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析 以写促学

2021-05-07 07:44耿玉凯

耿玉凯

摘要:在高中的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古诗词的比较鉴赏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以读促析,以写促学”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本篇文章就是结合实际,在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古诗比较鉴赏能力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分享经验,提出建议。

关键词:以读促析;以写促学;高中古诗词;比较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4-007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鉴赏文学作品,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有关知识和基本的方法,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的意蕴,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高中时期,培养学生的古诗比较鉴赏能力在语文的教学中是比较重要的,在考试中,古诗鉴赏方面的试题也占着一大部分的分值,古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文学素养和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要让学生学好古诗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相對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可以采用“以读促析,以写促学”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在赏析、创编,创作中。调动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比较鉴赏能力。

一、当前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

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还是会有一部分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主张学生进行死记硬背,教学的过程中,也会是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碰撞,学生理解不了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历程和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教课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会比较少,一般都是教师一讲就是一节课,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讲,不仅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也会比较辛苦,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2.忽视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

在古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会直接向学生灌输自己对于这首诗歌的理解,学生会对教师给的知识点进行背诵记忆,这样在让学生学习负担加重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并没有得到提高。学生对于古诗的鉴赏也只是短暂的记忆,做不到深刻的理解、鉴赏。

二、立足课堂:夯实学生古诗词鉴赏兴趣根基

1.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学生不爱学古诗、诗歌、文言文,说到底就是因为不理解,学生读不懂什么意思,时间长了,也就会失去学习古诗的兴趣,也就谈不上古诗对比鉴赏能力的培养了,教师在课上教学的时候,可以转变教学方式;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运用不同的课件,进行知识的新授;可以收集诗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对诗歌文化产生好奇;可以进行诗歌知识竞赛,对比同类型的古诗让学生展开辩论,从而让学生乐于沉浸在诗歌文化的海洋中。

2.在课堂上进行渗透

学生要想拥有古诗比较鉴赏能力,就要有一定的古诗知识基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进行古诗知识的逐渐渗透,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可以从古诗的类型、作者的表达情感,创作时诗歌中渗透的意境,等方面进行引导,为以后的比较鉴赏打好基础,这样在鉴赏的过程中,学生评价的语言,用词会更专业,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对学生进行渗透。

例如,学习王维的古诗《山居秋暝》时,古诗的内容是比较押韵的,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就可以感受到古诗的押韵,感受到音韵美,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学习杜甫的故事《登高》时,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感受到作者将个人的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写在这悲凉的秋景之中,感受到古诗中的抑扬顿挫。感受其不一样的韵律美。学生通过对这两首古诗的学习,可以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比较鉴赏能力。

三、以读促析:提升古诗词比较鉴赏能力

1.在朗读中赏析,读析结合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读促析,以写促学”这种教学方法也正符合新课标高中语文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以读促析,以写促学”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创作的过程中获取古诗的鉴赏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也在逐渐成熟,也开始会有自己的思想、计划,同时他们也会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创作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古诗对比鉴赏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进行诗词的赏析,诗词的赏析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重要部分,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培养,教师在让学生阅读赏析的时候,要先传授学生古诗鉴赏的基本知识。例如古诗的分类会有抒情、赠别、叙事、山水风景和以景寄情等常见的表达手法,常见的古诗词风格等,让学生对于陌生的古诗熟悉起来,在古诗赏析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给学生做好示范,教给学生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获取进步。例如在李清照《声声慢》一词中,可以先找出古诗词中的意象词:淡酒、秋风、北雁、黄花、细雨,然后再从这些意象词里来把握古诗的意境,孤窗—独守凄凉,梧桐—寂寞之感,细雨—愁绪无边,这一系列的意象,承载着满满的愁思,意象的叠加也是愁思的叠加,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出酒难消愁;风送雁声,增加了思乡的惆怅,然后再看古诗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联系作者的遭遇,所经历的漂泊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的“愁”情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教师在引导学生读诗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和轻重缓急的变化,凸显出这种深深的哀叹,这样学生对诗歌中意象与意境的把握也会更加深刻,从而很自然地体悟到诗人的情感。

2.感受古诗表现手法,领悟古诗意境

学生在掌握了一些鉴赏的理论知识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鉴赏的内容,也要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对比的时候,也要注意对古诗数量和质量的筛选,可以每个类型的古诗都选择三四首,这样学生在鉴赏分析种类上来说,会比较全面,也方便学生的对比鉴赏。

在阅读鉴赏时,也要注意古诗的表现手法,例如,在《枫桥夜泊》中,作者张继在文中运用了色彩的对比手法,“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通过色彩对比的手法,营造了一种冷清凄凉的环境,表达了诗人的孤单愁眠。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所有的景色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景物的搭配又和作者的心情搭配到了一起。

在古诗中,诗人常会借助各种类型的修辞手法对诗句进行表现。比较常见的修辞方法会有,比喻、夸张、对偶、拟人、反复等,掌握了这些修辞手法,就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例如《咏柳》一诗中,作者贺知章就用巧妙地运用比喻手法,将柳树比喻成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再用细叶,裁两个词,把柳叶的嫩,细长进行了描绘,把春风比喻成了剪刀。想法奇妙,学生在阅讀时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所以在鉴赏古诗的时候也要了解古诗词的修辞手法,这样才能对古诗词拥有正确的鉴赏技巧。

通过阅读,学生能感受古诗传达出的意境。意境是诗人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所要寄托的情感。学生真正的学习领悟是要在对古诗进行透彻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例如在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中,我们初步对这首诗的理解会是,这首诗描绘了登上鹳雀楼后所看到的景色,再进一步阅读赏析就会发现作者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激情。在进行透彻的阅读鉴赏后会感受到作者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升华,感受到人生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要有昂首向上激情。在反复阅读中,进行鉴赏,感受到古诗的意境。

四、以写促学:培育古典诗词文化素养

1.剖析诗词内容,进行创作

在阅读鉴赏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仿编、改写。适当地让学生进行创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古诗和对文学的喜爱,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与其让学生凭空想象,倒不如让学生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按照古诗的写作格式,进行创作、改编。例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或者是改编。在创作的过程中抓住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进行创作。也可以鼓励学生对课本以外的知识进行创作、改编。教师也可以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分享学生的创作、改写。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升学生对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比较鉴赏能力。

2.通过评写,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高中阶段的古诗词大多都是历代著名诗人的代表性作品,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对这些古诗词进行评写,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古诗词,为学生留下评写的任务。例如在学习《蜀道难》时,让学生写评述性文章,如《李白如何看待蜀道难》;在学习《诗经》时,让学生写评述性文章,如《女性人物形象》等,通过学生的评写,进行以写促学。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自习课时间对学生的评写内容进行交流分享,对学生评写的内容进行比较赏析和评论,大家可以各抒己见。

“以写促学”体现了读和写的内涵,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古诗的内容还进行了创作和表达。这种教育的方法会更加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古诗比较鉴赏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伟大,在创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阅读的时候,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作为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选择语言优美、蕴含传统文化的教材,让学生进行赏析、阅读,让学生在鉴赏、创作、分享交流中,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比较鉴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蒲文婷.高中生古诗鉴赏的审美体验与能力培养[J].中学语文,2017(18):32-33.

[2]凌一维. 教给学生古诗鉴赏方法  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能力[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3]周玉芳.以写促学,换个角色学古诗——提升高中生古诗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J].语文教学之友,2020,39(8):38-40.

[4]张增南.关注技法  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能力——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方法应用探析[J].广西教育,2016(30):127+135.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山东 青岛 266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