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打造医学免疫学“金课”的教学实践初探

2021-04-27 05:46农清栋屈泽强吴展帅聂歆闻运晨霞韦海宏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免疫学学时金课

农清栋,屈泽强,吴展帅,聂歆闻,运晨霞,梁 亮,韦海宏,冷 静,肖 健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530200)

2018年,教育部在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金课”一词,指出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打造有深度、有难度和有挑战度的“金课”,并把“金课”的特征归结为“两性一度”,“两性”是指高阶性和创新性,“一度”则指挑战度[1-2]。2018年起,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至2020年教育部推出首批包括线上线下混合式在内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5 118门[3]。我校的医学免疫学于2020年1月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认定为线上线下一流本科课程,以此为契机,课程建设团队致力于打造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免疫学“金课”。

1 课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医学免疫学是临床医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基础医学领域的支柱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医学免疫学知识,在今后的临床实践工作中才能更好地解决免疫相关性疾病。但是医学免疫学课程内容繁多且枯燥,系统性和抽象性比较强,同时该学科发展迅猛并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和技术[4],因此对初学者来说学好本课程并不容易。

本课程使用曹雪涛主编的《医学免疫学》(第7版)作为参考教材,该教材包括14个章节(第一至第十四章)的基础免疫学和11个章节(第十五章至第二十五章)的临床免疫学部分,前者主要涉及免疫学概述、抗原、抗体、补体系统、免疫应答等内容,而后者包含了黏膜免疫、免疫耐受、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等内容。目前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为教师讲授为主,以“雨课堂”为依托实现教师课前发送PPT供学生学预习,课后完成各章节复习题以及进行期中考试,同时学生上实验课后提交实验报告由实验任课教师进行成绩评分。课程结束,学生在学校的教学管理网站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多方面评价。学生的期末总成绩由20%期中考试成绩、20%实验报告成绩以及60%期末考试卷面分组成。课程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课程内容繁多,学时数少 医学免疫学课程内容繁多且难以理解。在本课程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总的计划学时为59学时,均为线下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41学时,实验学时为18学时,缺少线上教学学时。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时数受限,教师在规定的41学时内讲授教材整个知识框架,教学中易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理论课一直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教学,但是线上教学则由任课教师安排额外时间才能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的工作量。而在实验方面,18学时安排4次课,每次课由2~3个小实验组成,以综合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为辅,教学内容较多,学生接受信息也处于被动状态。

1.2 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 由于教师在教学周内要完成对应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往往采取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较少设计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教学模式较单一,难免陷入学生难学、老师难教的境地。课堂上,教师虽然充分准备了PPT、Flash、视频等多种教学素材,但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或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机会很少,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此外,绝大部分学生不进行课前预习或预习不到位,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较差,学习过程处于被动状态。

1.3 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案不完善 目前,课程的考核和评价常采用期中考试成绩、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但是期中考试的考核形式为开卷,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实验类型以综合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为辅,缺少设计性实验,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而实验报告没有统一的评分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的主观因素。期末考试题型以单项选择题为主,问答题考核分值比例大但题目较简单,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综合问题的解决能力,与“金课”建设“挑战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2 “金课”标准的课程建设

为了打造“两性一度”的医学免疫学课程“金课”,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要求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在教学形式上注重先进性和互动性,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达到具有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性的高阶学习目标[5]。

为了达到医学免疫学课程“金课”的目的,本课程教学团队立足于医学免疫学课程建设的前期基础,结合本课程教师团队的综合能力和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严格对照“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不断完善“金课”建设方案,努力打造具有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特点、适合本校和学生学习特点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2.1 完善现有的线上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目前,本课程已有如下网络教学资源:腾讯视频上由本课程负责人主讲的医学免疫学教学视频、在线课堂-雨课堂、校内课程中心网站以及采用中国大学MOOC作为线上教学平台。我们将进一步向中国大学MOOC申请自建本校课程资源,同时在已有的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研室网上新增医学免疫学教学模块。在线上网络教学平台上将呈现课程的教学文件,如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课程PPT等资料,同时设置试题库、课程视频、在线测试、在线答疑、分组讨论等教学活动资源。根据最新修订的2020版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医学免疫学课程建设的总体需求,调整计划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48学时(线下学时39学时,线上学时9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合理使用线上学时来进行线上教学,有利于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发展。

