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医外治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研究述评*

2021-04-17 19:54古玉杰王天宇杨佃会
河南中医 2021年9期
关键词:血海曲池老年性

古玉杰,王天宇,杨佃会,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单秋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山东 济南 250011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是以自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皮肤疾病。常发于腿部、背部、头皮、手背等部位,伴有疼痛、热感、冷感及皮肤干燥等相关症状,易诱发睡眠障碍、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1]。目前,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及致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确,认为与患者皮脂腺的功能降低、皮肤干燥及退行性萎缩、糖尿病、贫血、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胆疾病、便秘、心理疾病等因素有关。西医治疗本病常给予抗组胺类药物、免疫调节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内服联合外用治疗,但存在远期效果欠佳、副作用较多、复发率高等缺点[2]。美国一项相关调查数据显示,1993年-2010年,皮肤科就诊人数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就诊人次在75~84岁之间最高,可达55%[3]。本年龄组中的常见皮肤病包括老年瘙痒症、皮肤干燥症、湿疹或皮炎与感染等疾病,且常见的老年皮肤病在不同地区发病情况各异,这一观点在多个研究中得到了反复强化[4-11]。此病没有明确系统性疾患,在老年人群体中发病率较高[12],我国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患病率可达31%,并随年龄增加而升高[13],对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有严重不良影响。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属于中医“痒风”“风瘙痒”“血风疮”之范畴。中医认为老年性皮肤瘙痒的病机关键在于血虚生风、血瘀致痒,在治疗过程中常根据病情辨证施治。老年人多五脏衰惫、体质虚弱、卫外不固、易受邪侵,病多虚实夹杂、瘀积并见,故本病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14]。中医以其“简验效廉”的独特优势得到广泛关注,且易为患者所接受。中医外治法作为中医传统特色疗法,在老年瘙痒的临床治疗中发挥了改善症状、解除病痛的作用。现将近十年以来治疗本病的中医外治法归纳如下。

1 针灸疗法

1.1 针法类临床用于治疗老年瘙痒的针法有毫针、电针、火针等,具有疏通经络和祛风止痒的治疗作用,常用于治疗本病的腧穴有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合谷、肺俞等[15]。王民集等[16]遵循养血润燥、疏风止痒的原则,治疗老年瘙痒症54例,选用风池、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及三阴交进行常规针刺,临床治愈16例,显效26例,有效12例,无效0例,有效率达100%,表明针灸疗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疗效确切。近十年临床较少单纯使用针刺法治疗老年皮肤瘙痒,针刺法常与其他中西医疗法配合使用治疗本病。许文斌等[17]将针刺疗法与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相结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38例,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且此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魏小丽等[18]采用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30例,先斜刺肝俞、肾俞施以捻转补法,然后使针平置于患者皮肤并嘱其仰卧,针刺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合谷、风市,再对双侧曲池、血海进行恩再适(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注射,治疗有效率达96.7%。谢承敏[19]治疗本病38例,穴取百会、风池、三阴交及膈俞进行常规针刺得气后,连接G6805型电针仪,疏密波刺激30 min,再抽取复方当归注射液对神门穴、百虫窝穴进行穴位注射,连续治疗20 d,有效率为94.7%,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李琳等[20]于老年瘙痒症患者的太阳膀胱经背俞穴及阳性反应区,使用梅花针叩刺疗法配合中药口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达100%。

1.2 灸法类《名医别录》云:“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以艾灸治本病,可温通经络、养血活血,具有祛风止痒之效,以充气血、祛内风、避外风。近年来,临床治疗本病常与针刺疗法联合应用,收效显著。秦亮[21]采用温和灸血海穴的方法治疗老年瘙痒患者80例。治疗时点燃艾条一端对准血海穴,使其距皮肤2~3 cm左右,以自觉局部温热无痛为宜,灸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同法灸对侧,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有效率为98.8%。

1.3 针灸配合针灸疗法治疗本病疗程短、见效快、不易复发。针刺与艾灸穴位并举,可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使气机畅达、温阳散寒、活血祛风,临床疗效显著。王姝[22]于皮肤瘙痒、红斑或皮损处应用火针配合隔姜灸治疗老年瘙痒症62例,操作时用烧至通红直径为0.8 mm的中粗火针垂直快速点刺皮肤1~3次,深度为2~3 mm,行火针后隔姜灸大椎、肺俞及肾俞穴,每穴灸5壮,每周2次,3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治疗有效率达96.8%。赵宏宇等[23]通过针刺八邪与温针灸百虫窝穴联用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患者26例,2个疗程后,治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治疗有效率高达100%。

