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量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21-04-18 12:37张彤马洁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结构化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张彤?马洁

摘 要 高职院校探索实施学习量管理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制度保证。北京电子职业学院借鉴国内外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学习量管理经验,以国际商务专业为例,从学习量时间和学习量内容两个方面进行结构化学习量设计;通过翻转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教师全程指导全面实施学习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运用教育信息化手段评价学习量。通过《国际物流组织与管理》课程学习量的创新教学实践表明,高职院校要真正践行学习量,应以专业为龙头,从专业整体出发,组建辐射式专业课程群,建设共享式课程资源库,开展协同式教学与评价。

关键词 学习量;结构化;教学改革;国际商务专业;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05-0026-06

学分制度是许多国家高校实行的一种主要教育教学制度。学习量源于学分制度,用于测算学习者为了获得一个学分所需要完成的全部学习活动和所需要的平均学习时间。学习量具有二维结构,既包括课堂学习活动和学习时间,也包括与学业相关的课外学习活动和学习时间。学习量是获得学分的前提,是学分制的关键要素。学分制和学习量由美国首创,最初用于计算高中学生的学习量,现已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中。

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人才市场供求转换、人才结构升级的挑战,为应对挑战,高职院校正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和教育教学改革,借鉴和学习国外高校的学习量经验具有现实意义。高职院校实施学习量管理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制度保证,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畅通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学习通道,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以满足高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市场需求。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也从技术上为实施学习量管理创造了可行条件。

一、国内外高校课程学习量的比较与借鉴

(一)国外高校课程学习量情况

1.美国高校课程学习量政策

美国教育部对学习量与学分之间的量化关系有明确规定:1学分等于每周1小时的课堂教学外加每周至少2小时的课外相关学习,即1学分对应3小时的学习时间,学习量由课堂学习时间和课外学习时间构成,两者之间的时间比大致为12。学分有学期学分和学季学分区分,学期学分的每学期学习周为15周左右,总共120学分左右,学季学分的每学季学习周为10~12周,总共180学分左右[1]。

美国高校在教育部学分政策下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制定了规则。例如,美国加州大学规定:各个分校的学分学习量根据以下四种课程类型进行具体计算,第一种类型是讲座、研讨、讨论、工作坊、会诊等课程,1学分等于每周1小时课堂学习加上每周不少于2小时的课外学习;第二种类型是工作室课程,1学分等于每周2~3小时,包含演示或个人实践;第三种类型是实验、实践、调研、筛选、诊所式、论文、个别指导和学术活动等,1学分等于每周3小时;第四种类型是个人学习、研究、课外阅读、学期论文等,1学分等于3小时的课外学习或其他准备工作時间[2]。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课程学分和一门课程的学习量计算如表1所示。

2.欧洲高校课程学习量政策

欧洲学分转换与累计系统(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System,ECTS)规定了本科学生的学习量,要求完成本科学位需要180学分,学生在每学年中完成60学分,三学年修满学分即可毕业。全日制本科学生在读期间,每学年要达到1500~1800小时的学习量,每门课程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时间比例为12[3]。欧洲ECTS学分及课程学习量计算如表2所示。

(二)国内高校课程学习量情况

1.普通高校课程学习量的情况

我国普通高校对完成学业的总学分和1学分的课堂学习时间有明确要求。2014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对全国240所高校的调研数据显示:高校课程总学分主要是150~180学分,均值为165学分[4]。通常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16~18学时对应1学分。所谓学时是指课堂的教学时间(即课时),1学时在50分钟左右,对课外学习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我国高校的课程学习量只是课堂学习时间,不含课外学习时间。

2.高职院校课程学习量的情况

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学习量政策与普通高校类似,学习量与学分之间的量化关系仅仅局限于完成1学分的课堂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真正实施“学习量”管理的院校并不多见。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在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了实施“学习量”管理,要求毕业达到的总学分为150学分,总学时2500学时,明确了课程学习量计算办法。每门课程的学习量由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两部分构成,课内与课外学习量比为11~11.5。学生的学习总量包含约40%课内学习,约60%课外学习,其中课外学习的形式主要有课前预习、课中自学、课后复习与拓展学习等。

