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氏蠊螨的18S rDNA分子鉴定

2021-04-28 13:36李梦珠张兰香詹雨娟褚凌渺胡婷婷李心玫王严孙恩涛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核糖体形态学变异

李梦珠,张兰香,詹雨娟,褚凌渺,胡婷婷,李心玫,王严,孙恩涛

皖南医学院检验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革螨种类繁多,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与人类关系密切。革螨可叮咬人的皮肤引起皮炎,少数还可作为媒介传播疾病,也有一些种类可以用于生物防治[1-5]。目前,革螨种类的鉴定主要依靠形态学特征,然而革螨体积微小、形态相似、近缘种较多,仅依靠形态学方法准确鉴定革螨种类十分困难[6]。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DNA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利用标准基因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鉴定,可作为传统分类鉴定的有力补充[7]。线粒体基因(COⅠ)、核糖体基因(18S rDNA和28S rDNA)等分子标记被广泛应用于螨类的相关研究[8]。其中,核糖体DNA(rDNA)结构独特,分子量大小适中,且信息量大,是近缘种鉴别和序列分析的理想标志之一[9]。18S rDNA是核糖体DNA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同片段的核苷酸取代率和进化率相对较低,能更好地用于生物体的分类鉴定及系统进化信息的获得[10]。本研究对革螨股、蠊螨科的基氏蠊螨(Blattisociuskeegani,B.keegani)18S rDNA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建立基氏蠊螨的分子鉴定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样本采集、分离和形态鉴定 2018年12月,自安徽省芜湖市某储藏物中采集储藏物样本。从采集样本中初步分离革螨,在光学显微镜下挑取单只成螨制成玻片后,进行形态学鉴定[11]。

1.2DNA提取,PCR扩增、克隆和测序 参考Jia等[12]提取DNA的方法,提取单只螨DNA,将提取的DNA样本储存于-20 ℃冰箱中备用。COⅠ基因的扩增引物设计参考Webster[13],正向引物:5′- GTTTTGGGATATCTCTCATAC-3′,反向引物:5′-GAGCAACAACATAATAAGTATC-3′。18S rDNA基因的扩增引物设计参考N Okhravi[14],正向引物:5′-GGCGTGCTTAACACATGCAAGTCG-3′,反向引物:5′-GCGGCTGGCACGTAGTTAG-3′。

PCR反应总体积为25 μL,包含2× Taq PCR Mastermix 12.5 μL,上下游引物(5 μmol/L)各1 μL,DNA模板1 μL,加灭菌后的超纯水补足。PCR反应程序为95 ℃预变性5 min;95 ℃变性30 s,48 ℃退火30 s,72 ℃延伸60 s,循环34次;72 ℃终延伸10 min。取5 μL PCR扩增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Marker D 2000为分子参照,电泳结束后使用凝胶成像仪观察、拍照检测。扩增后的18S rDNA序列经购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T载体PCR产物克隆试剂盒克隆后,送至上海生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序。

1.3序列分析 将所获得的COⅠ和18 S rDNA基因序列在Blast中进行相似性比对,结合NCBI中蠊螨属的基因序列,使用Clustal X 1.83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基于MEGA X[15]软件进行蛋白质翻译、碱基组成和变异位点分析,以Kimura2-parameter模型计算碱基差异度,以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

2 结 果

2.1形态学和COⅠ基因双重鉴定 根据形态学特征鉴定,采集到的革螨为革螨股、蠊螨科、蠊螨属、基氏蠊螨。同时,将获得的长度为377 bp COⅠ基因中间区段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与基氏蠊螨具有100%的同源性。

2.2基于18S rDNA分子鉴定方法的建立

2.2.118S rDNA序列变异位点分析 选取10个基氏蠊螨个体,所获得的18S rDNA序列长为1 476 bp,基因序列一致,GenBank编号为MH916618。同时,检索蠊螨属的18S rDNA 序列,包括Blattisociustarsalis(B.tarsalis)和Blattisociuseverti(B.everti),GenBank编号分别为KM979620和KM979619。使用Clustal X 1.83对3种蠊螨18S rDNA序列进行比对,取一致长度为473 bp的序列。经 MEGA X软件分析,473个位点中,共检测到466个保守位点,7个变异位点,变异位点占所测序列长度的1.48%(图1)。3种蠊螨18S rDNA序列均无碱基的插入和缺失,其A+T含量平均为60.75%,表现为A/T偏向性(表1)。

2.2.2相似性分析 基氏蠊螨18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蠊螨属18S rDNA序列经Blast比对显示,基氏蠊螨(Blattisociuskeegani)与Blattisociustarsalis有98.73%的相似性,与Blattisociuseverti有98.94%的相似性。

2.2.3系统发育树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基氏蠊螨(Blattisociuskeegani)与Blattisociustarsalis和Blattisociuseverti聚为一支,表明18S rDNA序列可用于基氏蠊螨的分子鉴定(图2)。

表1 基氏蠊螨与蠊螨属18S rDNA碱基组成分析(%)

图1 基氏蠊螨与蠊螨属18S rDNA基因序列比对

注:*为本研究所获得的基氏蠊螨序列。

3 讨 论

革螨作为医学媒介生物,其种类鉴定十分重要[16]。然而,革螨个体微小、生境复杂、近缘种多,仅依靠形态学方法鉴定革螨及其若虫、幼虫、卵和残体的种类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常用于螨类鉴定的分子标记主要包括线粒体基因和核糖体基因[8]。其中,18S rDNA是真核生物染色体上编辑核糖体小亚基的基因,此段序列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在螨类的物种鉴定和分类中起到重要作用。刘成倩[17]等根据18S rRN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判断江苏某蛋鸡场发生的体外寄生虫感染为鸡皮刺螨引起,为探索出适于诊断鸡皮刺螨病的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王德印[18]在基于核糖体RNA基因对甲螨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中,获得的18S rDNA部分序列长度为547~550 bp,仅有约4 bp的差异,说明螨类18S rDNA序列高度保守。

本研究对基氏蠊螨18S rDNA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并与GenBank中蠊螨属18S rDNA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螨的A+T含量均大于G+C含量,均表现出A/T偏向性。473个碱基位点中共存在7个碱基变异位点,变异位点数量占该段序列的1.48%,进一步说明螨类18S rDNA序列高度保守。将本实验所获得的基氏蠊螨18S 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蠊螨属18S rDNA基因序列比较发现,基氏蠊螨与Blattisociustarsalis和Blattisociuseverti分别有98.73%和98.94%的相似性,且进化树显示3种蠊螨聚为一支。因此,18S rDNA可用于基氏蠊螨的鉴定,是对基氏蠊螨分子鉴定方法的补充。此外,本研究在数据库中上传了基氏蠊螨的基因序列,为鉴定蠊螨属的近缘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核糖体形态学变异
核糖体成熟因子RimP、Era和RimJ的研究进展
变异危机
核糖体生物合成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变异
例析翻译过程中核糖体移动方向的判断
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和大脑前动脉分叉的几何形态学相关性研究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变异的蚊子
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对常见血液病诊断的意义分析
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在转子失衡识别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