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本化的教师发展文化场

2021-04-22 17:48高建君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师发展

【摘 要】学校是一种文化场,每所学校的文化场都对教师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南京市科利华中学构建校本化教师发展文化场,精心谋划文化场的“形”“制”“魂”,形成有向心力的、动态的、有机的系统,教师通过人人参与开课的观课场、人人参与对话的研修场、人人自我研判的反思场所构成的文化场的浸润和熏陶,获得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关键词】文化场;教师发展;校本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4-0052-03

【作者简介】高建君,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南京,210009)校长,正高级教师。

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态,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如电场、磁场、引力场等。学校是一种文化场,学校的文化只有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同才能影响教师的价值取向和教育行为。校本化的文化场应载有学校的文化引领和价值观念。打造校本化的教师发展文化场,形成有向心力的、动态的、有机的系统,教师通过文化场的浸润和熏陶,获得动力和活力,从而发展自己、发展学生、发展学校。

自2009年以来,南京市科利华中学一直在探索教师发展文化场的建设。2018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省级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也是文化场建设取得的一份成果。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建设校本化教师发展的文化场,通过实施“统筹规划—主题引领—实践行动—形成反思”的举措,打造引领方向、提供平台、传递信息、创造机会的教师发展文化场。

一、人人参与开课的观课场

观别人的课堂,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师在观课场中,以建设自己的课堂为出发点来参与和体验他人课堂时,会更乐于认可并借鉴他人的优势,取长补短。

学校为教师提供了观课的框架,包含4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程文化)、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学校制定主题“观课议课:请将目光聚焦学生”来展开教师培训。观课场有利于提升教师现场学习力,表现为专注力、捕捉力和转化力。

1.“35岁以上教师展示课”观课场。

每年3月,我校轮流安排12位35岁以上的教师开课。自2012年实施以来,每年开课教师的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每年都会有临近退休的教师开课。尽管这项举措给中老年教师带来压力,但为了上好这节课,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早已靠惯性思维运作的课堂,开始重新设计已烂熟于心的教学方案,他们希望展示出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课。开课现场异常火爆,听课教师众多,高涨的听课热情极大地鼓舞了开课的中老年教师,同事们朴实的赞誉和肯定给他们带来幸福感和获得感。一位青年教师在听课反思中写道:“我第一次听到这几位老教师的课,脸上的皱纹、半白的头发、灿烂的笑容、稳重的举止构成了强大的气场,让我不敢懈怠。我认真记录每位开课教师的讲课内容,回去之后仔细揣摩教师的设计意图,争取从他们身上吸收营养,促进自己的成长。”

2.“青年教师赛课”观课场。

每年11月,学校为近50位青年教师的赛课营造了精彩纷呈的观课场。同一学科的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学科组内35岁以上的教师全部参加观课并担任评委。观课的过程为中老年教师提供了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机会,提供了感受青年教师课堂活力的现场。青年教师赛课的课题往往不拘泥于教材,更多的是无教参、无成熟范例的选题,比如数学组赛课的课题是“图形的密铺”,每位青年教师从不同的学段,基于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一位老教师在观课后谈道:“听完了5节青年教师的课,我内心是很激动的,每个人的课堂都有自己的亮点与特色。武老师设计游戏,趣味横生;李老师应用信息技术得心应手,画图功力更是可见一斑;张老师语言精练,条理清晰……教师的高度决定了学生的高度。”

二、人人参与对话的研修场

通过对话,教师分享自己反思后的收获,领悟他人表达的智慧。人人参与对话的研修场为教师提供了分享、倾听、回应、碰撞的机会。

1.教学改进与优化研修场。

每年暑假,教师都要针对上一学年的教学困惑进行梳理和反思,以问题导向逐步深入研究,思考新学年解决困惑的具体措施。开学时,每一位教师都会带着自己的问题、自己的思考来参加学科组的专题研修,教师提出自己的困惑并与其他教师讨论解决对策。