(三)比较与借鉴

从国内外高校的学习量政策和实践来看,国外高校对学习量有非常明确的认识,学习量包括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并在学分政策中清晰地规定了课外学习时间,课堂学习时间与课外学习时间的比例基本上是12。课程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国外高校鼓励学生课外学习和独立学习,并在学制上作了特别的时间要求。

相比之下,我国多数高校(含高职院校)的学习量只规定课内学习时间,强调课堂学习,较少考虑课外学习,既没有考虑课外学习时间,也没有考虑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学习资源和学习评价等关联问题,对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学习量缺乏结构性构成。这种情况带来人才培养中的一系列问题,如学生本应在课外学习中培养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能力,因缺乏课外学习活动而不能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无法呼应,课堂学习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上均投入不足,大量课外学习时间被浪费等。

二、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学习量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完善国际贸易与跨境商务服务的知识体系,掌握跨境贸易运作技能,具有全球视野的综合型、复合型、职业型的新时代高技能人才。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构建以校企双元育人为主线的SCI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即通过引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按照“1+X”模式,培养具有较强就业能力的书证融通型技术技能人才(S型);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实行双元育人模式,按照专业群培养“一专多能”的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C型);以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企业学徒岗位为依托,实行基于工作任务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实践型技术技能人才(I型)。在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在SCI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框架下,针对国际商务专业课程的特点,学校设计、实施和评价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学习量。

(一)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学习量的设计

1.学习量时间设计

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习量的计算方法,考虑到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特点,每门专业课程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时间分配保持在11.5左右,适当加大课外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时也考虑到完成每个学习模块对学生产生的学习负荷[5],合理设置学习时间与学习成果的量化比例。

2.学习量内容设计

根据国际商务专业课程的特点,对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进行一体化设计。以课程项目为驱动,将课内的学习任务延伸到课外,设计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探究学习、互助学习的学习任务。以书证融通、课赛融合为主线,结合“物流管理1+X证书”取证和“互联网+国际贸易”“国际货运代理”等技能大赛,将证书和大赛必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纳入课堂教学,将取证题库练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技能大赛训练置于课外学习,进行课内学习和课外训练有效对接,形成一体化设计方案。

(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学习量的实施

学习量的实施是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资源和学习评价等要素融合,贯穿整个教与学的全过程,构建全过程、立体化的学习量体系,采取新型教学方式和有效教学指导支撑保障学习量的实施效果。

1.进行翻转式教学

翻转式教学是教师根据课程学习项目的要求,布置学生课前阅读、查阅资料、社会调查、必要知识学习等任务,课上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师生交流、同伴互助。实施有效的翻转式教学,学生要有更多的课外自主学习活动,课堂上才有讨论的话语准备,才有“口欲言”之冲动,才会有充满生气的课堂教学氛围[6]。

2.推行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是教师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进行混合。课内教学是线下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检测学生在线学习的成果,解决学生在线学习中的问题,讲解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现场模拟演练、学生辩论赛以及学习成果汇報等形式进行[7]。课外指导主要是线上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在“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学习平台建设SPOC课程,也可以引入“中国大学MOOC”“智慧职教”等开放性课程,引导学生采取在线学习方式进行课外自主学习。教师还可以安排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教师通过混合式教学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将课堂线下学习延伸到课外线上学习,使得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互呼应。

3.教师进行有效指导

基于学习量的课程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最大区别在于增加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力度。要保证学习量实施效果,教师需要更多地肩负起指导学生自我学习的责任,在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教育。学校明确规定教师课外教学的时间和任务,教师的教学总量中40%用于课堂教学,60%用于课外教学,教师课外教学任务是利用信息技术发布课前课程学习资料、翻转课堂、课中在线辅导答疑、课后复习和习题指导、作业评价。实施学习量管理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课外学习指导工作。教师课外指导越有效,学生的课前准备和课外学习就越充分有序,课堂上的讨论和交流也会越深入,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有利于因材施教,以弥补课堂学习一对多的不足。

(三)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学习量的评价

学习量评价遵循课内学习评价与课外学习评价相协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学校实行“N+2”的评价模式,“N”是过程性评价,涵盖课堂学习活动和课堂学习之外的一切与学业相关的学习活动,以调研报告、课堂训练、平时作业、课堂研讨和汇报、课程大作业等为主要形式,占学生总成绩的50%。“2”是终结性评价,以期末考试和学习笔记为主,占学生总成绩的50%。学习量评价是教师、企业专家和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根据学习大数据对学生进行智能化评价,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全过程的实时性评价。

