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策略 突出实效

2021-04-21 03:37刘怀敏
红豆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刘怀敏

【摘要】练习题训练是学生形成物理观念,发展物理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一环。因此,练习题讲评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有经验的教师会在学生答题情况中发现学生知识掌握中的各种不足,在讲评中加予解决。通过师生配合解决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从这角度看,练习题的讲评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进而掌握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物理教师在练习讲评中还存在种种有待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练习题训练;核心素养;物理教学

一、目前练习讲评课教学现状

笔者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对练习讲评课重视程度不足,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教师完全掌控课堂讲评,学生全程被动听讲,该情况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变成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可能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收获甚微。2简单订正讲解,即让学生对照标准答案自行订正,思考后将问题集中再进行讲解。这种方法比第一种情况有较好的一面,教师有试图通过了解学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但实际上可能只有部分学生会提出问题,恰恰是那些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由于思考能力不足而提不出问题。这种讲评法有意识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课堂的组织要求较高,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求也较高,并不能保证所有同学都有较高的收获。3答卷式讲解。即类似于试卷讲评,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讲评。正确率高的试题不讲,错误率高的试题重点讲。这种做法在前两种方法基础上又做了改进,但相当部分教师讲解时仍包办讲解,形式单一,且常常就题论题,学生往往只能学会解决这道题目,并不能实现素养的提升。4匆忙讲评,改完作业还没有认真分析就去讲评,由于过于注重时效性,教师对具体的题目和学生的情况都不是十分清楚。讲评时做不到重点突出,只能平均用力。

二、习题讲评课的优化策略

基于现状分析与高考走向分析,笔者认为习题讲评课应实现的优化目标为:构建结构优化的知识系统,提升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提高实战能力和考试水平。

那么,习题讲评课的具体策略有哪些呢?具体的讲评策略为两方面。学生层面应做到:立足自我,深刻自纠。教师层面应做到:准确讲评,简约到位。讲评时应注意做到:典型错误重点讲;物理建模充分讲;物理方法演示讲;注重题目拓展;规范展示解题。

(一)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1、掌握学生答题情况。教师首先应认真批阅学生作业,在批阅过程中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整理和统计。适当的问题收集是针对性讲解基础。在整理和统计中发现学生犯错的關键节点。应深入分析学生的思考方式,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反向推演学生的思维过程、分析过程,必要时还可以和个别学生面谈处理。找出学生在物理核心素养上的不足之处,发现他们在理解物理概念、使用物理规律上的问题,找出他们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上的欠缺。

2、注意讲评时机的把握。老师们往往工作热情十足,常常连夜批改作业,然后第二天立即讲评。这样一来时效性有了,而且学生对自己的答题情况往往还比较清楚。有积极的一面。但有时学生做错的题目并不一定都需要老师的讲评,而且他们犯了错后自己思考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如果老师能在批改完作业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反思和感悟,发现和提出自己的问题。最后由老师讲评,把机会留给他们,这对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往往有出其不意的好效果。

3、拆分命题意图。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来说,如果解题时能够把握住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往往能有意外的收获。对于这些同学而言,他们有时能做到转换角色,从命题者的角度出来来思考问题,把握命题人命题时所要考察的内容,根据考察的内容来解答题目,则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准备时除了应准备相应的物理背景和模型方法时还应注意拆分命题者的命题意图。以备在适当的时候让同学体会和感悟。

(二)适时鼓励、精准启发、及时归纳、适当拓展

1、适时鼓励。学习应该有“获得感”。如何让学生能更愉快的学习、有更高的学习兴趣一直是广大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如果能在练习讲评中能适时的鼓励同学,让他们有学习的“获得感”。那无疑将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讲评过程中应多鼓励同学,及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对书写较好的同学可以夸夸他们的书写,对思路正确而中间出问题的同学可以夸夸他们的思路灵活等。同学们会在老师肯定和表扬中得到较高的“获得感”,激起更高的听课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2、触类旁通、及时归纳。教师讲评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题目间的异同点,及时进行习题的归纳和总结。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题目描述的物理情境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自主进行适当的问题归类。对某一类问题能形成整体的感悟。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具体可按三种方式归纳:

(1)知识归类处理:即类似于复习时的专题进行,通过把相同知识的题目进行总结归纳。该归类总结可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即可。比如启发学生思考做过的哪些题目可以进行归一处理。

