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2021-04-24 12:49张春艳王梅花王敏李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戒酒负性饮酒

张春艳 王梅花 王敏 李艳

酒精是世界上最为广泛的成瘾性物质,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1.4亿人患有酒精依赖症,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肿瘤的第三大“健康杀手”,给个体、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1]。酒精依赖是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一种特殊性心理状态,表现为对酒的渴求和经常需要饮酒的强迫性体验,强制减少或终止后可出现焦虑、心悸、睡眠障碍、震颤、抽搐等一系列酒精戒断症状,因而患者不得不维持饮酒行为甚至加量。长此以往可引起幻觉、精神行为异常、韦尼克脑病、柯萨可夫精神病、痴呆等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2]。对于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异常,除了药物治疗外,纠正不良生活方式、矫正心理、提高依从性、激发戒酒行为、重建健康人格对预后至关重要,我中心对其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效果满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100例。纳入条件: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3];年龄25~70岁,饮酒5年以上;本次住院时间≥20 d;病情好转后具备基本的沟通交流能力,有家属协同参与;排除条件:合并严重的躯体疾病;药物滥用史;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48例,女2例;年龄27~69岁;嗜酒开始年龄28.2±12.2岁;嗜酒时间16.5±3.4年;饮酒方式:每日饮酒量≤500 g 44例,饮酒量<1000 g 3例,饮酒行为超常≥1000 g 3例。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12例,中学34例,中学以上4例。对照组中男49例,女1例;年龄28~68岁;嗜酒开始年龄27.5±2.2岁;嗜酒时间18.2+3.8年;饮酒方式:每日饮酒量≤500 g 46例,饮酒量<1000 g 3例,饮酒行为超常≥1000 g 1例。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10例,中学36例,中学以上4例。两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健康教育模式

所有患者入院第1周以改善戒断症状及长期饮酒造成的营养不良为主,包括完善相关检查、药物治疗、饮食调整、运动疗法、防治并发症、督促戒酒。第2周进入稳定期,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观察组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方法如下:

(1)设立知信行健康教育小组:组长(护士长担任)及3位成员(10年以上工作经验主管护师)经护理部培训后上岗。患者入院当天建立个人信息档案,详细评估个人基本资料、家庭成员资料、患者性格特征、生活习惯、饮酒状态及对戒酒和自身疾病的看法,设立个体化知信行健康教育方案。

(2)健康教育:细致讲解酒精依赖症的病因和特点,酒精对个体、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戒酒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戒断症状及应对措施,让患者能够充分的对疾病有所了解,同时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度,对不良的行为习惯进行纠正,让患者自身消除对戒酒的顾虑,树立正确的戒酒观念和心理防御机制,让其对戒酒成功这个目标树立有效的信心。①稳定期初期(入院第2周):患者处于“愿意改变自身行为但尚未采取行动”阶段,健康教育和沟通方式要以家属协助、监督和鼓励为主。②行动期(入院第3、4周):患者可主动调整自身行为,但状态不稳定,退回原状态的风险高,健康教育应持续进行,且以针对性指导为主并适当给予认可,消除环境中的危险信号和诱惑,强化改善其认知行为。

(3)心理干预:以温和的言语和态度对患者进行劝解、疏导、安慰和鼓励,倾听其嗜酒原因和对戒酒的看法。发挥亲人、朋友的力量,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关心和爱护,在这种环境下倾诉自己的苦闷。尊重患者的意愿、需求和情感,耐心细致的引导和教育,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建议,让患者充分意识到饮酒的危害,帮助其树立戒酒的信心和决心,并且进行本院戒酒成功案例介绍,以及戒酒后所带来的益处。

(4)行为干预:制订适合患者的作息表,提供包括饮食、运动、睡眠、兴趣爱好在内的多方面作息计划,鼓励患者在执行过程中进行自我监督,提出认知误区和不良行为并及时更正。不定期请匿名者戒酒协会的人员对患者进行讲座,内容主要以自我管理方法和技巧、认知行为强化等为主。

