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斌分期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2021-04-17 17:24赵高斯殷世鹏贾育新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脓血大肠脾胃

赵高斯,殷世鹏,贾育新

1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甘肃兰州 730020 2 甘肃中医药大学 甘肃兰州 7300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现代难治病之一[1],且随着UC的发病年限的增加,其癌变率也呈现增长趋势。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20~49岁的成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2]。UC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3],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精神压力日趋加重,我国关于UC的报道逐渐增多,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4]。临床处理十分困难,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5-6],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7],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贾斌教授出生中医世家,为甘肃省首批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第5、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执教60余载,具有极深的医学理论造诣,在长期的一线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8-9],形成了诸多独特的学术思想,在UC治疗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每每取得满意疗效,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现加以整理总结,以期盼进一步继承发扬,造福广大患者。

追溯本源,明晰病机

1 追溯本源,审证求因

UC是一种病因不清的炎症性肠病[10-11],中国古代无UC病名的文献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该病归属于中医“泄泻”“久疾”“肠澼”“大瘕泄”等范畴[12],但又有其自身的病情特点,病因病机极其复杂,常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13]。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基础上,贾斌教授认为先天禀赋特异性体质是UC发病的重要内因,脾胃素来虚弱,运化功能低下,升清无力,为UC发生的前提条件,正所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景岳全书》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平素情志抑郁,悲忧恼怒者常易反复发作,情志不遂等不良情志刺激影响导致肝气郁滞,肝疏泄条达不及,下焦气化难施,则致大肠传导异常而发病,为其发病的常见诱发因素,正如《景岳全书》言:“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嗜食生冷、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致湿热疫毒之邪内侵肠道是UC发病的重要外因,起居失调,饮食不节,造成脾胃功能紊乱,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清浊混淆于中焦,水湿运化失职,湿邪郁久化热,直迫大肠,所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湿盛则濡泄”,为其发病的最直接致病因素,正如《景岳全书·泄泻》“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

2 司外揣内,明晰病机

UC是一种发生于结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或伴有腹痛、里急后重、体重减轻、发热等症状[14-15],病变主要累及黏膜和黏膜下层。贾斌教授认为UC病变部位主在大肠,与脾、肝、肾、肺诸脏相关,但尤以脾胃为甚密切,脾胃居于中焦,为一身气血升降之枢机,主升清降浊,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可使心肺有所养,肝有所藏,肾中精气得以充养。UC的总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胃素虚失运为本,湿热壅滞肠腑为标,外湿最易伤脾,脾虚又生内湿,脾虚与湿盛互为因果,湿邪困脾,脾阳不振,升降不利,湿浊内蕴,郁久化热,形成湿热,下注肠道,壅塞气血,以致肠腑气滞血凝,大肠传导功能失司而发病。UC在临床上一般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多为实证,以湿热蕴结大肠,与气血搏结,血络损伤为主要病机,重度时以热毒、瘀热为主。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津液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肠胃,湿邪凝滞肠道,六腑以降为顺,大肠传导失司,则腹泻、里急后重;湿邪郁而化热,日久化瘀成毒,互结于大肠,气血与之相搏结,致气滞血凝,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故出现腹痛;湿热之邪熏蒸肠道,脂膜血络受损,日久则血败肉腐成脓,故见黏液便、脓血便。缓解期多为虚实夹杂,以正气亏虚,余邪留恋为主要病机,为余邪未尽,脏腑机能得复而未复全所致,考虑肝郁、肾虚、肺虚的不同,甚至全身气血阴阳亏虚。

分期论治,整体调护

1 急治其标,清热利湿

贾斌教授遵循“急则治其标”原则,UC活动期以标实为主[16-17],为湿热蕴结大肠所致,多由湿热中阻,蕴结大肠,与气血相搏结,传导失司,损伤肠络,表现为腹泻,便下黏液脓血,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感,口干口苦,小便黄赤,舌质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滑数等症,故治疗当以急则治标祛邪为先,清除肠道内湿热毒之邪为首要任务,应以清利湿热为主,兼顾调和气血,佐以补益脾气。常用的方剂有伤寒论清利方、芍药汤、香连丸等,常用药物有白头翁、秦皮、黄连、芍药、当归、槟榔、炒白术、炒枳实等。大便粘液较多者,加苍术、薏苡仁健脾燥湿;便血甚者,加紫草、牡丹皮凉血止血;腹泻甚者,重用炒白术,加党参、山药益气健脾;腹痛甚者,重用炒枳实,加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身热甚者,加葛根、金银花清热解毒。

2 缓治其本,补脾益气

贾斌教授遵循“缓则治其本”原则,UC缓解期以本虚为主[16-17],为脾虚运化失职,但湿热毒邪未彻底清除,正虚邪恋所致,表现为腹泻便溏,偶有少量脓血便,时夹有黏冻,腹部隐痛,腹满腹胀,时作时止,饮食不节或情志不畅可诱发加重,神疲乏力,食少纳差,舌质淡红、舌体偏胖,苔薄白腻,脉细弱或弦细等症,治疗以扶正固本为先,应以益气健脾为主,兼顾补肾固本,佐以清热化湿。另外,中医学强调久病入络、久病多瘀,UC患者兼见瘀阻脉络,这既可通过舌脉变化有所反映,同时结肠镜检查常可见肠道内瘢痕形成,治疗上应注意化瘀通络。常用方剂有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黄芪建中汤、四物汤等,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芍药、乌药、槟榔、炮姜、茯苓、白术、仙鹤草、肉豆蔻、甘草等。腹胀腹痛者,加厚朴、炒枳实理气除满;胸胁胀痛者,加青皮、香附疏肝理气;腰酸膝软,加菟丝子、益智仁益肾填精;畏寒怕冷者,加附子、肉桂温肾助阳;大便滑脱不禁者,加赤石脂、禹余粮固肠止泻;大便干结,加麦冬、玄参滋阴润燥。