比如:学生在解决转盘类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该部分问题练习,如单个物体在圆盘上随盘做圆周运动,再进行多个物体在圆盘上随盘做圆周运动。进行一定的知识和问题储备,从而形成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总结:首先应分析物体的运动特点,注意到物体的运动为圆周运动后应找出圆周运动的圆心,从而准备分析物体的向心力。在向心力分析中应注意向心力的来源,认清是静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和拉力或其他力兼而有之。第二应该仔细思考题目的临界状态。对于不清楚的状态可采用缩放的方法进行处理,比如设想角速度很大,那谁将滑走,如何滑走等。在学生对单个物体随盘运动的运动特点熟悉后再进行拓展:那两个或多个物体通过细绳连接后随盘转动时的问题如何处理?两个物体分处同侧和异侧时又该如何处理。通过把同一种类型的题目集中讲解和处理有利于学生模仿解题,形成解题思路从而锻炼能力。

(2)方法归类处理:将相同解题方法的题目进行归类分析。如在能量类的问题中的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该类问题常以两物体通过细绳相连运动组成。如例题1和例题2。

例题1:如图4,一固定的楔形木块,其斜面的倾角 =30°,另一边与地面垂直,顶上有一定滑轮,一柔软的细线跨过定滑轮,两端分别与物块A和B连结,A的质量为4m,B的质量为m.开始时将B按在地面上不动,然后放开手,让A沿斜面下滑而B上升.物块A与斜面间无摩擦.设当A沿斜面下滑s距离后,细线突然断了.求物块B上升的最大高度H.

例题2:如图5所示,质量均为 的物块A和B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A放在倾角为 的固定光滑斜面上,而B能沿光滑豎直杆上下滑动杆和滑轮中心间的距离为 ,物块B从与滑轮等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斜面与杆足够长,重力加速度为g。在物块B下落到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B的机械能的减小量大于物块A的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B.物块B的重力势能减小量为

C.物块A的速度大于物块B的速度

D.物块B的末速度为

两道例题都是细绳连接的运动物体,都应该注意两物体各自的运动位移,高度变化,速度关系。单个物体的机械能都不守恒,对单个物体使用动能定理解题均面临细绳做功无法处理。处理方法都可以先各自分析两物体的动能变化,势能变化,速度关系。结合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进行计算。将这两道问题结合进行分析处理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机械能守恒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感受题目的命制方式。从而更好的形成解题方法和思路。

(3)错误类型归类处理。一般可分为:①由于对物理知识遗忘,物理概念理解不到位、物理规律不理解或是理解出错而出现错误。②审题出错。物理试题的审题非常强调对题中的关键字词的理解,而这也是相当多同学的薄弱环节。③出现思维定势导致错误;④错误的物理模型;⑤数学运算错误等类型。

3、精准启发,有效引导。讲评过程中,教师最应注重的是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思路。特别是引导学生对题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分析,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如引导学生思考题目涉及的物理知识,所涉及的物理量及相关物理规律的内涵与外延;可深入就题目中的已知物理量与所求物理量间展开联想,注意自己所建立的物理情境是否正确,建立物理模型是否符合题目条件等。要针对能反映学生典型错误的题目进行精心设疑,留足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领悟到其中关键所在。

4、在解题中提高物理素养

物理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习题讲评也应把着眼点放置在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上。讲评课除了改正学生错误发现不足之处外更应注重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比如可通过题目挖掘、总结里面所包含的物理思想方法,加深学生对物理学思考问题方法的认识,领悟思考的实质,不断物理学素养。再比如可以通过教师的解题的再现,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的方法。

5、注重拓展。教师在讲评课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绝不能就题论题式逐题讲解,启发学生要透过各种题目的表面现象来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还可以启发学生发散思考;如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三)落实矫正,针对训练

讲评课后应及时进行反馈。反馈的依据就是学生课上反映的情况。比如对学生可能还不清楚的知识点进行及时检查,对学生可能还没掌握牢固的方法进行再次训练,对学生还没想清的问题再次疏通。有效的反馈是讲评课有益的延伸,也是夯实教学效果的关键步骤。针对性的练习可以很好的达到上述的目的。

以上各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有机融合,整体协调。具体讲评中应有所侧重。则练习讲评必将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意义的教学一环。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