之间关系,宏观管控年金基金风险,形成职业年金投资运营的最大合力,打造职业年金投资运营的良好生态环境。

这既是“十四五”时期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维护社会保障生命线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举措。

准确把握 职业年金风险防控新形势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要求,下一步将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自2019 年启动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至2020 年10 月底,全国已有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职业年金资金进入市场投资运营,基金规模已超万亿元。面对规模如此巨大、且长期保持稳定增长的职业年金基金,各管理角色由于职责定位、管理经验、专业方向的差异,其管理风格也有所侧重。在风险防控过程中,可从以下两方面予以把握。

明晰监督管理着力点。职业年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就是要按照法规政策和市场规律进行投资管理,通过良性竞争实现投资业绩的稳步增长,同时也助推各管理角色自身的发展。作为代理人,在履行职业年金计划管理的监督职责时,应着力关注以下方面:一是着力加快建章立制。职业年金投资运营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均结合自身实际逐步进行探索,全国尚无成熟可借鉴的投资运营经验,急需建立系统的风险控制制度机制,扎紧制度的“篱笆”。同时,着力实现防控全覆盖。职业年金管理工作业务链条长、高风险环节多、参与角色多,涵盖账户管理、投资运营、待遇支付等多个业务板块。职业年金的风险防控工作不仅仅限定在投资运营,更应从参保人员职业年金关系的“入口”和“出口”全程留痕、全程监督。二是着力把好从业人员的“廉洁关”,严格落实人社部《职业年金经办管理工作人员廉洁从业准则的通知》,强化信息技术在职业年金经办管理工作中的监督和预警作用,坚决防止从业人员自身腐败引发基金安全风险。

克服投资运营管理局限性。一是投资过程中,忽视了职业年金长期投资的特点。职业年金作为长期稳健增长的资金,每年新增规模将近两千亿元,投资机构应树立长期投资、责任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理念,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来分散风险。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从而获取稳定的投资收益。二是运营管理中,资金调整较频繁。职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不仅要以战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或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为目标,更应该从职业年金待遇支付的年限长远考虑,适度容忍短期业绩回撤,避免业绩考核短期化,以追求基金长期的保值增值,实现退休人员待遇领取时间的尽可能延长。三是针对下一步投资范围的扩大和投资比例限制的变化,风险意识需进一步提高。随着职业年金陆续投资运营,市场出现一定程度“资产荒”,人社部将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拓宽、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限制提高。这将进一步彰显职业年金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作为职业年金管理机构,在风险防控方面就需要更加重视,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

积极探索 职业年金风险防控新路径

事前预防,坚持制度控制。以四川省为例,随着职业年金投资运营工作启动,一是建立职业年金计划监督管理制度,并以此为纲,加强计划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工作。监管制度致力于打造一个各管理角色全面参与的,覆盖投资运营事前、事中和事后各环节的,全链条全流程的监管机制;聚焦于基金运营过程中各类风险的防范控制。这既是对国家关于代理人监督职责的落实,也是对各个管理机构风险防控职责的细化。它为四川省职业年金计划监督管理提出了总体要求、作出了具体分工、指明了方向路径。二是从职业年金业务经办、投资运营、投资监督、账户管理、待遇发放等环节出发,逐一梳理和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建立内部业务风险防控、信息报告及业绩追踪、业务财务对账、运行风险应急处置及受托人绩效考核等系列制度,切实防范年金管理风险。三是构建内外联动的监督机制。经办处室内部设置风险控制专岗(独立于业务经办外)对业务关键环节进行掌控;四川的职业年金账户管理及投资运营全业务纳入四川省人社厅内部审计监督范围;通过部署在金保专网的投资运营监管系统,实现了人社、财政行政监管部门对代理人的监督管理。同时,按照人社部规定,引进第三方定期对职业年金资产进行审计,从而构建起四川省“1+N”职业年金风险控制机制,全面防控投资风险和管理风险。

事中防控,坚持科技赋能。在投资运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赋予代理人的各项职责,依规履职、适度管理,做到了“到位不越位”。一是持续规范完善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管理系统。个人账户管理是代理人的重要职责,也是事中风险防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四川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险核心业务经办系统嵌入了职业年金的“账户管理系统”,实行业务办理多级复核,权限分级分类设置,做到了个人账户分类清晰、结构明了、记录准确,消除了数据转换风险和经办风险,有力地保障了四川省职业年金个人账户日常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建设功能强大的投资运营监管系统。职业年金投资运营管理角色多、管理链条长,四川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开发投资分析、监督预警、风险监控、信息报告、绩效考核等功能,特别针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生成风险提示函和温馨提示。投资运营监管系统上线后,基本实现对职业年金投资运营全业务流程、全指标监控、全线上操作的自动化监督,确保职业年金风险早预警、早发现、早防控。三是建立职业年金社银平台。通过网络专线及系统接口对接,对社银数据交互实现了线上闭环运转,数据“不落地”经办各项投资运营业务,有力落实了人社部“取消现金业务、取消手工办理、取消社银手工报盘”的风控要求。

事后评价,坚持考核调度。对于职业年金投资运营,四川始终坚持长期投资理念。践行长期投资理念,就需要在绩效考核中具体体现。一是审慎设置考核项目。考虑到投资业绩直接关系参保人员个人权益,而保持风险可控、收益稳健依托于受托人依规履职,四川社保的年金管理部门既看投资绝对业绩也看相对排名,还设置了风险防控、投资监督、运营管理、信息报告等考核项目,更加全面、科学地评价受托人履职情况。二是科学确定评分规则。为体现适度激励,四川社保通过绝对业绩设定及格线,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设定封顶线,避免管理机构忽视风险盲目追求高收益;通过线性方式计算评分,避免数据集中和数据分散两种状态引起评分失真,以真实反映各受托人投资能力和风控能力差异。三是适度调整资金分配。职业年金基金主要分为新增资金和存量资金,四川通过新增资金分配体现激励,审慎调整存量资金体现惩罚。对于年度考核,非极端情况的,都按考核得分参与新增资金分配,通过分散资金来分散风险;对于合同期考核排名靠后且业绩未到达基准线的,适量调减存量资金。以此促进各管理机构依规履职,实现收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代理人经办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简介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简介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推荐的2018年第四期诉讼代理人名单
互联网+社保经办:用便捷提升幸福感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