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整本书阅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指导

2021-04-27 00:46林洁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52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课外阅读高中语文

林洁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改革的愈发深入,系统教育中各阶段、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在不断实现精细化的同时也逐渐向大容量、跨维度的方向发展,并在知识模块的融合和渗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高中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处于关键而特殊的地位,学科内容和知识高度相对前端学段而言增幅较大,学生在这一阶段也开始真正实现思维的复合化和思路的规范化,并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后续学习和成长的逻辑模式与主观诉求。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结合当前高中教学的基本规律和个人工作经验,以《朱自清散文全集》为例本,就“浅析整本书阅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指导”这一课题展开分析,以资诸位同道讨论、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无论在阅读经验的积累还是信息处理技能的储备、运用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对阅读指导的维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指导诉求。高中语文教师要及时认识并正确看待这一客观事实,一方面在保证课内教学完成的前提下积极引入课外阅读指导,另一方面将课外阅读的指导层面设定在整本书的格局上,从而对学生的阅读素养和人文知识、技能储备的提升与扩充带来更为有力的正向影响。在这里,笔者综合了文体、情感和创作技法等方面的考量,以《朱自清散文全集》为素材对上述内容做具体阐述。

一、通过意象解读鉴赏材料景物描写

所谓“意象”,是指在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有一定共同情感表现效力的事物,在诗歌和散文当中具有更高的“出镜率”和情感反应效果。作为一部荟萃多篇散文佳品的著作,《朱自清散文全集》整本书都彰显着借助意象来开展景物描写并以之为依托完成角色刻画和情感流露的痕迹,而对于意象化写景技法的理解也就成为读懂、读透这本书的关键所在。

(一)借助分析意象的共性情感内涵鉴赏景物描写

正如前文当中所提到的,“意象”是一个具有一定共同情感表现效力的文学概念,每一种具体事物在漫长的文学引用过程中都会被赋予不同方向、不同内容和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含义,这可被视作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学现象。因此在景物描写的鉴赏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对不同意象的共性情感内涵做一番准确而深入地了解,使学生能够根据某种意象的存在而大体把握相应句段乃至整篇文章的情感走向,让文章的景物描写性内容能够呈现出一个相对清晰的情感脉络,从而为之后的进一步精准鉴赏提供一个合理的大方向。

例如在本书中《荷塘月色》一文里,作者在景物描写部分里多次写到了“月”和“月光”。在我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散文、诗歌创作中,“月”这一意象被赋予的情感大多与“思念”“冥想”“慨叹”等有着紧密联系——尤其是在“月”这一意象被多次提及的作品中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那么教师便可率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涉及“月”的描写语句,而后提示学生根据自己之前所学习过的与“月”有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做氛围和情感体会,让学生在主观上首先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场景气氛,而后推断出作者在这些景物描写中所寄托的可能是一种夹杂着“感念”和“感叹”之情绪的推论。在完成这一步之后,教师便可再次引导学生本着对“月”之意象的理解经验对书中其他篇目中的同质意象——如《山野掇拾》中的“鸟影”、《莱茵河》中的“教堂”等进行比照揣度,从而让学生“以点带面”地解决或部分解决对书中描写成分的深度理解问题。

(二)借助分析意象的具体情感内涵鉴赏景物描写

虽然每个人都有着相同的生理构造,但人人也都在外观上有着不同的样貌特点;同样地,同一种意象在每篇文学作品中所能传递出的情感虽然有着一定的共性,然而具体到某一部作品中却又必然会表现出或多或少的个性化成分。基于这一基本认识,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指导学生形成了关于若干常见意象的基础情感内涵认知之后,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对有关意象所寄托的个体情感做细致品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借助文章的叙述性部分来了解景物描写所发生的整体环境,并从中大概梳理出作者在欣赏这处景物时的具象经历,而后则可结合作者的实际情况做代入式的体味,从而让意象的具体情感变得更加清晰。

在这里笔者以《看花》中的“桃花”這一意象作为例子。经过上一步工作的引导,学生已大体判断出了作者在撰文时善于将情绪注入自然意象中的风格和思路,然而也同时感受到依靠这种方法来表露的情绪难免过于“腼腆”。此番借助对《看花》一文中“出镜率”更高的“桃花”这一意象的品读,学生可以更为鲜明地感受到作者是在经历了从“决意白吃”到“忘记来意”再到“恍然而悔”的情绪转变后分别以对“桃花”的不同看法来彰显情绪变化的,那么自然不会有寻常文人那种“感春思人”的平白之意;而作者在文中又曾写道如今故地重游时“桃花”和彼时彼刻的区别,因此曾经寄托在“桃花”中的那些复杂情感就又共同化成了对“童趣”的追忆。这样比较具有情感内涵变数和跨度的笔法在《白马湖》和《歌声》中也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结合此番引导成果对后二篇散文的情感脉络做出准确的摸索和梳理。

