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利出一孔

2021-04-28 00:36罗海峰
人力资源 2021年2期
关键词:管理者绩效考核考核

罗海峰

《史记·夏本纪》记载:“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计功的“计”,就是对贡赋的征收进行计算与考核,“会稽”,会计也,“稽”是稽查的意思,也含有绩效评价的成分。可见,绩效管理,自古有之。但近年来,大家对绩效考核的争议不断,反对声四起,他们认为绩效考核破坏了员工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微软、通用电气、德勤等公司也相继取消了绩效考核和强制排名。但也有很多人认为,绩效考核作为一个管理工具,关键看企业怎么使用,方法得当还是会起到预期的效果。雾里看花,越看越花,正如《焦点访谈》的节目方针“让事实说话”,下面我们通过两个案例来分析绩效管理存在的误区:

案例1:让老板左右为难的年终奖

A公司是一家民营制造企业,为提升组织和个人绩效,公司将中层及以上管理者年度工资的50%作为年终激励部分,平时月度只发放50%,年终部分与公司效益及个人绩效系数挂钩,个人年终奖总额=年终基数*公司效益系数*个人绩效系数,并规定公司利润低于80%时公司效益系数为0。

结果这一制度实施后,老板陷入了两难:当公司效益好时,每个人都能得到丰厚的年终奖,员工皆大欢喜,但老板又感觉总额过高,很多人搭“顺风车”,所以要打个折扣;当公司效益不好时,会造成公司效益系数为0,也就是每个人都没年终奖,但因为年终占比过高,老板担心优秀员工流失,所以也会考虑给大家进行补偿。

这样一来,不管公司效益如何,其实员工年终实际拿到手的奖金相差不大,所以实施几年后,大家对这个绩效考核制度都不以为然了。

启示: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提升组织绩效,做好薪酬结构规划是绩效管理的前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固浮比,一般级别越高,浮动部分占比越大,基本工资与岗位相关,绩效工资与个人绩效结果挂钩,奖金与组织绩效是否达成相关。

案例2:制定年度目标变成了“内部博弈”

B公司是一家互联网电商集团公司,每年末老板都要和各公司总经理共同讨论第二年的主要目标。因此,每年11-12月一场“博弈大戏”就会如期上演,各公司都会把明年公司面临的各种不利情况向老板倾诉,要求尽量调减年度经营目标,因为集团对各公司运营的实际情况不是十分了解,到最后不管合不合理,都是老板“一锤定音”。这样一来,造成“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哭穷”的公司拿到了较低的目标,往往轻松完成,比较实在的公司因为定的目标过高,反而变成了业绩“困难户”,经常完不成任务,导致各公司都不追求高目标,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启示:企业战略说到底就是“增长和增长方式”,同样,企业绩效考核的本质也是业绩增量,通俗讲就是“一起把蛋糕做大”,所以在制定绩效目标时大家要三看:一看行業,行业平均增长率是多少;二看对手,主要竞争对手确定的增长率是多少;三看自己,近三年我们的增长率是多少。三看后综合分析增长机会,基于此制定组织绩效目标和行动计划。

那么,绩效管理这些误区该如何解决呢?以下三点供大家参考:

●明确基础:做好薪酬结构规划

很多企业绩效管理存在误区,把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奖金混为一谈,随意拿出一部分进行绩效考核,无法分割的结果是,到最后哪怕绩效很差的员工也会得到奖励,因为员工认为这是工资的一部分,是他应得的。另外也有一些企业表面上看着有绩效管理,实际上大家的结果相差非常小,基本是平均主义、大锅饭。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绩效管理做“无用功”,名存实亡,做好薪酬结构规划是实施绩效管理的基础。

因此,首先要进行合理的薪酬结构规划,分清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奖金,基本工资要符合法定要求,人在岗就要发放;绩效工资和工作绩效挂钩,职位越高这部分占比越大,考核系数根据公司文化等情况进行设计,一般分SABCD五个等级;奖金和组织绩效挂钩,目标达不成是没有的。在平台型组织中,有管理学者把薪酬分为三部分,即基本酬、对赌酬和超利分享,也是让员工很清晰哪部分是固定的,哪部分是浮动的,哪部分是额外超预期才有的奖励。

