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初学者声部划分与鉴定之非必要性

2021-04-21 03:43刘韵涛
红豆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初学者鉴定

刘韵涛

【摘要】作者通過多年的国内外求学及演出经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声乐初学者在学习声乐演唱的初期,其声部划分的鉴定并不存在普遍必要性的观点。本文将分析常规判断声部划分的方法,揭示其各种缺陷和漏洞,并列举国外教学的不同的操作方式。以此证明对于声乐初学者在声乐学习的初期,首先不进行声部划分与鉴定,对于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存在更多有利和积极的因素。

【关键词】初学者;声部划分;鉴定

一直以来,国内绝大部分的声乐教师长期都秉持着先给学生进行声部划分和鉴定后,再进行系统训练这样一个教学习惯。他们几乎都一致的认为,必须先要明确好学生的声部而再进行训练是最为科学的方法。甚至觉得,没有明确声部就没办法进行训练。事实上,这非常容易走进一个思维的牢笼里。作为一个优秀的声乐教师,思想和视野应该是开放性的。尤其在对待初学者的态度上,我们的注意力更应该放在歌唱技巧本身。

不管是一般意义上的声部划分,还是歌剧表演中的角色声部中。我们粗略的可分为女高音(soprano)、男高音(Tenore)、女中音(Mezzo-Soprano)、男中音(Baritono)、女低音(contralto很少见)、男低音(Basso)等声部。声音生理条件的不同构成了声部类型的不同。歌手各自不同类型的声音条件构成了不同类型的声部。尤其在歌剧中,每首咏叹调都是作曲家为某个特定的角色而写,而每个角色都属于特定的声部类型。作曲家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到了角色的声部特征,因此每首咏叹调的音乐都相当具有针对性,有些曲目,甚至是作曲家专门为某位歌手而写。而传统的声部划分与鉴定,基本都严格的遵循着一种声部的划分体系。我总结了大致有以下几点:

1.音色(Timbro):音色能够区别声音与声音之间的差别。声音的音色具有决定歌手声部的作用。厚而重,低而大是低声部的特征。明亮高亢、灵活则是高声部或者是花腔型歌手的特点。

2.音域(Tessitura e Gamma):音域一般分为应用音域与技巧性音域。应用音域指的是歌手最容易演唱的声区。在这个区域,歌手可以轻松地使每个声音漂亮地流动。应用音域一般被认为是决定声部的重要因素。一般歌手的应用音域越高其声部就越高,反之则越低。而技巧性音域是指歌手所具有的技巧性歌唱声音所能达到的音乐区域。在众多因素中,技巧性音域对于声部划分具有关键作用。同时也是作曲家制定歌剧角色的重要参考。

3.换声点(Passaggio):一般情况下,在歌唱音域中,换声点出现在2-3个半音之间。是指歌手在一个声区换向另一个声区的时候,所要跨越声区之间的几个临界点的音。换声点也被称为声音的“破裂点”。因为在换声点上声音非常容易破裂,歌手会觉得非常不舒服,特别是很难保持延续和平稳的声音质量。不同的换声点是决定不同声部的重要依据。

4.型号和共鸣(Dimensione e Risonanza)型号和共鸣是针对音量而言,但不是指声音物理属性上的绝对大小,而是指声音对剧场的震响效果和对乐队的穿透力。

5.声音性格(Vocale personaggio)是指歌手的声音所具备的个性特征,它能使歌手创造出独特的人物形象和角色的个性特征。同时,声音性格也是决定声部的重要因素。有些声音所具有的独特性代表了不同的性格人物。

6.科技手段(Scientifica tecnologia)是指通过当今先进的科技器材或手段,精确地了解与识别人体主要发声器官的特性与类别,以此来鉴定声部。比如,通过可视的喉镜深入到口腔内部,精确地测量出声带的长度与厚度、喉腔的长度与大小,以及会厌的类别形态。得出各种参数后以此进行综合的判定。

虽然以上这些都是声部划分与鉴定的常用手段,但在我大量的教学经验中经常能感受到,它们都分别存在着各种各样缺陷与漏洞。下面我会一一进行解析与说明。首先是音色,如果单凭一个初学者当前所发出来的音色来进行判断,这无疑是十分不科学和不严谨的。因为这将受其声带年龄与发声技巧的限制,而无法让其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音色呈现出来。比如学生当前学习阶段正处于变声期前后,在无法确定学生是否已经结束变声的前提下就贸然给出判断,这多半是不准确的。又或者学生本身处在一种错误的声音审美观念下,他所发出的音色也不可能是一个准确的音色。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音域来判定。在学生学习的初期,一般情况下音域都是极为有限的。就算是比较基础的应用音域,绝大部分人都很难一开始就能拥有接近两个八度的完整音域。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由于受发声技巧的限制,音域的最高音区与最低音区两端的灵活性很难显现,这就更难进行判断了。还需指出一点的是:技巧性音域是通过特定的发声训练方法拓展而来的。所以常常可以看到有很多中低音声部的歌手通过有效的训练,可以唱出超过自己既定音域很多的音高,所以也无法完全依赖这种方法进行鉴定。

第三种方法则是最多老师喜欢使用的方法——“找出换声点”。所谓的找出换声点,就是通过音阶练习找出各个不同声部换声时所出现的“破裂点”来进行声部的划分。这个鉴定方法可以说是最接近于合理和有效的方法,但仍然存在着不稳定性。其原因仍然是由于发声技巧的不成熟导致的。因为初学者由于在学习的初期,没能很好的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导致其在全音域发声的整个过程中过多的出现破裂点,以致于打乱了正确破裂点出现的顺序。使得老师很难准确的进行判断。比如一个男高音的换声点一般是在小字二组的升F这个音上。但由于他的发声技巧使用不当,有可能在降E左右的位置上就已经出现了破裂的痕迹。这就大大迷惑了老师的正确判断。