3 整体调护,愈后防复

现有多种中西药可用于治疗本病,但多以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类药物、糖皮质激素药物辅以免疫抑制剂为主[18],有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亦较明显,特别是停药后容易复发[19],中医药尤其是中药复方在治疗UC具有一定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20],具有副作用小、远期疗效显著、费用低等优势。贾斌教授认为,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精髓,UC的具体应用上治疗当辨病分期、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标本兼顾,首要之务是清热化湿,补脾益气应该贯穿始终,发病日久酌情加减化瘀通络之药,是UC治疗总的基本原则,要做到辨证之要位性合参,既要辨别疾病、辨别证型,又要辨别体质,辨病辨证辨体三者缺一不可,应当有机结合,因此在整个康复过程一定要注重整体调护,巩固治疗效果,做到合理饮食、起居规律、劳逸结合、畅调情志,最大限度地纠正先天禀赋体质的不足,有效预防疾病复发,充分强调治未病观的愈后防复理念,这也是治疗成败的重要环节。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38岁,2018年8月18日初诊。主诉:腹泻反复发作3年余,加重2周。患者平素体健,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腹痛,每日大便少则3~4次,多则7~8次,粘液脓血便,给予对症治疗,疾病缓减,日后呈反复发作状态,多方求医效果欠佳。2周前因饮食不慎而诱发,出现严重腹泻,每日排便10余次,便质黏滞,有脓血,伴里急后重,左下腹隐痛,腹胀肠鸣,低热口渴,心情烦闷,郁结不舒,纳呆食少,体倦乏力,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肛门指检及肛门镜等专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粪常规示:黏液脓血便,红细胞(++),白细胞(+++),粪便细菌培养未见病原菌生长。电子结肠镜检查示:发现结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质脆易出血,表面有多个的溃疡,深浅不等,散在分布,确诊为UC急性发作。经抗炎及美沙拉嗪等西药对症治疗后,腹泻次数减少,腹痛有所减轻,其余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今日就诊名医工作站。疾病诊断:辨病属于UC活动期,辨证属于泄泻病之湿热蕴结大肠兼脾失健运证。治疗方法:清热燥湿,凉血止痢,益气健脾。处方选用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具体方药:白头翁20g,秦皮10g,黄连6g,白芍 10g,赤芍 10g,炒枳实 10g,炒白术 15g,党参 10g,炒苍术10g,薏苡仁 20g,牡丹皮 10g,葛根 10g,炙甘草 10g,文火水煎2次,药液兑匀,分2次早晚温服,1剂/d,共7剂。嘱其忌食生冷辛辣刺激之品,清淡饮食,调畅情志,劳逸结合,起居有节。

二诊:大便黏液脓血明显减少,每日5~6次,诸症缓减,遵照效不更方原则,上述原方不变连服,每日1剂,水煎分服7剂,巩固疗效。

三诊:腹胀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好转,腹泻便溏,每日3~4次,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诸症缓减。目前考虑UC缓解期,应及时调整治疗策略,缓则治其本,以扶正固本健脾益胃为主,遂选方黄芪建中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具体方药:黄芪20g,桂枝10g,党参 15g,茯苓 10g,白术 10g,厚朴 10g,乌药 10g,香附 10g,焦三仙各15g,焦槟榔 10g,鸡内金 10g,炮姜炭10g,炙甘草10g,1剂/d,水煎分服。坚持连续服用2月余,诸症渐除,疾病痊愈。复查粪常规及电子结肠镜检查基本恢复正常。随访半年,病情未再复发。

按语:患者为中年女性,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发病与饮食相关,贾斌教授在治疗本病时,审证求因四诊合参,首先明确诊断辨病分期,考虑疾病急性发作,遵循急则治其标原则,以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通因通用之法,必须防止闭门留寇之弊,全力清除湿热毒邪。选用伤寒论张仲景清利名方白头翁汤为主方辨证加减,组方中重用白头翁为君药,以取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使热毒解,痢止而后重自除,配以性寒味苦入大肠经的黄连、秦皮为臣,加强清热解毒、燥湿厚肠、收涩止痢之力;白芍与甘草同用既可以养血和营、柔肝止痛,也可酸甘化阴防苦寒伤阴之弊;赤芍与牡丹皮同用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使血行则便脓自愈;炒白术与炒枳实同用燥湿健脾、行气消滞,消积滞而肠自通,调气则后重自除;炒苍术与薏苡仁同用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党参与葛根同用补中益气、升阳止泻,诸药合用,共奏良效。患者发病时有明显的饮食不慎诱因,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特别强调注意整体调护,既有助于治疗,同时又可以有效防止病情复发。二诊效不更方,三诊邪祛大半,病情缓解,诊断为UC缓解期,治当体现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重在调补脾胃。方选黄芪建中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温中健脾,利湿化饮,配以厚朴、香附、乌药、焦三仙、焦槟榔、鸡内金,消食导滞,散结通便,和胃补脾,取“寓消于补,通补兼施”之意,使补不碍滞,消不伤正,滞去肠和则泻可止,诸药起效大病痊愈。

猜你喜欢
脓血大肠脾胃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尿脓血症早期干预4例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炎症指标联合血栓弹力图在脓血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伤寒论》第306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