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空间

2021-04-28 04:19
人力资源 2021年2期
关键词:砖头职场高管

“抱恙,竟需卧床数日,良药苦口,针剂加身。又逢金主催稿,强撑起身,全靠一股仙气码字交工。”朋友杨怡深夜发圈,这位“网络流量作家”又病倒了。我给其留言,劝她保重身体。她回复:“若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把自己逼得才华横溢。”惶惶的气氛弥散在指尖。

近年来采访过不少女高管,我从不问这样的问题: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因为这是个伪命题,没有的事儿。

“这个可以有。”一位五星级酒店女CEO这样告诉我。“人生就像三体世界,第一空间是工作,第二空间是生活,第三空间是平衡。”

职场精英若死磕业绩,那必是“磕死”战场,马革裹尸。若只做我爱我家的宝妈,饿了也只能叫“餓了么”。工作和生活之外,还需第三空间搞搞平衡。

“哼!说得容易。”我心里不屑。

真正的高效人士都有各自独立的空间。王石有登山的空间,马云有练太极拳的空间,宁高宁有诗友的空间。他们认为,让心灵透气就能避免身体透支。

有道是自在喜悦,赢得通透。古代先贤多是职场人,他们在官场受阻或被贬的空窗期,在各自的圈子里用“备胎”轧出的光泽反倒青史留名。就像苏东坡,从高管到美食家,在“出圈”与“破圈”中,出彩副业人生。

“嗨,别扯远了,大V们自是赢家通吃。还是接点地气儿聊聊打工人吧,抱起砖头没法抱你,放下砖头没法养你,想在第三空间搞平衡,可能吗?”

上帝为每一只笨鸟都准备了矮枝丫,任何鸟儿都可以在上面一展歌喉。仅靠手机记录做饭吃饭,就能在直播平台上成为网红,谁能料到哪片云彩能降雨?工作和生活的连接处,连一个吐故纳新的接口都没有,那还不蒙圈?”

我有一个朋友弄了一家电商公司。一群95后员工叽叽喳喳不停。他们不懂引流,不懂话术。既然不懂,朋友就带大家放飞自我,结果一年后做成千万流量平台。有猎头想挖这些95后,你听这些员工怎么说:老板给我“思无定式”的空间,这里好玩儿!

把快乐带进工作和生活中,这是人企合一的思维。那些打着人性关怀旗号的企业,还搞“外儒内法”那一套,什么愚忠洗脑、打卡考勤,企业文化丝毫没有时代的印记。

如果员工能在企业里发现第三空间,从“打客场”变为“打主场”,这才是优质的能量资源配置。还是杰克·韦尔奇说得好:工作与生活没有平衡,只有选择。

猜你喜欢
砖头职场高管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捡砖头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