接下来说一下声部型号和共鸣,以及声音性格。众所周知型号和共鸣是针对音量而言的。不管是通过声音的绝对音量还是剧场穿透力。单纯的利用这些物理和听觉效果来进行判断,无疑是没有把握的。比如当前是一个腔体偏大的高音歌手,由于他有很强很浑厚的胸声,并且具有相当高的声音密度。此时我们就很容易会因为依据声部型号和共鸣的特点把他误判为一个中音歌手。还有就是关于声音性格。其实在绝大部分的初学者当中,是不具备声音的性格特性的。因为一个歌手的声音性格特性的显现,必须要通过长年累月的声音训练和对角色人物的理才能慢慢呈现出来。而绝对不属于先天条件性的声部特征。

最后是通过科技手段来进行声部划分及鉴定。这个方法也是近几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而比较流行的一种判定方法。上文已经提到过。一般情况下,嗓音专家是通过依靠科学仪器对发声器官进行精确的量度和识别。利用所测量出的数据来进行声部的划分和鉴别。这个貌似非常科学的方法则依然存在着漏洞和判断上的困难。原因是我们自身的发声器官的生理性结构是非常复杂和不可理喻的。它们通常都不是统一的配套生长而成。比如说,一个歌手的发声器官的组合可能是一条属于高声部的声带,配一个低声部的长而宽的腔体,然后同时又拥有一个善于发低音的大叶状的会厌。它们的生理性组合往往是打乱的。而且这种判断的方式还脱离了声音本身。所以就算是经验丰富的声乐领域的嗓音专家,都不敢肯定的对任何一个歌手进行下定义的判断。最多都是在数据支持的基础上给出辅助性的建议。可见这个方法也不能百分百的可行。

通过对所有常规声部划分与鉴定方法的一一剖析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根本没有任何一种绝对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声乐教师们万无一失的对学生的声部做出正确的判断。而有人可能会说:那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方法都同时使用,是不是就可以大大提高这个成功率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其实我们应该可以看到的现状是,影响了我们判断的成功率都离不开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在学习声乐的初期,发声技巧水平都普遍不高。想一想我们过往为什么都痴迷于先确定声部再进行训练。无非就是在先确定了声部之后,可以按其声部来布置相应的曲目和练声曲。这种做法其实对于教师本身的影响是不大的,但教师必须明白一点就是:所有声部的发声方法是一样的,根本没必要区别对待。其次,在学生如此低水平的发声技巧面前,到底是声部的划分与鉴定重要,还是提高发声技巧能力更为重要呢?所以与其说是要找出一个最有效的判断方法,我觉得反而应该是教师在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上应该重新进行思考和定位。事实上,在所有专业音乐领域的社会活动中,几乎只有参加歌剧表演和歌唱比赛需要提前确定歌手的声部。除此之外,在绝大部分的声乐学习过程中,尤其对于初学者,根本没有人或者机构会硬性要求你提前交代自己属于哪一个声部。而且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常常看到,更改声部是时有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当他在学习的初期就知道了自己的声部之后,而他自己也坚定不移的认为是属于这个声部的时候,他们经常会本能的往这个声部的声音特征上偏移。导致其常常会发出本不属于他自己该有的音色,从而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参照国外音乐学院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往往在学生学习的初期,既不告诉他们是什么声部,也只需要在学生最舒服的音区进行打磨。使其唱得越来越舒服和自然,让其真实的音色慢慢显现。所以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一个学生从低声部的作品唱到高声部的作品是常有的事。因为在他们的角度,学生当前是什么声部一点都不重要。而在国内,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很容易有一种归类心态。也就是我本来属于哪个声部的歌手,又或者说大众觉得我应该是什么声部的歌手,就只能演唱相对应声部的作品。否则如果当前演唱跟自己目前声部不一致的作品时,总是担心别人说自己不属于这个声部的歌手而感到羞愧。最常见的状况就是高声部歌手唱低声部作品时,常常会被人诟病为投机取巧的做法。其实在我的角度里,我认为大可不必过于介意。像这种非常在意别人看法的思想一定要根除,不然就会大大掣肘了教师的正常教学安排和降低了学生进步的效率。尤其是作为老师本身,首先就应该要能明确意识到锻炼的意义远比学生目前的现状更为重要这一点。并同时要给与学生坚定的信念,让他明白声乐学习的进步过程是怎么一步一步演变过来的。当中我们需要通过运用什么手段来顺利达到学习目标。只有当学生自己明确意識到这一点后,才能在实际的学习和训练中得到比较好的贯彻。

结论:

针对于声乐初学者在学习声乐的初始阶段,声部的划分和鉴定并不是最重要且必要的步骤之一。教师应当把教学侧重点放在如何尽快提高学生歌唱发声水平这个环节上。当发声水平有所提高以后,属于学生真正且自然的、具有其明显声部特征的音色才能呈现。此时再倚靠相应的手段进行声部划分和鉴定会更为科学和准确。

猜你喜欢
初学者鉴定
网球比赛的组织对初学者的影响
深水浮具法在少年儿童初学蛙泳中的应用
羽毛球初学者高远球技术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
浅谈扎染
古籍版本鉴定
浅议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的主要职责
青铜器鉴定与修复初探
八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的鉴定与利用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