三、《国际物流组织与管理》课程学习量的教学实践

《国际物流组织与管理》课程是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涉及跨境贸易链条中的物流活动组织和管理,对接世界技能大赛的货运代理赛项,重点培养学生国际物流服务的操作和管理能力。

(一)课程学习量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学生的学习路径进行“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与学设计,分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巩固应用、课后综合拓展。按照学习量结构化设计,课内学习时间64学时,课外学习时间96学时,总计160学时,以学习项目为驱动、技能比赛训练为补充,综合设计学习内容、学习资源、组织形式,最后形成学习成果。本课程形成了涵盖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资源、组织形式、学习成果等结构化元素的课程学习量,并将结构化学习量设计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课程学习量设计如表3所示。

(二)课程学习量的实施策略

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运用“翻转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媒介、阶梯式学习任务、互动式教学方法、可视化教学资源、个性化学习指导、实时化学习评价”的策略实施学习量,促进和服务于“学生的学”。

1.翻转式教学模式

翻转式教学模式是课程学习量实施的核心策略。学生掌握知识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教育学家布鲁姆将学习目标分为“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估”6个级别,形成了由简单识记到深度理解、由基础到应用的梯度。翻转教学模式是将“知道—领会”低阶目标和“综合—评估”高阶目标通过课前与课后学习实现,“应用—分析”中阶目标通过课堂学习实现。例如“项目四:货物通关管理”,课前通过导入案例、动画或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达到“知道—领会”低阶目标;课中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通关流程操作和异常处理,应用知识和技能完成流程模拟训练,达到“应用—分析”中阶目标;课后通过推送学习资源,鼓励学生拓展性学习,达到“综合—评价”高阶目标。

2.混合式教学媒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媒介是课程学习量实施的支撑条件。课前学生通过线上教学平台获取学习资源进行自学,完成在线测试和互动活动;课中发挥线下教学优势,教师进行精讲、互动、展示等,借助线上教学平台组织课堂活动和学习评价;课后根据需要组织线上和线下的课外活动[8]。例如“项目五:国际海运代理业务”,课后学习既有线上的综合作业,也有线下的技能竞赛训练。

3.阶梯式学习任务

阶梯式学习任务是实现课程学习量梯度学习目标的有效途径。针对不同学情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允许学生选择适配任务,实现对应的学习目标。课前学习内容所对应的低阶学习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完成,课中和课后学习内容则进行差别化设计,例如“项目二: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针对国际物流业务模式部分设计了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先结合案例领会不同业务模式特征,再讨论其应用背景,进而分析不同业务模式的优缺点,最后作出综合评价或选择。学习起点较低的学生可选择完成课中一般难度的学习任务,达成中阶目标,学习能力较强学生可选择完成课后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达成高阶目标。

4.互动式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实施课程学习量的重要手段。本课程所有教学项目都设计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前线上讨论互动,课中小组学习、精讲互动,课后小组和组之间讨论、线下辅导等,实现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角色由“教”向“引”“辅”“评”转变,课程学习量从课堂活动延伸到课外活动。

5.可视化教学资源

可视化教学资源是课程学习量实施的重要基础。本课程建设了一批如微课、动画、案例、电子单证等形式多样的可视化资源,将可视化教学资源嵌入在学习平台上,便于学生的课外学习,有助于学生激发兴趣和增强记忆,提升自主学习的效果。

6.个性化学习指导

个性化学习指导是达到课程学习量实施效果的重要保证。课外学习活动质量决定学习量实施效果。课前通过线上讨论互动,能及时关注到学生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课后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在社会实践任务的指导中引入企业导师。这些举措保证了课外学习活动的质量。

7.实时化学习评价

实时化学习反馈与评价是课程学习量实施的重要推动力。本课程所有项目的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学习成果。学生在线提交的各项学习成果,借助学习平台统计功能及时反馈成绩,让学生随时可查、及时修正、不断提升学习成效。