2 针药联用疗法

研究发现,针刺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及足三里等穴位在抑制抗原抗体反应的同时,可增强人体免疫力,起到阻止组胺等介质释放的作用。临床常用西药多为抗组胺类与糖皮质激素药物,不宜长期使用,与针法配合应用,标本兼治,可有效改善瘙痒症状。黄亮亮[24]将4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针药组在此基础上穴取合谷、曲池、血海、阴陵泉加用电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针药组临床总显愈率为72.2%,优于西药组的36.8%,两组治疗总显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邹启航[25]联用针刺疗法与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60例,20 d后治疗有效率达96.67%。潘来峰等[26]比较枸地氯雷他定片单独使用和与针灸配合使用的疗效差异。结果表明,针药配合治疗有效率为86.3%,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的70.1%。彭拥军等[27]使用电针结合中药治疗本病23例,将XS-998B光电治疗仪接于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选用疏密波治疗30 min,同时配合服用中药进行治疗,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有效率为91.3%。刘琦等[28]采用揿针与玉屏风颗粒合用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选穴为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气海、蠡沟等,使用无菌揿针刺入按压后埋于穴位,左右交替取穴,每日按压5次,2日治疗1次,每周3次。同时给予玉屏风颗粒,1周后,患者瘙痒症状明显好转,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临床技术与思路。

3 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结合了针刺、腧穴与药物三者的作用,使药物直达穴位的同时,增强对穴位的刺激,共达养血、润燥、止痒之功。马明江[29]使用利多卡因注射液与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的混合液于曲池、血海行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本病患者30例,有效率达100%。肖会等[30]通过应用中医特色自血疗法治疗本病62例,与使用西药治疗的34例比较,自血组用注射器于患者肱静脉抽取血液5~10 mL后迅速直刺入血海、曲池及足三里(或肺俞及膈俞),每穴注入1 mL,3 d后对两组穴位交替进行治疗;西药组给予口服西替利嗪片及外用润肤止痒剂,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自血组有效率95.2%,明显优于西药组的82.4%。刘慧等[31]运用复方甘草酸铵穴位注射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本病48例,治疗痊愈率为52.1%,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金晶等[32]治疗本病患者30例,抽取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注射液注入双侧三阴交穴与神门穴,临床有效率达76.7%。焦丹红等[33]将118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予口服当归饮子加减联合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对照组予口服氯雷他啶片联合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结果显示,治疗21 d、28 d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鲁登攀[34]将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非穴位注射组。穴位注射组予双侧神门穴注射维生素B1联合口服依巴斯汀片;非穴位注射组予口服依巴斯汀片。结果显示,穴位注射组缓解率为76.67%,非穴位注射组缓解率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杜菡等[35]将60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B12肌肉注射联合盐酸依匹斯汀胶囊口服,治疗组采用四物汤加味口服联合维生素B1、B12穴位注射。治疗4周后发现,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为9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穴位埋线疗法

朱俊岭[36]对76例老年瘙痒症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先对患者皮肤双侧合谷、曲池、膈俞、血海行常规消毒与局麻,然后将用酒精浸泡1.5 cm的0号羊肠线置于埋线进针尖端的凹槽中,刺入穴位直至将羊肠线置于穴内肌层,15~20 d进行1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治疗有效率96.0%。张璐等[37]使用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治疗本病36例,治愈30例,好转5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6%。

5 穴位按摩疗法

按摩穴位的目的在于刺激患者局部皮肤,促进血液循环,通经活络。临床治疗老年瘙痒症常将穴位按摩疗法与中药熏洗疗法联合应用,使药物药力经按摩后速达穴位,发挥祛风止痒、调和气血的作用,操作简便有效,无不良反应。赵卫东[38]采用穴位按摩结合中药熏洗疗法治疗本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选取曲池、血海、三阴交、神门及膈俞,运用指按法、揉法及掌平推法对所选穴位进行按摩,并配置中药熏洗方,给予熏蒸20 min。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高于常规组的7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梁小红等[39]将68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中医对症疗法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组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有效率为76.47%。

6 拔罐疗法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多归结于风邪外袭,邪郁于内,气血经络凝滞不畅,强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故采用刺络拔罐法以祛邪通络,梅花针叩刺以放血泄热,使邪去正安。火罐负压可刺激肌肉、神经及血管,在改善人体局部血液循环的同时,也可调节机体免疫机能。廖贵琳等[40]采用刺络拔罐法治疗本病患者35例,与西药常规治疗的35例患者做对照。治疗组先用梅花针于患者皮肤瘙痒处进行局部叩刺,待微渗血后加拔火罐15 min,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组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7%。贾文霞等[41]将130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毫火针组和针刺组,均取穴血海、膈俞、风市及曲池。毫火针组先对瘙痒反应点进行拔罐放血,再用火针对穴位进行快速针刺,不留针;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毫火针组有效率95.38%,针刺组有效率83.08%。汪桂清[42]运用点刺配合拔罐法治疗本病45例,3个疗程后,痊愈30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有效率高达100%。曹艳红等[43]将11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治疗组予口服养血润肤汤联合刺血拔罐(穴取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对照组予口服西替利嗪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涂。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7 刮痧疗法

