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感对初中生课堂参与的影响:人际价值感知的中介作用

2021-04-16 06:44刘春雷
心理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人际量表维度

李 涵 刘春雷

(曲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曲阜 273165)

1 引言

中学阶段是个体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参与最多的活动是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会影响其心理发展的质量与学业表现 (Sereno,Walter,&Brooks,2020; 曾琦,2001; 王明忠,王梦然,&王静,2018; 张华峰,郭菲,史静寰,2020)。衡量学生课堂教学表现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课堂参与程度。课堂参与(classroom engagement)一般是指学生在课堂中对学业的心理、情感与行为的投入程度,主要体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Astin,1984;Christenson & Sandra,2012; James et al.,2008;Marks,2000; 曾琦,2003; 孔企平,2000; 裴娣娜,2000)。研究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健康状况,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我国中学生有着庞大的群体,研究其课堂参与情况能够为学生的教育发展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1.1 权力感与课堂参与的关系

有关学生课堂参与的研究,一直被国内外教育界与心理学界所关注。20 世纪初,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是一种学生自己内在的动机、兴趣的整体参与,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反思思维。其后,心理学家布鲁纳和皮亚杰认为,学生主动参与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自身智力的发展。在这之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的主体参与主要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来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要形成一种友好轻松的氛围。当前对于课堂参与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其概念也一直发生着变化。当前学生的课堂参与主要分为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三个维度。认知参与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学习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引起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活动(Walker,Greene,& Mansell,2006),情感参与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Skinner,Kindermann,& Furrer,2009),行为参与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行为表现是否积极(Skinner et al.,2009)。现有研究大部分集中于教育学领域,所关注的是不同年龄、 不同学段以及不同学科的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与提高课堂参与程度的策略,极少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学生课堂参与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现有研究表明,积极的课堂参与有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Dotterer & Lowe,2011; Wang &Holcombe,2010)。从行动上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的学生,其成绩优于不积极主动的学生 (Wang & Eccles,2012)。而以积极的情感情绪参与到课堂中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Li & Lerner,2013)。另外,积极的认知参与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进而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Helme & Clarke,2001)。而消极的课堂参与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甚至是心理健康(Archambault,Janosz,Morizot,& Pagani,2009)。消极的认知、行为、情感参与会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失去自信心,产生被动消极的行为,进而影响学业表现。

课堂参与是一种群体活动,周围同学会影响学生对于自己能力的认知和决策,进而对课堂参与程度产生影响,而这种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和决策被称为个体权力感。权力感(sense of power)是指个体对自己影响他人或群体的能力的感知 (Anderson &Galinsky,2006; Anderson & Jennifer,2002; Anderson,John,& Keltner,2012)。权力感可以分为控制感、自主感和责任感三个方面,一般是指个体对自己影响他人能力的认知、对自身掌控的认知、独立做出决定的能力的认知,同时,还包括对自身责任感的一种认知(韦庆旺,俞国良,2009)。根据权力感的接近-抑制理论(approach-inhibition theory),个体对权力感知的程度会导致个体在认知、 行为和情绪上产生变化(Cho & Keltner,2020; Keltner,Gruenfeld,& Anderson,2003; 李翠萍,2013)。在该理论中,“接近”与奖赏有关系,奖赏会提高人们对于权力的感知,增强个体对于利益的追求;而“抑制”则与惩罚有关,惩罚会降低个体对于权力的感知(Carver& White,1994; Higgins,1997)。现有研究发现,权力感会影响个体对于人际关系的感知和道德思维方式,高权力感的个体会很容易明确自己当前的社会处境以及自身的能力,并根据这种社会处境独立地作出有利于自身的决策。并且高权力感的个体会更加地自信和自尊,因此会更积极地去参与一些社会活动(林娜,2019)。此外,在同等情况下,高权力感个体的焦虑抑郁情绪要明显低于低权力感个体(张珊明,罗匡,陈芸,罗伏生,钟毅平,2018)。但是,高权力感的个体相较于低权力感个体,其同情心会比较低,会更加关注自己而忽视他人的感受(Fast,Sivanathan,Mayer,& Galinsky,2012;Hogeveen,Inzlicht,& Obhi,2014; Overbeck &Droutman,2013; Tost,Gino,& Larrick,2012a),因此也会更加积极地表现自己。基于以上理论和研究结果,本研究假设权力感与课堂参与具有正相关关系,个体权力感越高,其课堂参与程度也会越高。

