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探究

2021-05-08 06:37黄甜脆
考试周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策略研究阅读教学

黄甜脆

摘 要:时代的发展促进着社会方方面面的进步,尤其在“文化自信”的倡导下人们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地需要广大教师对现存的教学的方法提出合理的创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文本细读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为什么呢?充分地利用文本细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科学、合理地提升,有效改善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文章将针对当下的教学活动,展开对文本细读的存在状况和所发挥的作用的研究与分析,探讨小学语文阅读高效教学的对策,希望可以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研究

一、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属于打基础的重要时期,而文本细读又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文本细读中融入情境,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境,领悟文本内容所要传达的信息。传统的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很少会与学生进行深入地沟通,导致学生无法参与其中,逐渐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进来,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尽管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教师们积极地开展教学方式的创新,但应试教育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若想要根除当下教育中的弊端,必须要针对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展开进一步的改进,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严重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素质教育的提倡和真正地实现是需要时间的,就当下而言,仍存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情况,教师不能及时地给予回应,而是严格按照自己的教案进行,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压,这样一来,缺乏师生之间的友好交流,只能让学生逐渐讨厌语文课堂。再者打压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教师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问题学生也很少去进行积极的回应,长此以往,只能越来越疏远开始的教学初衷。

2. 知识的拓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会先就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讲解和引导,然后按照自己预定的教学方案进行主要段落的细致讲解,并针对此要求学生拓展性的分析讨论,但实际的教学情况是教师要求的拓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造成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产生一定的思维误区,反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高效提升。为此,需要教师在引导时循序渐进,减少盲目拓展,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开展延伸思考,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

(一)注重整体把握,针对局部细读

新课程改革后,学生的课本内容也随之发生改变,当下的小学语文课本充满了各种的优秀文章,其内容总是有一定的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性,而这是相辅相成的。在阅读教学中单独地剖析某一个段落,并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框架。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带领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性进行理解和把握,并针对作者的创作背景进行研究分析,接着再仔细地探究文章中的具体段落,这样才能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精髓,对于文章的语言风格、内容特点以及背景有很好的把握。

例如,在学习《曹冲称象》一课时,在开展教学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曹冲称象的故事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和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将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对于动手实践小学生总是有乐此不疲地表现,因此对于这样的任务每个人都会表现得十分积极,同时搜集故事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搜集整理时对于整体的故事有一个基础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结果分享,学生会相互补充说道:“在三国时期,科学技术还不发达,没有大型的称量设备,当时人们需要称一个很大很重的东西的时候,都会遇到很多的麻烦。有一次,有个外国使臣进贡了一头大象,这头大象体型庞大,非常雄壮,大家都想知道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于是就有人提出来,要想个办法去称一称大象的重量。曹操有一个孩子,名叫曹冲。曹冲从小机智聪敏,善于动脑筋,他就针对称象想出来一个简单的方法。”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每个人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回答,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最后在学前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着在正式的内容学习时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讲解,教师可以快速地对文章进行一个陈述,对于学生不懂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展开研究讨论,这样课堂的氛围也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接着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学生:“曹冲称象所想到的方法是什么样的,具有怎样的道理在其中呢?”学生开始主动地去寻找文章中的具体段落,研究曹冲所想到的方法,并讨论其中蕴含的道理。这樣一步一步地开展教学,让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得到有效的激发,从而在后续的学习中继续延伸这样的教学模式。

(二)由浅及深,注重规律细读

对于小学生而言,正处于人生阅历和思维逻辑构建的重要时期,其生活、社会经验以及知识储备都十分有限,在日常的学习中很难对文章的大意有更深的理解。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造和发现的过程,是学生进行再学习、知识内化和知识整合的重要步骤。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由浅及深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先泛读课文内容,在自己了解的基础上写出文章的大概框架,接着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试想蟋蟀的住宅里应该有哪些东西。学生会结合自己见到的东西以及自己的想象说出诸如“里面有草、水、很多的洞”等等,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询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学生会说:“草可以当作蟋蟀的床,水是生活需要,很多的洞是因为保护自己”等答案,对于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要给予鼓励,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激情。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找出蟋蟀住宅的样子。引领学生细读课文,并从多个方面来学习作者是如何以文笔来描述微观的物质的,如,作者如何使文章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如何突出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在阅读时如何抓住文章中心思想等,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并从中学习一些新的知识。让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正确的阅读习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策略研究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