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探究

2021-05-08 06:37曹丽娟
考试周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曹丽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阶段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在语文课堂上带给学生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立足于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设置适宜、多元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对书本中的知识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其次,教师要巧妙地利用问题启发,使学生一步步找到文章主旨和情感;再次,语文教学内容的展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建立大语文的学习意识;最后,教师要提倡多元化的阅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元化课堂;教学策略

一、 引言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普遍认为语文学习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学生被动学习成为常态。因此,推广多元化的小学语文课堂势在必行。

二、 构建适宜、多元的语文教学情境

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适宜的情景下学校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领会知识内容,感受情感。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所以大多数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在听课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无关的事情干扰,造成在课堂上走神,严重影响听课效率。传统模式的课堂上,发现这一类问题,教师通常会把刚刚学习的内容再重复一遍,一方面给没有听到的同学提个醒,另外就是强调重视,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专注到课堂中来。但是这样的办法只是“治标不治本”,甚至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生理上的负担,使学生一直处于一个高压、高强度的听课状态,很容易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往往是学生强撑着精神,也并不能真的将所有内容都听到、理解。反而因为精神一直高度紧张而丧失重点的摄取力,最终什么都没有学好,还很疲惫。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利用多元化思维,创设既符合学习内容、又立足于学生接受能力的情境。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课文内容的学习中来,在教师营造的画面中一步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不会感觉十分疲惫,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学习课文《秋天的图画》时,学生坐教室里,本来就是脱离教室外的自然环境,同时教师授课的时间也不一定是秋天,所以学生很难建立对秋天美景的想象,这时候就很容易脱离课堂,变得似听非听了。这时候呈现的就是一种假性努力,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是在学习,其实他早已神游,最终考试就会暴露。所以,在学习这一课时,教师要想办法把课文中所描绘的秋天展示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秋天的图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自己眼里的秋天画出来,画画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项活动,这时起码能把学生的思维控制在秋天这一范畴内了。当然,如果有充沛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可以亲自动手,带着学生将教师布置成秋天的样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全程的参与。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对秋天的美景已经有了充分的想象和练习,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不容易走神,能更积极、热情地学习课文。

三、 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天然的好奇心,他们对于万事万物都有着自己的感觉,基于这层感觉,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像十万個为什么一样。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无止境的提问是在“捣乱”,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实则不然,好奇心是天生的,教师不应该压制它,相反应该更好地去引导学生,借助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深入,使他们在浓厚的学习热情的基础上,建立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对知识的深刻了解。巧设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带着疑问去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一方面,问题可能是学生提出的,这样的问题是很有价值的,它是基于所学内容,学生结合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感知提出来的问题,所以很具有代表性。它能够反映出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所思所想,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对待,积极地解答学生的困惑。另一方面,这些问题是教师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大纲要求、培养目标等等设计出来的,所以在知识性上具有天然的优势。紧扣课标和考试的要求,能够适应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同时它又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之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来。“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育家告诉我们疑问是学习和思考的开端,学生只有产生了疑问,才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有效的学习和问题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联系。因此,在多元化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树立兼容并包的意识,无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都足够重视,进而展开有计划的设计。

例如,在学习课文《草原》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熟读课文,理解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在预习环节,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和思考。“草原的景色怎么样?草原人民是如何待客的?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些既结合了课文主旨,又落实到具体的文本句子中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抓住重点,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课文。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抓住这些景物来写?你如何体会其中的一些语言表达?”一步步引导学生领悟蒙汉两族之间的深情厚谊,加深学生的理解,掌握文本知识。

四、 结合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一阶段的学习,因为其年龄特征,所以在知识阅历、生活经验上都不够丰富,所以缺少一定的联想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还是展开学习的形式都要紧紧扣着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的文本学习有立足之地,有想象空间。陶渊明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即使在当下,人们也越来越提倡大语文的概念,认为语文和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由此可见,语文学习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兴趣爱好等,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加强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感知,让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一方面,立足于自己生活的课文更能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提升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语文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指导且有目的地学习,灵活运用学到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更加了解生活、懂得尊重和享受生活,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和节奏,进而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