2.2 优化教学设计,规范课程内容,转变课程教学模式 医学免疫学课程内容繁多且抽象,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不同的课程内容适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模式,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结合课程教学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师个人能力等方面考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取适合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团队在前期教改工作的基础上,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精心做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从课前预习、课中总结提升和课后复习与创新实践等三个阶段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课前预习阶段,课程的大多数章节都安排学生预先在线上进行预习,教师在线下课堂和课后安排不同的教学活动;依据最新修订的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符合本专业的线上学时和线下学时的课程内容;选用中国大学MOOC或雨课堂作为线上网络教学平台并在此发布下次教学内容的教学大纲、教学PPT、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并告诉学生通过预习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以自主或小组学习的形式完成预习任务,并完成在线测试来检测自己的预习情况,通过学生自主完成情况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有任何问题均可通过中国大学MOOC、雨课堂、QQ群、短信或微信等网络平台与教师进行讨论,同时教师要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便及时了解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课中总结提升阶段,在每次新课开始前,教师花5~10 min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反馈,对学生的预习参与率、在线测试完成情况以及效果进行点评,此外,教师注重对旧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做到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课时,注重每个教学环节的实施,避免“满堂灌”现象发生。教师采用雨课堂进行授课,学生通过扫描雨课堂二维码签到,用手机观看教学PPT,教师通过设置课堂在线测试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学习新知识来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打破传统教学的被动状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将课程思政引入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医学免疫学的综合教育理念。

课后复习阶段,是检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关键阶段。教师可通过设置包括线上网络学习内容和线下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复习题,通过线上网络平台发布复习题,由学生在线完成并由教师在线评阅;线下则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学习情况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存在的不足之处。此外,教师通过布置课程重点、难点知识的思维导图,由学生在线下自主或以小组形式完成作业,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课后创新与实践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不脱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验学时为16学时,我们将设立一个创新性设计性实验,比如设置“体液免疫应答的诱导与检测”,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5人),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制定设计性实验方案,经过教师审核并提出修订的意见和建议,学生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设计性实验的研究,由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进行评阅。此外,本团队通过前期的教学实践证明[4,6],PBL+RISE教学模式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好的作用,今后我们将继续把PBL+RISE教学模式引入线下教学中。

2.3 完善课程考核及评价方案 课程的考核评价一般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7]。本课程团队曾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模式、课程考核及评价方案。采用2种以上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由单一变为形式多样化,即考核和评价模式由传统的4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实验报告)加60%期末考试成绩改由为5%的课前在线预习成绩(包括预习PPT、视频的情况和在线测试成绩)、10%课堂参与度(提问题、回答问题、课堂在线测试等)、5%的课后复习+思维导图制作或PBL教学等、20%的实践创新和实验成绩加60%的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大致如表1所示。课程考核和评价的改革和创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强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也促进学生学习课程取得阶段性进展。此外,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对师生的进步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表1 医学免疫学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

3 “金课”建设的初步成效

目前,本校的医学免疫学课程“金课”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文件、课程建设规划、课程教学研究活动计划、集体备课记录以及每学期工作总结与计划。其中,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课程质量标准)、课程PPT、教学进度、授课计划、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软件、试题库、实验课程大纲(实验课程质量标准)和实验指导。今后,我们拟采用中国大学MOOC作为线上网络教学的主要平台进行课程建设,以雨课堂、学校课程中心、科室网站等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辅助,上述平台也在逐步建设中,且课程内容囊括了如前所述的各类教学文件,初步实现了信息化教学。此外,本课程负责人录制了完整的课程教学视频,在腾讯视频网站上面向全国开放,其中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的播放量已达10.4万次,全部章节视频的播放量已超过33万次,既有利于本校师生的学习,也初步实现了课程的推广与应用。

4 结 语

自本校医学免疫学2020年获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线上线下一流本科课程”以来,本课程建设的教师团队认真对照“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结合前期的基础工作以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并总结了课程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拟制定出更为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考核及评价体系等课程建设方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初步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探讨,提高学生学习医学免疫学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本课程团队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参照“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依据课程建设方案,力争打造出适合教育部要求同时也适合本校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医学免疫学“金课”。

猜你喜欢
免疫学学时金课
《中国免疫学杂志》关于彩图处理的有关说明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高校体育“金课”建设的基本认知、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①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
学习不是“刷学时”
中医药院校《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材分析与创新
完善“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