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血清TNF-α、VEGF、bFGF水平的影响

2021-05-08 11:09
关键词:栓塞原发性肝癌

王 蕾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介入肿瘤科, 四川 成都 610300)

原发性肝癌属于恶性肿瘤常见类型,由于该癌症在早期时,其症状表现并不显著,往往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接受手术治疗的概率较小,因此需接受肝动脉介入治疗[1]。近几年,经导管肝动脉栓塞(TAE)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常见的两种介入术,其中TAE应用相对广泛,但TAE术后,栓塞剂会沉淀于肝组织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中,引起肝组织缺氧、缺血,加重肝功能损伤。相比之下,TACE方案可使药物在肿瘤组织的局部浓度明显增强,避免全身不良应激反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2]。本研究旨在探讨TACE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31~65岁,平均(48.23±4.18)岁;肿瘤直径5.48~11.82 cm,平均(6.87±1.34)cm。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30~65岁,平均(48.36±4.24)岁;肿瘤直径5.43~11.87 cm,平均(6.76±1.31)c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参照《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无手术指征,接受介入术治疗者。排除标准:依从性差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中途退出治疗或研究者等。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影像指导下行介入治疗,穿刺均选择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于股动脉留置5F-RH导管,尽量将导管插入变异肝动脉或者腹腔干,然后予以动脉血管数字减影造影检查,通过检查明确肝癌病变的位置、大小等情况,同时了解有无动静脉瘘、静脉瘤栓等情况,然后再予以介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TAE方案,经5F-RH导管实现肿瘤供血动脉的超级选择,若癌变仅在肝脏某叶或某段,则选用微导管实施,配合肿瘤、肝功能血供等情况,结合影像技术透视监视指导,完成碘化油栓塞治疗,最后选择适量自制明胶海绵增强栓塞效果,利用复查造影肿瘤染色消失或者主干存在等来判断是否有效。观察组患者应用TACE方案,介入治疗前,详细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灌注化疗药物选择亚叶酸钙注射液(广东岭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261,规格:100 mg/支)静脉滴注,第1~5天,0.1 g/次;5-氟尿嘧啶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93,规格:0.25 g/支),第1~5天,500 mg/次,微量泵注22 h;奥沙利铂注射液(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347,规格:100 mg/mL)第1天,135 mg/次,静滴2 h;表阿霉素注射液(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496,规格:50 mg/支)静脉滴注,第1天,50 mg/次,4种药物联合处理,经固有动脉或左右动脉穿刺化疗,灌注时间30 min。之后,采用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操作方法与TAE相同,但不同之处在于,栓塞剂为化疗物和碘化油的混合乳剂。治疗后7 d,两组患者均完成血常规检查与肝肾功能检查,若肝功能相关指标恢复至参考值2倍内,可出院。两组患者间隔30 d或45 d进行1次介入治疗,但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延长间隔时间。从患者第1次介入治疗后,随访2年时间,调查随访期间患者的生存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临床疗效,参照《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3]中的疗效判断标准:治疗后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CT检查无肿瘤,维持时间>1个月为显效;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CT检查可见肿瘤明显缩小为有效;治疗后症状未见改善,CT检查肿瘤未见缩小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血清TNF-α、VEGF、bFGF水平,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并发症情况,包括骨髓抑制、发热、切口感染、腹痛等。④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2年的生存质量,选择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4]标准评价治疗后生存质量情况,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以(±s)、[例(%)]表示,两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与χ2检验;多时间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80%、68.2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血清TNF-α、VEGF、bFGF水平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清TNF-α、VEGF、bFGF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TNF-α、VEGF、bFGF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血清TNF-α、VEGF、bFGF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组别 例数 TNF-α(ng/mL) VEGF(pg/mL) bFGF(pg/mL)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 41 138.29±30.26 25.48±3.25* 512.30±65.29 250.40±28.31* 64.15±14.36 32.85±2.84*对照组 41 138.82±30.11 48.94±5.72* 512.92±65.11 332.74±38.57* 64.08±13.67 39.52±3.14*t值 0.079 22.833 0.043 11.020 0.023 10.08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并发症 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7.07%、36.58%,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4 生存质量评分 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2年生存质量评分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观察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 ±s, 分)

表4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 ±s,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与治疗后1年比,#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年 治疗后2年观察组 4 1 6 7.4 8±6.2 2 8 5.2 0±2.3 5* 8 2.1 8±3.1 2*#对照组 4 1 6 7.2 9±6.4 1 7 6.5 3±4.4 2* 7 4.3 8±3.9 8*#t值 0.1 3 6 1 1.0 9 0 9.8 7 6 P值 >0.0 5 <0.0 5 <0.0 5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属于一种的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肝大、肝区疼痛等,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早期肝癌,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再发肝癌无症状表现,往往中晚期才被发现,错过手术时机,导致治疗效果受限[5]。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TAE与TACE被广泛应用,TAE虽可有效抑制肿瘤血供,同时还可保留肝脏完整性,但治疗后并发症情况较为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TACE是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肿瘤供血的靶动脉,同时将栓塞剂注入,造成该血管的闭塞,从而阻断肿瘤血供,加上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可在局部肿瘤缓慢释放,导致组织的缺血,最终坏死。利用TACE方案介入治疗,可促使化疗药物在肿瘤组织的局部浓度明显增强,但可降低全身浓度,从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加上阻断动脉血流同时,还可避免化疗药物从肿瘤组织溢出,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充分发挥化疗药物的效果[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可改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安全性高。

TNF-α作为临床常用的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当发生应激反应时,其体内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明显升高,从而加重病情;VEGF、bFGF作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选择性参与肿瘤血管新生过程,当栓塞化疗引起肿瘤组织缺氧时,会形成适合肿瘤生长的缺氧微环境,从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7]。TACE可刺激机体免疫能力,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从而抑制血清TNF-α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同时TACE可将化疗药物通过患者肝动脉注入肿瘤内部,阻碍肿瘤血管,使局部肿瘤组织产生缺氧、缺血,起到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坏死的作用,并且TACE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VEGF、bFGF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2年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提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可减少其炎症反应,抑制肿瘤血管生长,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可提高患者临床临床疗效以及生存质量,抑制肿瘤血管生长及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栓塞原发性肝癌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