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应用

2021-04-21 03:43杨文忠
红豆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信息技术

杨文忠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广,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层面,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道德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标杆,养成法律意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师若想保证课堂的高效开展,可以尝试现代化技术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融合。下文就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试行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道德与法治

前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观念树立的初期,这也体现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设备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要完成基础的课堂教学外,还应当利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活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开展。在这样的课堂背景下,教师不仅能够实现高效课堂,更可以以教材为基础,带动小学生的思想与道德观念的树立,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是学生正式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观念树立,习惯养成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还能促进小学生多方位发展。在当今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从基本学情出发,优化教学策略,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除了道德观念树立,这门课程,还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法治意识,让学生明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懂得在特殊情况下,利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改善课堂环境,增加文字知识的直观性,让学生主动投入课堂学习中。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也都因为信息化时代有着或多或少的改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要利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进行基础教学,将传统型的课堂环境转换为充满活力、富有意趣的现代化课堂。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价值

(一)实现沉浸式课堂学习

沉浸式课堂学习指的是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紧跟教师的思路学习知识,感悟课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实现沉浸式的课堂学习。众所周知,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精力也难以长时间集中,所以在课堂中后期就会有不少同学出现“溜号”的情况。但是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信息技术可以使知识充满趣味性,其次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学习效率自然可以有效提高。再者,应用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因為小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能力比较弱,对一些事物的理解能力也缺乏,而教师将知识与视频、图片、声音的形式呈现,能够增加知识的直观性,在讲解时,也可以更有说服力。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通过图文搭配的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点讲述,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理解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技术展现出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二)改善封闭式课堂环境

在现阶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许多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封闭课堂模式。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就是对于教材中内容的讲述,通常会以文字的形式,加上自身的主观意识,这样的语言方式缺乏灵活性,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而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就能有效改善封闭式的课堂环境。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以多媒体、视频、动画的形式体现,学生在视觉、听觉双重刺激下,感受知识,理解知识,可以加深印象,提高课堂效率。但其实小学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也可以积极设置一些视频动画环节,将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以视频的形式体现,使知识更加灵活,课堂充满活力。

(三)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主要是依据于儿童生活紧密程度由远及近的安排的6大生活领域,同一生活领域内,按照学习难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有能力面对生活,这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目标。因此,教师若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应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中的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将教材中的场景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增加知识的立体性,实现知识的直观呈现,学生在学习之余,还有机会深入感受教材中的知识情境,以此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目的就是给予学生最直观的生活感受,使学生在面对某一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时,可以了解正确的处理方式。

(四)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通俗地讲,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为对象,教师为引导,带领学生感受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当中,教师大多注重自身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而忽略了课堂的实效性,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知识,提升技能,教师通过课堂实施教学,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世界。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兴起,可以有效增加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出真实的场景,并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将信息技术应用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有效增大课堂教学容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维度的知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课堂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教师将板书与课件相结合,既能保证教材内知识的完整性,又可以实现教材内知识的拓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主题是基础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和基本生活意识,是学生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教师为了使自身的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首先要明确自身教育的意义,还要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为学生积累生活素材,落实高效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思维拓展,保障课堂教学的容量扩大,这也是促进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必要因素。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路径

(一)发挥信息技术的生活性

生活化教学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言论,而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立足生活,对现实的生活经验进行关键阐述,也要将课堂与生活相融合。在教师落实信息技术课堂中,也要注意将生活因素带入课堂,保证课堂的多样性,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匮乏,在学习时也常常会受限于生活经验,这就会使得教师生活化教学难以有效开展。这时,教师就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将生活中的场景以信息技術为呈现方式。带领学生观察生活,通过亲身体会掌握知识,并将课堂所学化为生活经验,这才是有价值的课堂教学。

例如:在《安全伴我成长》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生活中的事物,增加课堂环节的丰富性,也使课堂更加饱满。首先教师可以展示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品:桌子、椅子、剪刀、玻璃杯等,让学生对这些物品进行判断,哪些物品是具有危险性的。针对小学生而言,上述这些物品都可以接触,但是要注意其中蕴含的危险性,尤其在使用剪刀和玻璃杯时,要加倍小心,以免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然后可以在从网上摘取一些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判断视频中人物的行为是否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闯红灯、过马路时不走斑马线、在盲道上停车、在野外的河里游泳,这些都是危险的行为,也是社会规则中禁止的行为。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场景,来引导学生正视安全问题,提升安全意识。

(二)发挥信息技术的趣味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些知识大部分都是与社会相关的,对于小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知识的抽象性,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以信息技术的趣味性融合理论知识的抽象性,激发课堂活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生动、具体地展现出来,学生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每一个课堂环节不仅要环环相扣,还要具有趣味性,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学习。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联系,并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带领学生在感受乐趣的同时学习知识。

以《家庭的记忆》为例,教师在本节课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说出自己家庭里发生的有趣的事,也要联系家长,收集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一些照片和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给予学生最亲切的感受。让学生在观看照片的同时重温生活中的小美好,感受生活中的乐趣。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录制一些父母对孩子的寄语等,播放给学生观看,建立起学生、家庭、课堂三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上课的同时联想到家庭,在感受家庭中乐趣的同时学习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增加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喜欢课堂,乐于参与课堂。

(三)发挥信息技术的引导性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之一。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时,应该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开发,任何知识要进一步了解,是建立在学生的主动探究意愿之上的。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学科的引导性,让学生加深对道德法治知识的认知,并主动探究课堂。通过问题探索、信息查找等方式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又能促进小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利用PPT与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联系学习主题,进行知识与信息整合,依照教师所提供的参考资料进行学习与思考,对自身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以四年级上册的《我们班4岁了》为例,教师可以将这个班集体成立以来所有的照片和视频,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在班级上,让学生对班集体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团结班级,承担班级责任的观念。然后教师也可以针对班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找出班级内的优缺点。教师也要让学生发言,说出自己在这个班级里回忆最深刻的事情和感受,增加学生对班级的热爱和责任感。在教师与学生一起回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集体价值观念的养成,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集体生活的美好。

结论: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阶段的课堂中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意味着学生已经开始树立正确的道德标杆,也要注重素质教育,为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能够保证课堂的高效性。教师可以从生活情境、游戏课堂、教材基础等层面,落实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完美结合,为小学生构建开放的课堂环境,保证课堂学习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李伟伟.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华人时刊(校长),2021(10):54-55.

[2]伍伟.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品位·经典,2021(18):152-154.

[3]方宇.谈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08):95-96.

[4]张吉.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化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21(19):27-28.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小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