1.2 人际价值感知的中介作用

目前对权力感与课堂参与关系的研究还很少,有研究从感知教师期望和成就目标定向的中介作用去研究权力感与课堂参与的关系,结果发现,学生感知到教师的期望越高,对老师会越喜爱,因此会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另外成就目标定向中的掌握趋近动机越强,学生趋向于掌握学习知识,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李莹,2018)。而人际价值感知从个体感知与群体的关系方面出发,为研究权力感与课堂参与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人际价值感知 (interpersonal value perception)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价值的感知,即是否有能力以及能以多大能力去进行人际交往 (田小琴,2015)。人际价值感知是自我价值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我价值感包含情绪情感、态度、社会、家庭、学业等方方面面,简单来说是个体对自己本身从事某些活动的价值的感知 (程科,黄希庭,2005)。在这其中,成功经历、目标、学业能力、社会认可、容貌外表、行为举止等都会影响个体的人际价值感(陈琦,2003)。因此,权力感可能会影响个体的人际价值感知,这主要体现在控制感、 自主感两个方面。高控制感的个体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以及影响他人的能力,这会影响到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表现。而自主感高的个体,能够独立自主地做出决策行为,其自信和自尊程度也会较高,进而增强个体在群体中的价值感。基于以上理论与研究,我们可以推测权力感会影响人际价值感知,并且权力感越高,人际价值感也越高。学生在课堂参与中,面对老师和周围的同龄同学,学生对于自身在周围同学中的地位、 关系和价值都会影响其在课堂参与中的表现。关系越好,地位越高,学生越有可能去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人际价值感知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基于以上研究和理论分析,本研究假设人际价值感知在权力感和中学生课堂参与中起中介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研究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了山东省三所中学七、八、九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1245份,去除由于作答不完整和作答一致的无效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1099 份,有效率约为88.27%。其中男生 557 人(50.68%),女生 542 人(49.32%),平均年龄为 13.89 岁,年龄范围为 11~17 岁。七年级 376 人(34.21%),八年级 341 人(31.03%),九年级 382 人(34.76%)。

2.2 研究工具

2.2.1 中学生课堂参与量表

采用卢路曼 (2016) 编制的中学生课堂参与量表。该量表共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认知参与维度、情感参与维度、行为参与维度。其中认知参与维度共5 个题目,主要指中学生在课堂中对所学内容在思维水平上的积极主动性,比如“课堂上我会根据知识点的难易选择不同的记忆方法”。情感参与维度共4个题目,主要指中学生课堂参与中对课堂内容的情绪情感体现,比如“对于课上的学习内容我一般都会充满好奇心”。行为参与维度共5 个题目,主要指的是中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努力程度,比如“在面对课堂学习任务时,我会和主动和同学探讨”。该量表所有题目均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方法,计分采用各维度题目均分来表示各维度的得分及量表总分,得分越高,代表课堂参与程度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χ2/df=2.80,CFI=0.95,TLI=0.93,RMSEA=0.08,SRMR=0.04,该量表总分和分维度的系数分别为 0.95、0.88、0.89、0.90,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2.2 中学生权力感量表

采用韩会芳(2016)编制的中学生权力感量表。量表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控制感、自主感、责任感,共16 个题目。其中控制感共6 个题目,是指个体对自己控制和影响他人的能力的认知,比如“我可以让身边同学认可我的想法”。自主感共5 个题目,是指个体对自己掌握自身结果,独立做出决策的能力的认知,比如“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责任感共5 个题目,指个体对自身责任及帮助他人的能力的认知,比如“我会履行自己在班级中的职责”。该量表所有题目采用Likert 7 级评分方法,计分采用各维度题目均分来表示各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分,得分越高,代表权力感越大。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χ2/df=2.69,CFI=0.98,TLI=0.90,RMSEA=0.08,SRMR=0.03,该量表总分和分维度的系数分别为 0.83、0.85、0.84、0.89,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2.3 人际价值感知量表