●达成共识:管理者是绩效管理第一责任人

绩效管理是HR六大模块之一,很多人误认为HR是绩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所以一旦发生绩效问题,HR就成为“背锅侠”。事实上,组织中每一位管理者都是绩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因为绩效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绩效,而组织绩效是由管理者完成的。而HR主要是对管理者起支持作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实现组织绩效。所以各级管理者只有达成了这个共识,推行绩效管理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推进措施:四步法完美促成落地

1.策划要先行

企业战略确定后,首先通过战略解码输出战略地图,然后运用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确定公司的组织绩效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各部门根据公司组织绩效目标确定部门的组织绩效目标,各岗位根据部门组织绩效目标确定个人绩效目标。

在确定目标过程中,一般运用SMART工具,能量化的进行量化,不能量化的进行流程化或定性化,具体目标值可参考行业、竞争标杆、前三年历史数据等进行综合确定。目标确定后,要制订行动计划,重要目标预算要给予倾斜,以支撑目标的实现。

另外,中层以上管理者除了KPI(定量)外,还应有年度关键任务考核项(定性),以达到长期和短期工作目标的平衡。

2.辅导是关键

优秀的管理者都是“好教练”。绩效目标确定后,作为管理者要对下属的执行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辅导,主要通过各类报表、周会、月会、关键项目节点小结等途径进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对于新人或岗位变动的人员要更加关注,提供及时的反馈,下属表现出色时要即时进行表扬和奖励,表现有差距时,要和下属一起分析问题,制订改进计划。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管理者还要特别关注与绩效相关的环境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对原订计划造成了严重影响,但也可能存在新的机遇,这时就不能僵化地再按原计划执行,要及时分析内外部环境,根据分析的结果,适当更新目标和行动计划,确保企业转危为机,实现可持续增长。

3.反馈促进步

一个考核周期结束,要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首先是“考”,主要指量化的部分,这部分相对比较简单,可通过计算得出结果; 其次是“评”,主要是针对关键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行为的评价,并关注完成工作过程中所展现的行为,是否符合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要求。相对而言,价值观的评价对于管理者的要求更高,很容易有主观倾向,解决的办法,一是标准要足够清晰;二是经过反复培训后基本达成共识;三是评分要附有事例佐证。

考核结果初步得出后,还要进行绩效校准,一般分层级自下而上,逐级校准,每一层的校准会议,都应有该层级的负责人、他的上级、HR参加,在阿里叫“ONE OVER ONE PLUS HR”,最后到公司层级审定确认,形成结果。

考核結果确定后,管理者要及时和下属进行绩效面谈,特别是绩效结果不合格的员工,对完成好的予以肯定,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员工后续的努力目标提出要求,并制订个人改进计划。

4.应用是王道

薪酬:一是应用在考核周期内的绩效工资,二是当年度的绩效结果可与当年的奖金系数挂钩,三是年度的绩效结果对明年调薪产生影响。

培训: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识别薄弱项,并分析哪些可以采取培训来解决。

晋升:比如应用于任职资格体系,一是直接把绩效结果作为申报条件,二是可以把绩效结果作为一个评价项目。

评优:可以规定比如年度考核结果B及以上才有资格评优评先。

调动: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如果属人岗不匹配,可以进行调岗。

任正非说过:“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管理竞争,企业的活力除了来自目标的牵引、来自机会的牵引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利益的驱动,企业的经营机制说到底就是一种利益驱动机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公司持续发展本质就是组织绩效的不断提升,企业必须审视自身实际,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把全体员工的行为导向为客户创造价值,导向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导向团队,从而“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希望下一个行业领导者,下一个追求管理蓝海者,就是你。

作者单位 浙江万丰奥威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管理者绩效考核考核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