四、以学习量为抓手进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院校要改变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教学时间过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局面,还需要以学习量为抓手,以专业为龙头,从专业整体出发,组建辐射式专业课程群,建设共享式课程资源,开展协同式教学与评价,深化教学改革。

(一)组建辐射式专业课程群

从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中,选取具有前导后续关系或业务领域接近等内在逻辑关系的课程组成课程群,这样可以避免课程的交叉重复,形成一个相对清晰的课程网络。例如以跨境贸易链条为主线可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物流组织与管理》《国际采购》《国际市场营销》和《跨境电子商务》等课程组成课程群。课程群的每门课程设置责任教师,组成课程群教师团队,团队教师共同备课,共同进行课程学习量设计,这样呈现给学生的是一种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而非碎片化的知识。

(二)建设共享式教学资源库

建设课程群共享的教学资源库是实施课程学习量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建设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指导思想,校企共同开发和建设“双元”课程资源。以学习平台和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为载体,以知识点、技能点为颗粒度,建设包括微课、动画、视频等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具有小颗粒、普适性和通用性的特点,可以作为插件在课程群内课程中进行共享。

(三)开展协同式课程教学与评价

实施课程学习量导致各门课程的学习时间显著增加,学生面临难以平衡各门课程课外学习的情况。因此,要从课程群的角度进行统筹,考虑各门课程如何协同并进,帮助学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适度融合学习内容、综合看待学习评价,形成专业成长的合力。开展跨课程、跨专业、跨年级的协同式教学与评价不失为一个有效措施。面向同一阶段/同一年级平行开设的课程群课程,教师团队协同规划课内外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組织形式,对某些学习任务进行课程之间的互补性或共享性设计与指导。如国际物流课程中的国际物流企业业务拓展要应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方案设计,而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中也可以应用国际物流企业市场开拓业务案例进行教学,两门课程就同一内容进行交叉互补,教师团队就可以联合设计学习任务,在两门课程中进行共享应用,教师团队共同指导学生。按照这种思路,协同教学可以延伸到同一专业的跨年级,实现课外学习的传帮带;也可以延伸到跨专业,如国际商务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的关联课程协同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互补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协同教学还需要协同评价,从不同课程学习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以提供精准的学生画像,给学生反馈更加全面、更为综合的学习成果,有助于学生认清自己专业成长情况。

綜上,学习量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刚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比如:在“智慧型课程”中,如何进行课内学习时间与课外学习时间、线下学习内容与线上学习内容的合理匹配;在“育训融合”课程体系中,如何将学习量管理移植到职业培训课程中;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如何通过学习量管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等。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能够提炼出可以复制的经验,为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参 考 文 献

[1]胡娟,祝贺,秦冠英.本科教育到底需要多长学习时间——本科生学分学习量的国际比较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6(1):87-92.

[2]窦现金.欧盟学分认定、累计与转换体系的发展[J].世界教育信息,2018(7):50-54.

[3]卢晓东.论学习量[J].中国高教研究,2015(6):38-48.

[4]Claudia Gómez Tutor,Stefen Müller,陈颖.基于学习负荷调查之教与学的探讨[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9(3):35-41.

[5]柳友荣.也论本科生“学习量”——兼与卢晓东教授商榷[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63-66.

[6]莉兹·阿尼.混合式教学[M].孙明玉,刘夏青,刘白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

[7]代兴梅.浅析1+E线上线下混合式教与学模式——以高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为例[J].机电教育创新,2019(4上):151+155.

Abstract  The explo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earning volume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 system guarantee for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Beijing Polytechnic draws on the learning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universities and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jor as an example, structured learning volume design in terms of learning volume time and learning volume content; through flipped teaching and blending teaching, teachers guide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learning volume; establish a multi-evaluation system, and us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valuate the learning volume. Through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practice of“International, Logistics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course learning volume, it is shown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truly practice learning volume, they should take the major as the leader, start from the overall major, form a radiating curriculum group of specialty, and build a shared curriculum resources database to carry out collaborative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Key words  learning volume; structured; teaching refor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j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uthor  Zhang Tong, professor of Beijing Polytechnic (Beijing 100176); Ma Jie, associate professor of Beijing Polytechnic, PhD of Assumption University of Thailand

猜你喜欢
结构化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顾丽英: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借助问题情境,让结构化教学真实发生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