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分娩风险预警与防控

2021-05-06 08:56柳国锁郭启勇孙亚琼钱军吴心华
畜牧与兽医 2021年5期
关键词:围产期犊牛母牛

柳国锁,郭启勇,孙亚琼,钱军,吴心华*

(1. 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0; 2. 宁夏贺兰县农业农村局,宁夏 银川 750000; 3. 陇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 陇南 746000)

规模化奶牛场经营面临的风险很多,主要有:奶业行业的不稳定、牛奶拒收、牛奶收购价格低于生产成本、奶牛发生疫病、人员流失和资金断链等,其中分娩奶牛死亡、发病、淘汰、新生犊牛死亡是最主要的问题。规模化奶牛场高效管理的核心是稳定,对于成年奶牛来说,分娩是奶牛生产周期中最不稳定的环节,是奶牛发病率最高、死淘率最严重的阶段,给牧场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做好奶牛分娩风险的预警是提高奶牛健康程度、降低奶牛死淘率的最主要的环节。本文通过调查围产期奶牛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原因、病例实践与分析,总结出奶牛预产期前1周分娩风险预警技术和干预方法、产后保健和主要疾病防治方法,供牧场一线兽医参考。

1 奶牛分娩期及新生犊牛疾病临床调查

奶牛分娩过程一般经历开口期(4~6 h)、胎儿排出期(2~4 h)和胎衣排出期(8~12 h),共计约24 h。在进入产程前的72 h,激素和神经发生剧烈的变化,逐渐形成分娩条件,奶牛产后约96 h恢复正常[1]。近3年对宁夏地区规模化奶牛场恒源林、启鑫田、优牧源6 000余头围产期奶牛和犊牛跟踪调查,统计出奶牛围产期和新生犊牛主要疾病的发病率,详见表1、表2。

表1 奶牛围产期主要疾病发病率 %

表2 新生犊牛主要疾病发生率 %

1.1 头胎牛分娩常发疾病

头胎牛分娩常发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综合征、难产、胎衣不下、子宫出血、产道损伤、疼痛、腹泻、产后败血症、真胃变位、酮血病、干物质采食量低等。

1.2 经产牛分娩前后常发疾病

分娩前常发疾病有:妊娠毒血症、产前肥胖(BCS(体况评分)>4.0)、产前瘫痪、阴道脱出等。

分娩中常发疾病有:难产(子宫扭转、子宫颈口开张不全、胎儿性难产)、胎儿损伤,产道损伤、产道感染、子宫出血等。

产后常发疾病有:子宫脱出、产后瘫痪、胎衣不下、真胃移位、酮血病、腹泻、子宫炎、乳房炎、前胃迟缓等。

1.3 新生犊牛常发疾病

新生犊牛常发疾病有:犊牛早产、产死、犊牛拉伤、犊牛窒息、犊牛传染性腹泻、犊牛传染性肺炎等。

2 奶牛分娩前后发病原因

2.1 分娩应激

围产期奶牛在合群、日粮改变、环境改变、分娩情况下发生分娩应激[2],这些分娩应激可分为正应激和负应激。分娩正应激是指奶牛经过分娩适宜刺激,顺利完成分娩,母子平安,母牛仅仅出现疼痛、脱水、酸中毒、能量负平衡,胎衣排出后4 ~24 h恢复正常,不会发生严重疾病。分娩负应激是指奶牛经过异常强度的分娩刺激,诱发母牛疾病和犊牛疾病。受分娩刺激,神经内分泌急剧变化、干物质采食量降低、免疫抑制、产道损伤、物质代谢障碍,导致机体细胞萎缩、变性、坏死,会造成奶牛体内严重的氧化应激[3]。实践证明奶牛分娩发病率最高,尤其是肥胖奶牛、老牛在热应激下分娩。

2.2 诊断错误

奶牛在分娩前1周会出现临床预兆,需要兽医做分娩风险的预警。但牧场往往缺乏此阶段预警诊断技术,以致临床兽医不能及时辩证、及时诊断、正确干预,从而错失最佳治疗机会,且多数牛场围产期护理不到位,加剧了分娩危险的发生。

2.3 接产错误

奶牛分娩期疾病与正确的助产理念、助产技术熟练程度有关。生产中,对于产前正常牛,要提倡自然分娩,尽量确保85%以上的母牛自然分娩。如果提前助产或上手助产,都会造成分娩损伤甚至难产、胎儿拉伤致死,母牛产道损伤、感染、剧烈疼痛,诱发代谢紊乱、营养代谢病等发生[4]。