刮痧法以中医经络学说为指导,简便有效且无不良反应,可调节气机、平衡机体,直接作用于人体皮肤表面,更利邪气透散,以达祛风止痒之效。贾桂芳[44]使用刮痧板对患者三阴交、曲池、神门、膈俞、督脉和膀胱经进行刮痧,有效缓解患者皮肤瘙痒症状,该法治疗老年瘙痒症患者40例,经1~2疗程后,痊愈32例,有效6例,无效2例。闫庆萍等[45]采用同法治疗本病患者23例,痊愈18例,有效5例,无效0例。

8 中药熏蒸疗法

临床常用中药熏蒸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其相关临床报道也较多。中药熏蒸通过加热药液以熏蒸患者皮肤的方式扩张毛孔、加快皮肤血液循环,使药力通过皮肤速至经络,直达病灶,促进药液吸收的同时化瘀解毒,加上蒸汽镇静安抚之用,以达祛风活血、润燥止痒之功。陆静奕等[46]将80例患有老年瘙痒症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取苦参、地肤子等中药药汁进行擦浴,对照组进行温水擦浴。结果显示,中药擦浴可改善患者的瘙痒症状,且未产生明显不良反应。潘靖[47]采用中药熏蒸配合皮肤保湿疗法治疗本病,将34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将中药药液(大黄、黄柏、黄芩、百部各15 g,苦参、夜交藤、当归、蛇床子、地肤子各30 g,川芎12 g,蝉蜕10 g,冰片3 g)放入中药熏蒸治疗器(DFY-1型)中,温度控制在40℃左右,每日1次,每次30 min,熏蒸后皮肤外擦郁美净儿童霜保湿。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维生素C片、葡萄糖酸钙片,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有效率为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丁青梅等[48]治疗本病患者40例,将痒舒蒸浴剂置于中药汽化熏蒸治疗机(LT-802型)内,对患者进行全身蒸汽浴30 min,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治疗有效率达90%,且未见不良反应。贾华魁[49]应用中药全身熏蒸法治疗本病42例。治疗组将中药浸泡0.5 h后放入治疗仪,对患者进行全身熏蒸20 min,治疗后涂维生素E软膏,每日1次,5天后观察疗效;对照组给予口服扑尔敏。治疗组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有效率为85.71%。王东[50]从126例本病患者中随机抽取63例为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63例为研究组给予中药熏蒸配合皮肤保湿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9 其他疗法

刘颖[51]采用耳穴贴压配合四物汤加味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患者36例,治疗组选取一侧耳穴肺、交感、肾上腺、神门、枕给予王不留行籽贴压,同时服用四物汤加味方,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结果表明,治疗组有效率为97.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3%。丁同凤等[52]研究证明,耳穴贴压能够对尿毒症瘙痒症患者的VAS评分及4项目瘙痒量表积分起到改善作用。

周克伟等[53]使用保湿联合脐疗治疗老年瘙痒症患者34例。治疗组先涂抹自制保湿水、保湿霜进行治疗,再将防风、荆芥、当归、黄芪、川芎、牡丹皮、白鲜皮、地肤子等中药研末醋调后填放于脐中,每日换药1次;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51.6%。证明保湿干预脐疗治疗老年瘙痒症具有安全优势。

秦亚丽等[54]运用淀粉浴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将60例本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并加用保湿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隔1日给予淀粉浴(250 g医用淀粉与150 L温水混匀)治疗约15 min,治疗4周。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7%。季艳芳等[55]使用淀粉浴和紫草油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本病患者40例,有效率为80%,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郭靓等[56]采用麦饭石浴疗治疗老年瘙痒症30例,麦饭石性温无毒,对冻疮、溃疡等有极佳疗效。治疗2周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配合外用维生素E乳霜)。

胡楠楠等[57]将104例老年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臭氧水疗仪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30%,对照组为76.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臭氧水疗仪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能改善皮肤瘙痒程度,治疗效果好。

程玉娟等[58]采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治疗老年瘙痒患者164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情志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内服抗组胺药物,外用炉甘石洗剂并静脉注射药物。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78.66%,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53.37%,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0 结语

中医外治法是独具中医特色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适应症广、禁忌症少、直达病所、定位治疗的特点,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临床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有效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病痛。目前中医对本病的诊治主要针对其病因,分析其发病机制[59],老年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本病病因的复杂性,其发病机制大致从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激素水平、机体免疫状态、情绪心理状态及用药不良反应等方面来考虑[60]。但由于本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致病因素复杂多样,且国际目前尚无公认有效的临床药物和治疗手段,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深入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干预手段与治疗方法,在广泛的实验研究中,采取跨学科、多学科联合的综合治疗。目前用以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的中医外治方法虽然多样,但仍有以下不足之处。缺乏统一规范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与穴位方法,相关报道多为疗效观察与个人临床经验,实验研究与前瞻性研究较少。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深入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干预手段与治疗方法,采取跨学科、多学科联合综合治疗。同时,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注重不同个体的差异。

猜你喜欢
血海曲池老年性
得了老年性骨质疏松怎么办?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活血化瘀按血海穴
穴位贴敷治老年性尿失禁
手机“血海”:中小品牌末路将至?
小穴位 大健康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性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作用
从虚从瘀论治老年性便秘
血海穴相关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