2.跨学科课例研修场。

每个学科组在4月份均会开展35岁以上教师课例的组级研修,在12月份开展基于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赛课课例的组级研修。研修中既有本学科的课例研讨,又有跨学科的课例研讨。有教师在交流中提道:“从事初三化学教学已十年,每年必听本区各校教师的公开课。一方面,本学科教师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交流的东西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我们学到更多的是自身学科特点的教学技能。校本研修活动为我的苦恼打开了一条曙光之路。校内的公开课有不同学科、不同年段和不同风格,让我获益匪浅。”

每个学科组的每一次研修主题依课例的不同而定,有研修以学定教策略的、有共谋教学艺术的、有关注跨学科资源整合的、有进行多种学法对比的、有剖析学困生转化举措的……通过基于课例的主题研修得出的结论更容易被教师接受,也丰富了教师教与学的认识。

3.专业杂志阅读研修场。

学校为每位教师订阅专业杂志,杂志的种类由教师自选。在组级研修中,大家围绕研修主题,从各自订阅的杂志中选择相应的文章进行交流。学校要求所选文章是一线教师写的,文章既有课堂实例或教学片段,又有理性思考和理论运用。教师在研修中交流:“作者是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我是怎么想的、怎么教的?”“从作者的教法中得到什么启发和思考?”专业杂志阅读研修营造了一种接地气的教学研究场。

三、人人自我研判的反思场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有的教师从教几十年而无所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乏反思。马克思认为反思思维是社会实践的思维;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是“心灵内部活动的知觉”;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一种事后思维,通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反思能促使教师从教学的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学校建造反思场,增强教师反思的意识和能力,让教师在自我研判的基础上主动增补专业知识,包括原理知识、案例知识、策略知识。

1.校级主题研修反思场。

学校从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现象中,观察和捕捉教师教学行为上值得改进的问题,将其转化为引发教师反思的主题,进而精心设计成校级主题研修材料。近十年,学校已编写了100多个主题、近30万字的研修材料,通过观课、讲座、论坛等形式开展校本研修,形成了系列化提升教师反思力的课程资源。研修的反思点如“我对教师职业‘敬畏吗?”“我理解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吗?”“我发出的课堂指令具备‘指令清晰的三要素吗?”“我布置的作业包含足量的归纳思维作业吗?”“我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教学反思?”等。持续的校级主题研修营造了人人主动自我研判、人人优化教学行为的反思场。

2.个人见解提炼反思场。

一是提炼教学主张。开设校内展示课的教师除了提供上课的课题外,还要提供自己的“教学主张”,供观课教师了解自己的课堂设计。提炼的过程就是自我反思、自我追问的过程,教师提炼教学理念,如“先见林再看树”“援疑质理”“阅读需要贴着文字行走”;或提炼教学方法,如SIRT英语阅读、尝试教学法、剖玄析微;或提炼课堂特色,如用实验点亮思维、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巧设问题情境。二是撰写评课报告,教师从本学科的观课或是跨学科的观课中,立足有效教学的角度,梳理并反思课堂的脉络、课堂的亮点、课堂可优化之处。三是撰写作业增效报告,教师将自己在作业编制、布置、操练、批改和講评这五个环节中的有效做法用实例的方式展示出来,将作业增效的实践反思与他人分享。四是撰写技术增效报告,教师将自己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有效做法展示出来,将技术应用的实践反思与他人分享。

建设校本化的教师发展文化场就是营造一种软环境,形成一种对教师产生推动或引导的气场,用场的力量影响教师,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姝,邓淑予.教师培训获得感的内涵、结构及提升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7):138-143.

[2]蒙继元.课程改革中学校文化场的困境与突围[J].教学与管理,2017(22):17-19.

猜你喜欢
教师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职教师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农村学前教师发展困境及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选课制的推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提升幼儿园教师素养的策略研究
利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校本课程建设
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和培训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