2.4 产后判断错误

奶牛产后,兽医要第一时间对分娩奶牛做出风险评估,确定分娩奶牛属于正应激状态,还是负应激状态。正应激状态牛,按照常规灌服、注射程序适度保健;但是对于负应激状态的分娩牛,要逐头诊断,及时给予输液、止疼、抗应激等对症治疗,解决分娩奶牛急性低血钙、疼痛、休克等,只有在这一阶段解决奶牛微循环障碍才能阻止代谢继续紊乱,才能采取程序化灌服保健。牧场兽医产后判断错误,会贻误预防和治疗的最佳机会,造成奶牛疾病加重甚至死亡。

2.5 产后保健中毒

产后保健要做到适度、适量,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要确保药物质量和药物的正确配伍,严格禁止灌服药物过量,禁忌“画蛇添足”。产后保健药物过量常会造成药物中毒,引发瘫痪、死亡或者慢性蓄积性中毒,引发失明等副作用。

3 奶牛产前与分娩风险预警

3.1 分娩前高风险奶牛的临床预警

奶牛产前分娩风险临床预警技术是指通过分析奶牛产前临床特征来判断奶牛分娩前、分娩中和分娩后可能发生疾病的一种预判技术,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发现,奶牛产前疾病信号与分娩前、中、后风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3)。

临产前对奶牛进行程序化监测,包括:①妊娠毒血症,产前肥胖(BCS>4.0);②产前瘫痪;③奶牛产前后肢频繁跺蹄,走路摇摆,后退、站立不稳;④6岁3胎以上的老牛;⑤产前瘤胃空虚、左侧肋弓隆起;⑥产前腹围异常膨大;⑦产前腹下乳房严重水肿;⑧产前奶牛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粪减少、腹痛明显;⑨阴道脱出;⑩发烧。同时做好体况评分、运动评分、瘤胃充盈度评分、精神状态评分。根据这些监测可以起到提前预测分娩风险,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可降低难产和产后疾病发病率(表4、表5)。

表3 奶牛产前疾病信号与分娩前、中、后风险相关性

表4 奶牛产前疾病信号与风险预警

表5 奶牛产前分娩风险预警与干预方法

3.2 奶牛分娩前监测预警技术

体况预警: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体况评分3.25~3.5正常;体况评分大于3.75存在低风险;体况评分大于4.0存在高风险。

血钙预警:奶牛低血钙早期预警评估方法:奶牛分娩前后3 d尾静脉采血,测定血Ca2+、Mg2+、K+、P3+水平,血浆Ca2+浓度与Mg2+、P3+成高度正相关,血浆Ca2+与K+不成正相关。产前血浆Ca2+≤2.11 mmol/L,血浆P3+≤1.80 mmol/L,奶牛产后容易发生低血钙;产后血浆Ca2+≤2.0 mmol/L,容易发生亚临床型低血钙;产后血浆Ca2+≤1.4 mmol/L,容易发生临床型低血钙[5]。

尿液pH值预警:产前4~7 d尿液,尿液pH≥8.0,容易发生产后低血钙;尿液pH值6.6~7.5,一般不发生产后瘫痪;尿液pH值为6.0~6.5,不容易发生产后瘫[6]。

血糖预警:血糖标准4~7 mmol/dL,大于2.5 mmol/dL,血糖值正常,说明干物质采食量能够满足需求;血糖值低于2.5 mmol/dL,说明出现低血糖现象。

血酮值预警:产犊前9 d到2 d血酮评估,血酮值大于0.6 mmol/L的比例大于30%,牛群存在较大风险。详见表6。

表6 产前血酮值与产后风险

3.3 分娩过程中风险预警

凡是分娩过程中上手助产的母牛、难产的母牛、剖腹产的母牛、阴道阴门撕裂的母牛、产道出血的母牛、羊水异常的母牛、生双胎的母牛、胎儿体重超大(50 kg)、胎儿死亡,出现以上症候的分娩母牛属于高风险疾病牛,产后第一时间都需要治疗、观察、产后灌服保健。

4 奶牛分娩风险防控措施

分娩风险防控的原则是建立奶牛严格分群管理,体况控制系统,建立分娩风险预警体系,加强分娩前对病牛干预治疗,建立奶牛分娩期制度,加强产房护理级别,建立奶牛产后适度保健体系,谨防产后牛过度保健中毒,建设干奶牛免疫与犊牛断奶免疫体系。重视兽医群发性普通病精准诊断治疗的培养。

