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德育探索

2021-05-06 14:50宦宗来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葫芦丝育人德育

宦宗来

丹江口市石鼓镇完全小学坐落在巍巍武当北麓,浩浩汉水北畔,与美丽的国家4A级风景区太极峡比邻相望。这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大部分为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的监管,许多孩子的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存在诸多问题,学校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结合农村教育实情,在日常工作中以德育为首,积极开展多种活动,促进乡村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活动育人,葫芦丝吹开梦想花

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学生用葫芦丝齐奏国歌,歌声响彻校园上空,国旗在气势磅礴的音律中冉冉升起,全体师生浓浓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课余时间,走廊内、楼道口、操场上、花台边,时有孩子们自由演奏葫芦丝的身影……

近年来,学校本着尊重学生天性、寓德育于活动的原则,于2018年开展了葫芦丝特色教育活动。葫芦丝易学、易懂、好吹、好听且易携带,其乐音飘柔似水、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学校建立了完备的葫芦丝学习激励机制,全体师生都积极学习葫芦丝。葫芦丝的吹奏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音乐知识,提升艺术素养,还能享受学习葫芦丝的成功体验,让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在葫芦丝曼妙的音律中润物有声地得到教化。

六年级学生白奥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孩子性格内向、孤僻自卑。2018年学校成立葫芦丝社团后,白奥加入葫芦丝社团并刻苦练习,吹得特别好,同学们都叫他“葫芦丝王子”。2020年元旦,在丹江口市教育系统的艺术展演活动中,白奥领奏的葫芦丝曲《映山红随想》获得了全市一等奖,他也拥有了从未有过的鲜花和掌声。从此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阳光自信,学习成绩跃进班级前列,还被评为“进步之星”和“学习标兵”。

葫芦丝吹开了这群孩子的梦想花,学校以葫芦丝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让孩子们的天赋在活动中得以展现。目前,依托少年宫建设,学校还开展心理健康、篮球、足球、乒乓球、电子琴、古筝、书法、绘画、手工刺绣、科普阅读、播音主持、文学欣赏、英语口语、环境保护、生命安全等活动项目,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美术学科的手工刺绣、音乐学科的葫芦丝、体育学科的足球、篮球、曳步舞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通过阳光体育运动、“两操一课”、运动会、艺术节和各类社团活动,搭建活动育人的广阔平台,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

制度育人,人人潜能受激发

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规范学生的语言行为,学校大力实施养成教育,出台了《石鼓镇完全小学一日常规点赞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中落实德育。学校管理干部每周轮流带班,带领值周教师和值周学生对照《细则》逐项点赞落实,在每天大课间时段公告前一天的《细则》落实情况,以此不断修正不好的思想和言行,营造崇真、向善、至美的育人氛围。

近年来,学校还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了一支“师德高,理念新,能力强,业务精,善合作,勇创新”的教师队伍。大力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成长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学校拟定了《石鼓镇完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开辟教师职业道德大讲堂阵地,提升师德修养,大力开展师德师风自查自纠大评议活动。同时加大“优师工程”力度,最大效度地发挥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并请市级名师到学校开设“优师讲坛”,以优师为龙头,引领带动学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通过制度激励和内部挖潜,建立了一支能够服务学校教育发展大局的教师团队,先后培养了省、市、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新秀、首届名师、教学能手10余名,占全体教师总数的30%。为拓展德育途径、丰富德育内容、提升德育实效、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在学生层面,突出德育自治,强化学生自主管理。学生都是教育者,发现在道德品行方面表现突出的人和事,他们就用文字记载下来,并搜集图片资料,由值周教师汇总,每周在国旗下讲话中集中学习宣讲。

同时,学校遵循教育学生必先教育家长的协同育人思想,每月举办一次家庭教育讲堂活动。五年级(2)班的家长伍敏非常关心孩子,可是不懂如何教育孩子,一度让亲子关系十分紧张。自学校开办家庭教育讲堂后,她的教育观念有了转变,变得科学、民主,孩子也变得懂事理、会学习、爱生活。家长的积极参与,对学生心灵的塑造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注入了鲜活元素。如今,在良好的制度保障下,全校形成了“人人育我,我育人人”的良好育人氛圍,德育效果日渐凸显。

文化育人,校园无处不课堂

每天早上8点,琅琅读书声在校园响起。《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诗经》《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读物,在一声声诵读中如春雨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午间是学生学习书法的时间,一笔一画中,培养孩子们持之以恒的精神;课前三分钟唱奏两首歌,第一首是葫芦丝齐奏《国歌》,第二首是全班齐唱选学的歌曲,孩子们在歌声中快乐学习,“歌声”也育人。

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时段都应该是接受德育的好时机。为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学校积极创设德育环境,让“崇德尚学”的校园文化在全体师生中润泽于心、外化于行。

走进校园,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者精神、校风校训等标语赫然映入眼帘,每个墙壁都成了“教育者”。学校通过“明德楼”“明志楼”“明礼楼”将道德、励志、礼仪文化分别呈现。孩子们还在自己座位上放置一张自己最崇拜的励志人物图像,与伟人为伍,从而让墙壁文化落地,让学生在学校浓浓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精神得到升华。

学校坐落在国家4A级风景区太极峡腹地,本土太极文化浓厚,打太极已成为学校常态化的一日活动。每当大课间,太极音乐响起,全体师生按照太极拳势,或“圆”,或“匀”,或“中”,或“连”,或“柔”,形神合一,在太极拳的修炼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培养了学生刚柔并济的精神气节,树立文化自信。在武当武术竞赛活动中,学校选派的60名学生组成的太极拳团队荣获全市一等奖。

文化育人处处彰显。在食堂,孩子们就餐排队,不吵不闹,讲文明、守礼仪,各自清理餐桌,分工清扫地面,碗筷自己洗刷,自觉节水、节电、节粮;在寝室,以“德”“礼”“竞”“静”“雅”为主题的文化布置,营造了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学校将继续在乡村孩子们心中播撒道德的种子,努力将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明白事理、增长智慧、拥有特长”的适应未来发展的阳光少年。

责任编辑/李慕绚

猜你喜欢
葫芦丝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浅析葫芦丝艺术的发展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回响葫芦丝之声,探寻小学音乐葫芦丝有效教学方法
我迷上了葫芦丝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