二、通过关键语句分析作者情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象所能表现出的情感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只通过对意象的解读还无法做到对作者情感的精准把握和快速提取。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情怀体会能力,教师还要以关键语句作为切入点,借助《朱自清散文全集》所具有的文笔细腻的整体特色,引导学生分别通过语句的表述风格、上下语境以及延伸含义等来提升情感认知精度,继而进一步优化教学。

(一)借助对语句表述风格的赏析把握作者情怀

文字是构成文章的细胞,那么语句便是由文字组成的一个个器官,其存在的状态和形式对文章本身而言无疑有着巨大的影响。一篇文章中的陈述和描写需要借助具体的语句来表述,而即便是对于同一种乃至同一个对象的刻画,不同的作者也可以在不同的情感作用下撰写出风格迥异的语句,从这一点来看,对语句表述风格的品读就成了精准把握作者情怀的一条“捷径”。为了使这一项引导工作取得更为可观的成果,教师要引入对比阅读法,根据目标语句的要素内容来从本篇或本书的其他句段、文章中选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来做对比,使学生通过对比带来的强烈反差效果来更好地抓住目标语句的风格特征,继而在赏读过程中形成更为鲜明的情感意识。

例如《荷塘月色》中的“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对于灯光的描写,教师可以分别以《回来杂记》中“昏黄的路灯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一动不动的……不禁让我毛骨悚然”以及《罗马》中“今夜,路灯,欲与秋阳比光辉,欲和秋韵比柔媚”这两句作为对照,使学生感受到本文中对于路灯的描写虽不似第一例句中的那样令人感到惊悚、可怖,却也远没有第二例句中的那份惬意、安恬,因此便可推断出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是一种怡然中亦有淡淡凝愁的情怀。

(二)借助对上下语境的品读把握作者情怀

文章既然是一部整体性的文学艺术作品,那么其内部的每一个段落、每一处语句甚至每一个字符都必然具有一定的联系性,不可能以绝对孤立的状态存在于文章当中。基于这一客观事实,高中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揣摩作者情怀时,也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目光放大到具体的语句乃至篇目之外,结合目标语句所处的上下语境、目标篇目所相邻的上下文章进行宏观解读,感受整个语境、整本书所共同表现出的情感色彩,从而对以目标语段为对象的情感认知形成正确的路径和思维反哺。当然,教师对于这一方法的应用也要做到灵活自如,不可“为了联系而联系”,机械地将一些关联层级较低的部分纳入品读范畴内,否则反而会起到不利的反作用。

比如作者曾在《给亡妇》一文中多次使用到“从没想到”“难怪”“不知”等词句,其出现的频率显然和作者在其他篇目中所表现出的词汇量和对文词特异性的标准不相匹配,这就在某种程度上表达出了作者对亡妻的一份愧悔和追忆;此时,教师再让学生联想书中本文的下一篇作品《择偶记》,将两篇文章串联成一段以“倒叙”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亡妻追念之怀的“通稿”,那么学生的相关认知自然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三、通过关联信息融合进一步把握全书中心

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融合在书目内部的多元情感成分之后,还要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对作者生平的宏观介绍当中,带领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阅历、思想方向、政治主张以及创作本文时所处的人生阶段,综合这些内容来以代入的方式去勾勒作者的内心世界,继而对书目多元内容中所传达出的情绪形成更具体的品读。

朱自清先生是一位颇具浪漫主义色彩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典型的旧中国的文人,他虽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心怀不满,但却又缺乏彻底与之决裂的勇气,自称为“大时代中的一名小卒”。在创作本文时,朱自清选择从“斗争的十字街头”回到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中,更多地以一种怨艾之心来看待彼时的动荡与黑暗,因此也就会将这份不满与妥协之心以不同的比例融入自己的诸篇作品当中,进而使这些作品所共同组成的《朱自清散文全集》有一种“怅然有所怡,悦尔间愁”的综合情怀,从中表现出了作者心中的不满、怅然和寥寥的希冀。

四、结语

阅读是灵魂之间的碰撞、情感之间的交融,是能够使人获得精神成长和知识升华的过程。人,是需要文学慰藉和阅读营养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是一个人自我教育的最佳途径。教师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课外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日常工作中围繞多元主题和目标书目的个性特质实现有关指导工作的精化,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爱上阅读,提高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更是为他们今后进一步的阅读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宏健.浅析整本书阅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外略读策略指导[J].中学教学参考,2021(07):18-19.

[2]黄燕紫.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35):1.

[3]王芳.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J].长三角.教育,2012(4):3.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课外阅读高中语文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