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1-04-21 01:27毕丽娜黄萍
红豆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多元慕课实践教学

毕丽娜 黄萍

【摘要】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课程组在工作中本着“价值引领、倾心教学、回归本分、服务学生”的理念,以理论讲授与互动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原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进行课程创新,加大对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建立了“慕课+翻转课堂+实践教学”良性互动的多元教学模式,以实现“学生中心”的课堂变革,增加学生的获得感。

【关键词】慕课;翻转课堂;实践教学;多元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八个相统一”,这就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建设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按照“金课”建设要求,我们教学团队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本着“价值引领、倾心教学、回歸本分、服务学生”的理念,以理论讲授与互动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原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进行课程创新,努力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理论性、针对性,增加青年大学生的获得感。

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创新理念及思路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设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针对所有大学生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由于该课程的特殊性,即一切教学设计,都要直面青年大学生的成长需要,随时要关注其心理特点、思想脉动和精神需求,单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秉承协同育人的理念,从稳定性和灵活性两个层面,打造一支以专业教师为主,党总支书记和辅导员为辅的师资模块,将有效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三年间,团队成员坚持不懈推行守正创新的教学改革,在转换思路,更新理念,打磨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课程改革的缘起

一方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课程内容宏观、抽象,且所讲内容与中学阶段重叠部分较多,学生对看似“熟悉”的内容缺乏新鲜感,难以引起相应的重视与兴趣。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吸引其注意力,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量以及各种社会思潮也会对教学活动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思想性和针对性、亲和力”,让学生真正从手机中解脱出来,有更多获得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首先,注重思想和价值引领。要充分掌握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关于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理想信念等方面的重要论述,以之为教学展开的根本遵循,充分彰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价值引领性。

其次,实现“学生中心”的课堂变革,能够贴近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期待的需要,一切教学设计要自觉考虑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脉动及精神需求,让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转变。

最后,明确该课程在新时代的功能定位。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引导学生在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魅力的基础上,感受十八大以来,中国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从而更加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进而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努力成为能够担当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创新方法及路径

在学院领导牵头指导下,课程组加大了对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建立了“慕课+翻转课堂+实践教学”良性互动的多元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采取“两专一化”

“两专一化”即专人专题化。以教育部统编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为根本遵循,根据该课程的内容体系及学时学分要求,我们将教材中的六章内容整合为九个专题。同时,为使抽象内容变得具体、生动,更加“接地气”,我们课程组按照“金课”建设的标准要求将教材内容进行了细节化的处理,内容体系上添加了一些青年大学生密切关注的现实和热点问题。因此,无论是专题内容的设置还是课表中专人专题授课任务的实现,均有大跨度的调整,真正实现了专人专题,专题专讲的“轮班上课”,充分发挥出“合力”的作用。

为避免专人专题授课“各自为战”情况出现,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大顶层设计,掌控教学改革的大方向,狠抓集体备课制度及听评课制度,确保每位任课教师授课内容精准到位。一方面将课件制作、案例设计、相关视频查找等任务落实到人,在集体备课中严格把关,另一方面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常新常讲,常讲常新特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集体备课中一直保持着统筹规划的良好传统,注重教材体系和理论知识背后的逻辑体系,充分发挥课程组每位老师的专业特长,确保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融入到教学中。

2.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专题授课+互动教学相结合。理论专题讲授采取“智慧树慕课+雨课堂+课堂面授”的多元授课方式,智慧树平台上采用的是复旦大学周国希团队的在线课程资源,根据授课计划任课教师提前布置学生要观看的慕课内容及进度,学生可以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前自主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点的学习。面授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背后的逻辑体系,同时通过问题教学、课堂讨论、小组发言的方式提高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论授课采用雨课堂智慧教学模式,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改善师生关系,具有良好的效果。课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前上传相关学习资料,如电子版教案、课件等,组织学生提前做好预习;课上,教师随时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问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如投票、弹幕、测试等;课后还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延伸,上传与相关的学习资料、章节测试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

互动教学的形式包括:读书汇(读原著)、影视汇(感动系列主旋律电影2019年是《我和我的祖国》、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2021年《我和我的父辈》)、讨论汇、故事汇(影视汇后鼓励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倾诉家国情怀,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汇报ppt,限时10-15分钟,通过讲故事,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十三五”以来国家所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坚定“四个自信”)。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信息化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课堂的转变,充分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融合,对于提升课堂效果具有明显实效。同时以学生喜闻乐见、具有启发性的方式提升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实现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3.实践教学品牌化

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在校内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帮助青年大学生在课堂理论知识延伸的基础上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

因此“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着“学生中心、素质为本”的理念,铸魂育人。从2019年开始,实践教学全面展开,所有项目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组长的带领下,探讨实施、完成,最后每小组要并推举一名组内成员向全班汇报。内容包括“明理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明德杯”大学生“心中的思政课”微视频、感动系列电影展映、行走的思政课堂—“思政学习之星”暑期研学等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实现了校园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课堂、校园、社会等不同层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和体悟,在实践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四个自信”,进而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懂、真信、真用,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4.考核方式模块化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课程组在反复思考、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以改革考核方式为抓手,改进青年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进而提升教学质量。自2019年起,逐漸提升过程性考核在整个考核中的比重,内容包括“两大模块”,即过程性考核+期末闭卷考试,实施双及格线,两项各占50%。过程性考核由四大模块构成,包括小组探究性学习模块(占10%),智慧树慕课学习模块(占20%),课堂表现模块(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发言情况等占10%),期中考试模块(占10%),期末闭卷考试模块(占50%)。

“模块化”的考核模式充分实现了课内考核与课外考核、过程性考核与期末闭卷考试的有机融合;个体分工与小组团结协作的完美结合,从而使得考核方式更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特点和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

三、“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创新效果及成果

从推行“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至今,课程组所有教师积极进取,不断探索,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的建设上,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实践、考核方式的改革上,都取得了显著效果。

经过三轮“守正创新”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在对教师和学生的调研和访谈中,师生对此认可度和接受度都比较高。2020年,针对大一学生,我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有85.5%的同学认可我们的教学改革形式;有97%的同学认为通过影视教学感受到了国家的进步;关于“最喜欢的教学方法”,有75.4%的同学选择影视教学,其次是结构化研讨,只有3.6%的同学选择了传统的理论讲授方法。可以看出学生更喜欢生动及参与度高的教学。老师们也反映通过教学改革使课程教学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本着“价值引领、倾心教学、回归本分、服务学生”的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打造“思想道德与法治”金课为抓手,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2]崔佳,宋耀武.“金课”的教学设计原则[J].中国高等教育,2019(5).

[3]王琴.共同体思维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金课”建设的实践路径.大视野,2020(8).

基金资助:2020-2022年防灾科技学院“金课”建设项目论文(项目编号:JK202048)。

作者简介:毕丽娜(19800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威海,职称:副教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多元慕课实践教学
当代语境下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探寻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