本研究的人际价值感知量表选用的是田小琴(2015) 编制的价值感知量表中的人际价值感知维度。该部分量表共6 个题目,均采用正向的陈述句,比如“我觉得我在班上是被看重的”“在我的朋友中,我是重要的成员”。计分采用Likert 7 点计分方法,得分越高,说明对自己的人际价值感知程度越高,看待自己越积极向上。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χ2/df=2.42,CFI=0.97,TLI=0.95,RMSEA=0.08,SRMR=0.03,该量表的 α 系数为 0.84,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3 研究程序

本研究在与被调查学校沟通,并征得学校、班主任和学生本人同意之后,对班主任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施测内容、施测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在问卷施测过程中,由一名受过培训的心理学专业学生协助班主任一起进行问卷指导语的讲解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问卷为纸质版,要求作答真实并且强调保证对个人信息进行保密。

2.4 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 SPSS 21.0 与 SPSS 的扩展插件Process 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SPSS 21.0 主要负责描述统计、 相关分析以及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分析等,Process 扩展插件主要负责中介模型的建立,并用Bootstrap 法检验中介模型的有效性。

3 研究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本研究采用权力感、 人际价值感知与课堂参与三个自陈量表进行施测,故而会产生因为共同数据来源、共同测量环境、共同评分者与共同语境或量表本身性质所造成的数据共向变异,即共同方法偏差,所以需要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以此来排除由其造成的偏差干扰。

共同方法偏差采用Harman 单因素法检验,公因子为1。结果表明,第一因子的最大解释方差百分比,即变异为32.143%,小于Harman 单因素法的偏差临界值40%,因此本研究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

3.2 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本研究对课堂参与、 权力感以及人际价值感知得分进行了Pearson 相关分析,具体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发现,权力感与人际价值感知的相关性显著(p<0.01),权力感与课堂参与的相关性显著(p<0.01),人际价值感知与课堂参与的相关性显著(p<0.01)。而在各维度水平上,发现权力感各维度与人际价值感知的相关性均显著(p<0.01),权力感各维度与课堂参与各维度的相关性均显著 (p<0.01),人际价值感知与课堂参与各维度的相关性均显著(p<0.01)。

3.3 人际价值感知在权力感与课堂参与中的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采用基于SPSS 的Process 插件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 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陈瑞,郑毓煌,刘文静,2013; 江程铭,李纾,2015;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2004),设置样本量为5000,取样方法为偏差校正,置信区间的置信度为95%,对人际价值感知在权力感与课堂参与的中介效应进行了检验,具体结果如表2 所示,中介模型图如图1 所示。结果发现,人际价值感知的路径效应值为 0.1940,且置信区间不包含 0[0.1516,0.2427],说明人际价值感知的中介效应显著,在权力感对课堂参与的直接效应中,效应值为0.2285,且置信区间不包含 0[0.1646,0.2923],所以人际价值感知在权力感对课堂参与的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为部分中介作用,人际价值感知的中介作用成立。

