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学思融通的课堂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04-21 02:30吕成相
红豆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数学实验逻辑思维能力立德树人

吕成相

【摘要】在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为了小学教学内容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无论是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科目。因此,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结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以及学生成长现状,提出合理的教学改革方案,希望可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学思融通;数学实验;逻辑思维能力;立德树人

小学数学是一本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教学科目。但目前在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核心目标的教学背景下,广大小学教师将理论知识详细的为学生进行讲解,同时,配合大量的数学习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该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输的知识,学生缺少知识的主动思考过程,因此,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就成为了广大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学思融通”的课堂是学生外在的表现行为参与和内在的大脑思维投入完美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地做到带着“大脑思维”走进课堂。

一、“学思融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学思融通的课堂有利于实现素质化教育的最终目标

当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除了要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强化学生的素质成长。“学思融通”的课程理念充满了智慧、有针对性,对我们的教学实践产生了滋养和指导。因此,对小学数学提出了全新的目标和要求,按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学生毕业的核心素养能力,必须要在小学数学中加以强调和体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教学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是贯彻素质教育的根本道路。

(二)学科融合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年龄偏小,各项思维能力正在快速成长,是培养学生综合基础能力的关键时期。学生的这一成长特点就意味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更加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与学习中学会逻辑判断,加强创造创新能力[1]。而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相对抽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我们需要借助于情境,从小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出发。

这样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统筹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达到学科融合。做到深入浅出,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学生所熟悉的。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成长将会有着巨大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回馈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这里要求我们老师不仅要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科学知识!所以我们要做到“学科融合”,从孤立走向综合,让零散的知识点走向建构,把握学科知识的主干、核心,形成牢固的学科知识框架。

(三)“学思融通”的课堂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加强教学创新

在传统数学教学思维影响下,教师往往按照教学大纲来完成教学计划,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互动,所以导致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并不出色。而在“学思融通”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为主要目标,注重教学创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情境,注重联系突出应用;引导学生关注所学知识的价值内涵;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发展动态,从解题走向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学以致用,把学生从机械的模仿中解放出来。现代生活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们的课堂不能停滞不前,也要进行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在“学”与“思”中践行以逻辑思维能力为中心的数学教学,能够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提供足够的推动的。

二、学思融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全新教学思维,加强改革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以学生是否掌握理论知识为基础,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在当前教学改革背景下,数学教育必须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基于此,教师应当重新构建全新的教学思维,加强教学改革,突出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落实[2]。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除了要讲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以外,还需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大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不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以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单元教学为例,教师除了要为学生讲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结构特征以外,还可以提出生活化问题如:“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长方体与正方体,能不能将他们画在本子上?”在学生完成规划后,教师则引导学生通过所学习的知识,将自己所画出的物体标注出立方体的棱、面、顶点,随后邀请学生去对比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不同特征来判断两种不同的立体图形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按照个人思维去进行总结归纳,随后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总结内容与课本内容相对比。拔高一下立体图形“圆柱与圆锥”的学习,你会如何学习呢?学生从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已有经验,推理猜想出从点、线、面三个方面来研究。让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学会自我判定正方体与长方体内的不同特征和相對关系,以获得学习立体图形的经验,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

(二)在教学中开展多元化的实践动手教学活动,开展数学实验

数学知识来自于针对生活事物的总结归纳,学生总结归纳能力较强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的思维敏捷,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一教学规律,来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自主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数学知识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化对知识的自我感悟[3]。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将会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事物的相对关系,从逐步获得逻辑思维能力的成长为提高。

1、以《分数除法》教学为例,分数是一项相对抽象的教学内容,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全面掌握分数都基本概念。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组织自我实践操作活动,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带有刻度的1L烧杯,随后将每一个烧杯中装有3/5升水,向学生提出自我探究问题:“同学们如果要将这个烧杯中的水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应该是多少?”学生通过自我实践会发现,将此烧杯中的水平均分成两份那么每一份水会剩下3/10升,这样就能夠帮助学生快速认识抽象理论知识实际应用体现,也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分子、分母的内在关系,学生通过自主实践与抽象知识相对比,以此来获得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2、积极开展数学实验,以《三角形的稳定性》为例。在积极的动手实验操作中倒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从而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如在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课中,我们就做带领学生通过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并验证三角形的稳定性。实验如下:第一实验准备一次性纸杯3个,长点的棍子3根大量杯2个。第二实验过程:三个纸杯摆放成三角形;三根长棍子摆放中间地方,也是三角形;搭好后放上一个500毫升的大量杯,然后注很多水;第三实验结果:发现大量杯是稳稳当当的。第四:让学生组织交流实验结果,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于无形中获得了新知,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3、重联想建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由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总结归纳、类比推理获得新知。以《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为例,结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三年下册线段图的方法数形结合解决问题;利用数量关系分析数量关系,变化单位一,转化成分数乘法;用方程解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设的问题:五年级时我们是怎么问便怎么设,六年级上升为设单位一为X。

(三)优化课后作业,设计分层作业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作业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加强知识掌握的关键教学环节,也能够通过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向教师反馈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但传统课后作业主要以课本中的课后练习为主,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然未脱离课本的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可以将一些具有相同知识点的课后题进行删减,提出根据具有趣味性的课后作业题目,减少课后练习,数量提高练习质量。

例如长方形长方体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后寻找家中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家具,随后利用尺子自我测量出立体图形的棱长,按照课堂教学中掌握的计算方法计算体积,使得课后作业变得更加丰富有趣,防止学生出现厌学情绪。

(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利用好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索欲和创造力。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求三角形面积时,学生要学会思变,学会去“创”和“造”。在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最长的一条边是10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先分析数量关系发现没有现成的数量关系,所以“造”出了新的数量关系:建构出新的图形,新的数量关系:构出一个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用10乘10除以2等于50得出大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50,再用50除以2即解决问题;第二种将原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相同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用10除以2等于5,即等腰直角三角形10厘米那条边对应的高,新课改的课程以“核心素养”为课堂的主基调,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数学的本质。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们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我想这种理念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

在“学思融通”的课堂上中我们教师要做到把百分之八十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以“学”和“思”结合融通的方式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让学生经历探究思考的过程,在探究中思考;在小组交流中让智慧的火花进行碰撞,从而获得新知;在数学实验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注重联想建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由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总结归纳、类比推理获得新知即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学思融通中的“思”还包括在教学中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渗透,高度重视“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意识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时代在变,我们的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要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基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对教材的内容体系、结构、重点、难点的全局把握。这样对教学的目的、要求、过程、方法、手段、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教师应当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规律,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加以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教育真正成为充满智慧的工作。愿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像大海一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像太阳一样,不断进行新的核聚变,积蓄新的能量,引领学生不断地去创造、去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岸林.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2021(21):151-152.

[2]刘建峰.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2021(47):85-86.

[3]楚长锦.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

猜你喜欢
数学实验逻辑思维能力立德树人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