4.1 分娩高风险牛产前干预法

进入围产期分娩都属正常,帮助启动分娩、预防分娩失败、终止妊娠是解决妊娠毒血症最理想的办法,正确利用分娩周期的激素变化规律,采取输液启动诱导分娩。

分娩前异常牛启动诱导分娩,建立奶牛分娩期。奶牛分娩中发生了分娩正应激,产后1~4 h,最多1 d,多数牛会迅速恢复,实现母子平安。

分娩前异常牛常用的药物有氢化可的松、前列腺素、地塞米松。操作程序为:隔离—促进分娩—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缓解症状—产前灌服营养+健胃轻泄—诱导分娩。

4.2 围产期精准管理

妊娠后期是胎儿迅速生长的阶段,要逐渐增加营养物质,增加维生素、钙、磷和其他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含量。到围产前期,即分娩前2~3周,要降低日粮中钙的含量,增加日粮瘤胃功能促进剂,干物质采食量(DMI)维持在11.5~13.8 kg。分娩前1周进行临床检查、监测体温、反刍、运动,对有症状的牛进行隔离、治疗、缓解症状、促进分娩。产前1周和产后1月内,隔日检测尿液pH值、血糖值、血酮体。凡测定尿液为碱性、血糖值过低、血酮体偏高者,应及时补充钙元素、葡萄糖溶液进行治疗,尿液pH值偏低、血糖过高者,要及时输液维持四大平衡。奶牛分娩后3 d每天喂给温热、充足的产后保健液,以起到暖腹、充饥及减少真胃变位的作用,也有利于体况恢复和胎衣排出。分娩后消化机能差、食欲低,在日粮调配上要加强适口性,以刺激食欲,保证饲料营养、全价同时,要提供10 cm长的优质牧草,促进瘤胃机能。

对于围产期低血钙奶牛:饲喂日粮阴离子盐技术或低钙日粮;肥胖牛:日粮瘤胃功能促进剂、烟酸、氯化胆碱、酵母培养物、保增乐、莫能菌素、过瘤胃蛋氨酸等;胎衣不下:饲喂干奶、围产期预混料,干奶期注射维生素ADE;分娩前异常牛:促进(诱导)分娩术;分娩应激综合征奶牛:青年牛与经产牛围产分群,控制合理密度,热应激防控,提高干物质采食量。

降低犊牛死产技术:防止发生黏膜病毒病、布病、能量负平衡、低血钙、宫缩无力、混群饲养和干物质采食量不足,控制饲养密度和热应激。

难产预防技术:自然分娩,减少应激,科学助产。

4.3 产后适当保健

清洗外阴,临床产道检查、胎衣和初乳收集与贮存;注射止疼针+抗生素(氟尼辛+盐酸头孢噻呋);灌服营养包(电解质、水、丙酸钙、丙二醇、小苏打、健胃剂);注射催产素、灌服益母生化散;注射前列腺素(PGF2α)及其类似物 0.4 mg。

4.4 及时治疗患病母牛

对于不准产双胎牛、产大胎牛、胎位不正牛、产畸形胎牛、产力不足牛、产死胎牛、胎衣不下牛、产后瘫痪牛、犊牛死亡的风险母牛出产房。对于出现真胃变位、子宫炎、酮血病、瘤胃酸中毒、乳房炎、蹄病、持续发热、食欲不振、瘤胃空虚、粪便异常的风险母牛需经过治疗达到康复标准,完成子宫净化,每天干物质采食量大于15 kg,每天泌乳量达到23 kg,泌乳曲线只增不减,没有明显的停止,精神良好,瘤胃充盈度3分以上,乳房充盈度3分以上才能出产房和病牛圈。

综上,做好奶牛分娩风险预警工作十分重要,有助于提前预防奶牛疾病发生。奶牛分娩前72 h、分娩中24 h、分娩后72 h,共计168 h为奶牛分娩预警防治的关键时期。管理人员要重视奶牛分娩的168 h,促进分娩、预防分娩应激、产后适当保健和及时治疗病牛,即可降低犊牛和分娩母牛的死淘率,帮助母牛产后恢复,为后续的泌乳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围产期犊牛母牛
母牛的分娩与接产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补血生乳颗粒对SD大鼠围产期毒性
围产期时间定义
围产期胎膜早破与生殖道病原菌感染的分析
一列犊牛消化不良性腹泻的诊治
犊牛腹泻的发生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