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九年一贯制优势实现小初教育良好衔接

2021-05-06 14:50晏汉生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初学段学校

晏汉生

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对整个义务教育段的课程进行了总体设计,很明显,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但学生在小学毕业升入初中的时候,面临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的迥然不同,往往会出现一段时期的不适应。因此,做好学生小学升初中的衔接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学段间的有机过渡,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业规划制定、健康心理养成意义重大。所以,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充分挖掘、发挥其优势,探索实现小初教育有机无缝衔接的高效途径,尤为重要。

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衔接教育中的优势与困境

九年一贯制学校具有打破小学和初中界限的天然优势,从国家层面来说,是有明确的政策导向的,这是一种政策支持。

2012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初中高中分设办学,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要求:“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面试就近入学具体办法。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对义务教育整体性的强调以及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的高度重视。

九年一贯制学校对于实施义务教育的整体性、优化小初衔接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更大程度上保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连续性。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一定会把整个九年的义务教育纳入整体工作范围。其次,学生在九年一贯制学校里完成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他们对校园文化和教育环境会更加熟悉,容易适应,当他们从小学升入初中,在同一所校园,可以更大程度地避免由于环境变化带来的陌生感、焦虑感。第三,学校教师团队对学生会更为熟悉,有利于纵向了解学生不同学段的学情,采取针对性的教育策略。第四,按照国家规定,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会在本校直接升学,免除了升学择校的顾虑,必然会减少一些功利性的课业负担。

要想真正实现良好的小初衔接,九年一贯制学校也存在需要走出的办学困境。主要问题有如下表现:第一,尽管所有九年一贯制学校都开设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所有课程,但是,很多学校只相当于小学加中学的简单叠加,两个板块的资源和优势没有得到科学的整合,不能发挥整体性的优势。其二,由于现行评价方式小学和初中是不同的体系,让学校在整体管理上存在一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实现小初融合衔接的要求会大大降低,强行推进还容易引起学校的内耗,降低整体教育的效能。第三,很多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师长期承担小学教学,能够跨学段教学的教师为数不多,跨学段教学的机会也不多,更缺乏中小之间的连贯沟通。第四,很多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科研按照小学和初中分设,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分开教学教研,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共同深入探讨的学科话题,学校工作出现无形分割,而无法有机统合。这些都成为制约小学初中高效衔接教育的不利因素。

九年一贯制学校,要想实施有机融合的小初衔接教育,应该深入挖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克服一些困难,按照义务教育一体化的思路,寻找可行的应对策略。

九年一贯制学校实现小初衔接一体化的可行策略

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该运用自身学校结构的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整合并加以实施,针对有利于实施完整义务教育的目标,在学校规划、课程开设、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设计,从内涵层面消除小初两学段衔接的障碍,使学生在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生活环境、学习生活节奏等多方面实现平稳过渡,实现两学段的有机无缝对接。

应该树立并践行正确的办学观念。首先,九年一贯制学校更要有义务教育的全程视野,干部教师应该树立并践行全过程的绿色质量观念。作为学校管理者,对教育教学的评价,应该有整体的观念和尺度。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年级都对学生的培养质量负责,因此要重视学生的整体学习成长过程,而不是只重视基于分数表现的质量评估。

其次,要树立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学生观。全过程即全程育人。以整个九年义务教育为背景参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引导各个年级研究本年级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工作具有针对性,同时也要研究下一年级段的培养需求过渡,为学生后期学习成长奠定基础。全方位即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学习能力,适应身心发展的变化,做好学业规划,减轻学业负担。

构建利于交往和融合的校园文化。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该遵循共同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提倡并构建有利于交往和融合的校园文化,才能让诸如管理问题、课程衔接问题、群体关系问题、评价质量问题等在制度的框架内趋于良好地解决。构建有利于交往和融合的校园文化,要注重两个群体的交往和互助。其一,教师群体之间避免割裂为“小学”和“中学”两部分,需要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融洽的团队建设。其二,引领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良性交流和帮扶,倡导优质的“同伴教育”,为学生适应不同环境和学段、培养健康心理提供帮助。

(一)优化学校的组织管理评价体系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要着眼于学段间的融合和衔接,对现有某些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创新,尤其是教师培养、岗位设置、教师待遇、评价方式等方面要进行优化,尊重学段差异,充分体现公平原则。理顺不同学段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权利关系,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和具体目标,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体系,提高管理效能。把良好的制度环境建设作为学校健康发展、学生义务教育完整性的重要保障。

(二)推动科学合理的学校资源配置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除教学需要外,不应强行区分为小学和中学两个板块。提倡资源共享,探索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有利于学段间的融合和课程的衔接。学校的硬件资源,可以遵循开放共享的原则,教室、功能室、运动场馆、食堂、图书室、校园网络等,都可以实行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率。开发合适的跨年级跨学段的共享校本课程,供不同年级有相同兴趣的学生选修;开发系列化的递进性质的衔接课程,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学科内容和思维能力要求的变化,加强学生的持续学习力培养。探索部分学科教师交叉任教。学校要有组织地安排教师跨学段任教,比如,让五到七年级的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统筹安排,跨学段承担教学任务,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段和学科教学。

(三)坚持进行跨學段交流的教研活动

九年一贯制学校如果推行全方位、交互式的教学,将会极大地帮助学生学习力的培养,顺利实现跨学段的衔接。但这种全方位交互式的教学并不容易,需要坚持不懈有组织地做好跨学段的教研交流工作。

鼓励中小学教师都要熟悉中小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只有做到视野宏大、标准清晰,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信手拈来,巧妙运用。

鼓励不同学段教师相互交流学习。小学教师要学习中学教师的逻辑分析、课堂驾驭;中学教师也要向小学教师学习丰富活泼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经常性地相互交流教研还会让彼此之间形成良好沟通,取长补短,对学情的把握也更加充分。

把跨学段教师的培训纳入学校工作,有计划地让教师参加不同学段的培训,掌握最新教育动态,更新知识储备,加深对义务教育全程性的理解,更好地适应跨学段教育教学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具有完整性,小学段教育完成以后,能否高效衔接,尽快高质量适应初中的教育关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而,九年一贯制学校需要办学者有全局的视野和科学的管理,需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本着义务教育完整性的原则,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增强学校活力,优化体制机制,研究对策,精准实施,定能帮助学生实现小初衔接的高水平有机过渡,让他们共享优质的九年义务教育。

责任编辑/周小益

猜你喜欢
小初学段学校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我看到一只小黄狗(外一篇)
我看到一只小黄狗(外一篇)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学校推介
小初的火车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