表1 权力感、人际价值感知与课堂参与的相关矩阵

表2 人际价值感知的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

图1 人际价值感知在权力感与课堂参与中的中介作用模型图

4 讨论

本研究从人际价值感知的角度去研究权力感与课堂参与的关系,揭示了权力感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作用机制。研究首先阐明了权力感的作用,即权力感对课堂参与的直接影响; 其次阐明了权力感可以通过人际价值感知的中介作用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也对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4.1 权力感与课堂参与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权力感与课堂参与具有正相关关系,学生的权力感越高,其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会越高,该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李莹,2018)。接近-抑制理论认为权力感会影响个体的认知、行为和情绪情感,而以往研究发现,高权力感的个体会更迅速地选择自己的目标,更有效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低权力感的个体则会在选择目标和实现目标上更被动消极 (Cote et al.,2011; Ana Guinote,2007; Guinote,2007; Smith,Jostmann,Galinsky,& van Dijk,2008; Whitson et al.,2013)。而在课堂教学中,高权力感的学生因为目标更明确,因而行动上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同样有研究将权力感分为特质性与状态性,通过问卷和权力感启动实验来探究权力感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霍珍珍,刘春雷,朱亚莉,2020)。结果发现权力感高的个体,其认知灵活性更好,注意力更能集中在与目标有关的任务上,也能根据周围环境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 而低权力感的个体会因为认知灵活性差,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高效地完成任务而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回避各种活动。有研究表明,高权力感的个体其焦虑抑郁情绪要低于低权力感个体(张珊明等,2018)。以往研究中权力感对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影响以及本研究所得出的结果也证实了权力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中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但是也有研究发现,低权力感的个体在某些任务上的行为表现会好于高权力感的个体 (Tost,Gino,&Larrick,2012b),这可能说明权力感影响的不同表现与领域或者任务有关系,这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从权力感的不同维度来看,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心理断乳期”阶段,其心理和生理都在逐渐发育,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发展,能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并且逐渐掌控自己生活,独立做出自己的决定。但是由于仍未脱离家庭和学校的管教,其影响和控制他人的能力还比较低,因此在控制感上还处于较低水平。但是,由于年龄增长和课业压力的增加,初中生的自主感和责任感逐渐提高,能够自主有意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并且能够主动帮助他人,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并且有研究表明,初中生的责任感会在初三达到峰值,这可能是因为初中生面临着升学压力,会更加关注自己责任之内的事情(冯源,2008)。因此,在提高初中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时,应当努力营造自主、合作式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自己根据课堂内容去自主独立地完成学习,并通过与周围同学合作,完成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在面对不同年级时,应当根据其权力感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提高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4.2 人际价值感知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权力感通过人际价值感知的中介作用显著预测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高权力感的学生会感受到自己在整个学生群体中的能力比较出众,并且能够独立地做出决策,进而增强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心,从而提高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性。有研究探究了高中生权力感对人际关系感知的影响,结果发现低权力感的个体会投入更多的认知资源去处理人际关系。相比于高权力感个体,低权力感个体对关系双方的依赖程度更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小心翼翼,更在乎对方对自己的看法(林娜,2019)。这会导致低权力感个体在人际价值感知上更消极,从而回避人际交往,进而在课堂活动中不愿意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

在本研究中,人际价值感知作为中介,对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更高的人际价值感知与更高质量的人际互动有密切关系,这其中包括亲社会行为、积极情绪以及对关系质量更加积极的判断。人际价值感知高的学生更可能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更加积极的课堂参与行为,与老师同学的互动也 会 更加积 极 (Lemay,Ryan,& Teneva,2020)。而人际价值感知低的学生往往会认为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地位比较低,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回避与老师同学互动,进而影响课堂参与。

本研究从人际价值感知的角度探究了权力感影响课堂参与的中介机制。虽然以往有研究是从感知教师期望和成就目标定向为中介变量的角度去探究权力感对课堂参与的影响(李莹,2018),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其心理发展正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因此会更关注自身在群体中的能力和价值感,在课堂中会为了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而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人际价值感知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角度为研究权力感与课堂参与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总的来说,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权力感对课堂参与的影响,并且从人际价值感知角度解释了权力感影响课堂参与的作用机制。

4.3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权力感与课堂参与以及人际价值感知三个量表,研究了权力感、人际价值感知与课堂参与的关系。结果发现,人际价值感知在权力感与课堂参与中起中介作用。但是,本研究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通过量表的方法调查初中学生的权力感、 人际价值感知与课堂参与的关系,研究方法上比较单一。目前关于权力感的研究中,有很多采用启动范式来启动被试的权力感 (云祥,李小平,2014)。所以之后的研究中可以采用实验法、 访谈法等多种方法对初中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研究,让研究结论更具有实践性和说服力。

其次,在被试样本的选取方面,本研究只调查了初中生,而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增长,其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只能代表初中生在权力感与课堂参与关系上的状态。未来应加入小学、高中、大学等年龄阶段的研究,进一步充实权力感影响学生课堂参与机制的内容。

最后,在研究权力感对于课堂参与的影响方面,本研究选取了人际价值感知作为其中的影响因素,结果却发现它是中介因素。未来可以继续研究在权力感与人际价值感知以及人际价值感知与课堂参与之间是否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的影响形式是怎样的。另外,不仅是人际价值感知,未来的研究也可以研究学业价值感、 家庭价值感等其他价值感知因素在权力感与课堂参与中的影响。

5 结论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初中学生权力感能够显著预测课堂参与程度,权力感对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起直接影响;(2)初中学生权力感能够显著预测人际价值感知;(3)初中学生人际价值感知能够显著预测课堂参与程度;(4)人际价值感知在权力感与课堂参与之间起中介作用,权力感通过人际价值感知对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起间接影响。

猜你喜欢
人际量表维度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读懂“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搞好人际『弱』关系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如何提升人际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