(5)院外延续性干预:在患者离院前对患者进行院外相关注意事宜的讲解,同时加强患者家人对患者出院后相关行为的监督力度,同时注意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医院护理人员定期进行随访和跟踪,针对院外患者的表现行为进行相关干预方案的调节。

1.3 观察指标

(1)负性情绪: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SAS,SDS各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分4级评分法,将各条目得分相加即为总粗分,总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焦虑、抑郁程度越重[4]。

(2)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包括疾病认知水平、护理技能、护理责任感和自我概念4个维度43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分4级评分法,总分43~172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3)自我效能测评表:包括日常行为和遵医行为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越好。

(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于出院后3个月测评,内容包括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4个维度共74个条目,以累计得分法计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得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和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认知水平、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日常行为和遵医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GQOLI-74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和自我效能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酒精是中枢神经系统麻醉剂,一次性大量饮酒或长期嗜酒可引起急、慢性可逆或不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为幻觉、震颤、焦虑、抑郁、人格衰退等。大量研究显示,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以男性、重体力劳动及低文化程度人群为主,过重的生活压力和低收入是嗜酒的常见原因[6],因而患有该疾病的人群往往存在以下特点[7-8]:①对饮酒的危害和戒酒认识不足,且长期受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主导,导致患者本身对戒酒存在抵抗心理。②抵制环境诱惑的能力低,造成戒酒成功率低、复饮率高现象。③日常不良生活习惯多,自我控制能力差,以饮酒为生活的中心,不顾事业、家庭和社会生活,造成亲人和朋友的远离,处于缺乏关心和爱护与饮酒行为加重的恶性循环之中。

知信行理论教育模式是护理研究过程中的里程碑式进步,它有效的诠释了个人认知水平和信念是如何对健康行为产生影响的,重点强调以提高患者健康知识和改变其健康信念入手,进而促进患者积极主动地采取针对疾病的预防或治疗性措施,目前在临床许多护理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9]。对于普遍缺乏相关知识的嗜酒人群而言,健康教育必不可少,但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形式化,传授方式也以责任护士传达、集中培训等较为生硬的方式为主,缺乏个体化和针对性,嗜酒人群自控力和文化水平低下,接受难度大,因而对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效果不明显,更加不会形成有效的健康信念,本研究显示,采取传统教育模式干预后,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较干预前无明显下降(P>0.05),焦虑和抑郁情绪均未见明显改善。

知信行教育模式将行为改变分为有效获取知识、产生健康信念和形成健康行为三个连续过程,三个过程的关键在于知识的有效获取[10]。所谓有效,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它强调让不同认知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患者真正理解疾病的危害,因此实施教育前准确的掌握每位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患者的针对性教育方案,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患者戒酒意愿、促进戒酒行为[11]。本研究显示,采取知信行教育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和抑郁是酒精所致精神行为障碍患者最常见的负性情绪,与缺乏相关知识、缺乏家人和社会的关心、在陌生的环境中接受治疗、担心受酒精戒断症状折磨等因素有关[12],知信行干预模式针对上述原因采取措施,不仅在认识水平上进行了引导和提升,还给予患者心理上的疏导、安慰和鼓励,并充分发挥了亲人和朋友的力量,缓解焦虑、抑郁情绪,这也是促进患者健康信念形成的先决条件[13]。认知水平的提高和负性情绪的消除使得患者自然而然进入到下一个过程——健康信念形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整体自护能力和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GQOLI-74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护能力和自我效能是认知水平和自我控制力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促进健康行为的必要条件,有了对疾病的认识、健康信念、遵医行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需要指出的是,获取知识、产生健康信念和形成健康行为是三个连续的过程,不能截然分开,且鉴于疾病特点必须长期巩固和维持,否则可因个人或环境因素再次退回到低级行为阶段[14]。

综上所述,知信行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负性情绪,强化自我护理和自我管理行为,对提高预后和生活质量可产生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戒酒负性饮酒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戒酒可降低房颤复发风险
请勿过量饮酒
意外戒酒
《陶渊明 饮酒》
与猫狗共饮酒
Good Ange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