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2021-05-10 14:12周明姬肖静杜良贤任丽红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3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信息检索教学改革

周明姬 肖静 杜良贤 任丽红

摘 要: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分析当前高校信息检索课教学模式,从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翻转课堂、将信息检索课根据学生学情进行多阶段教学、针对各个专业进行嵌入式教学等方面探讨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方法。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信息检索;教学改革

1.引言

信息素养培养,最直接、最系统、最有效的途径是信息检索课,又称文献检索课。1984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文件,建议各高等学校应当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并将该课程纳入大学必修课程体系,由图书馆负责组织教学[3]。1992年5月国家教委印发《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对信息检索课程做出更加规范的要求,并于1996年成立全国信息检索课教学指导小组。信息检索课程是一门融理论、方法、实践于一体,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科学方法课,学以致用,熟能生巧,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拓宽信息视野和获取信息的渠道、提升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效率、增加学生探求新知的乐趣,熟练地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网络学术数据库获取所需的信息,并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提高学生终身学习与创新能力。[4]

2. 《信息检索》課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信息检索》课程为高校教育的公共基础类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学习此课程,学生能够了解各自专业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 学会常用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利用网络和数据库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是一门实用性的工具课程,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部分问题。

2.1 教学内容层次差异大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内容包含以下部分,新生入馆教育、信息检索基础理论与检索方法、参考工具书使用,事实信息、数值信息检索途径与方法,中、外文全文数据库检索途径与方法,网络学术资源检索途径与方法,学术信息选择、评价与学术论文写作。本课程针对本科一年级的学生开设,入馆教育、信息基本理论部分,学生掌握情况良好。但在随后章节的授课中,涉及比较深入的信息检索内容,如核心期刊的检索、如何撰写毕业论文等,知识本身完全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2.2 课程总学时数少

《信息检索》课程在大部分高校中,安排的学时数都较少。总课时数不足,导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能有选择性、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5】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代网络信息检索技术成为课程最重点教学内容,且实践与理论并重。由于计算机、网络等硬件条件的限制,实践课时严重不足,导致知识掌握不全面、不扎实,学生学习流于形式,最终变成了为修学分而学,信息素养提高和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变成纸上谈兵。

2.3 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目前大部分院校教师授课多以PowerPoint课件为辅助工具,但本课程针对全校所有专业开设,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课程往往要对不同的专业进行合班教学。导致在授课方式上,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内,仍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无法及时通过实践消化所讲的信息检索方法,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以至于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对信息检索课程的兴趣不高,重视程度低,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3. 《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

信息检索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方法课,旨在让学生熟练使用各种基本检索工具,掌握基本的检索技能。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信息检索课应当顺应时代的规律,适时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以专业需求为导向,提供学科服务,建立一支既有图书馆情报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师资队伍,让学生掌握相关专业课程的信息检索策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1分阶段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的层次,进行分阶段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学情。【6】课程第一学段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为新生进行信息意识基础教育,主要教学内容为介绍图书馆概况、入馆须知、图书借阅规则、电子资源、信息检索的基本内容等,重点介绍馆藏资源的使用方法以及图书馆开展的信息服务。课程第二学段针对大学四年级学生开设,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重点介绍中文数据库的使用,如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万方全文数据库,并讲授专业文献检索的相关知识,可视为论文写作的基础,由教师系统讲解毕业论文从选题、文献检索、开题、论文撰写、论文修改、论文定稿的各个环节。

3.2针对各专业,进行嵌入式教学,展开学科服务

信息素养并不是任何一门独立学科的学习目标或学习结果,而是一种积累式的结果,被认为是终生学习的必备能力之一【7】。信息素养教育在各学科中开展,任课教师应当以专业为切入点,与各学科的专业教师充分沟通,了解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并根据专业课程的需要,将信息检索嵌入学科教学,针对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提供明确的、有针对性的相关资源和技能培养的学科服务。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加工、筛选、获取、利用的基本技能,并完成专业检索报告,让学生在信息检索课程学习过程中,更好的与专业课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及专业技能。

采取合作探究学习整合的教学组织策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以课题小组的形式,自行提出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检索课题,利用文献检索与利用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必须保持积极的联系,通过协商与会话进行的思维碰撞,始终存在于课题小组成员之间和师生之间,更加贯穿教学和实践始终。

4.结语

信息素养是人才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信息素养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对信息检索课程传统授课模式进行改革,将微课、翻转课堂、及嵌入式学科服务等先进教学理念和方式引入课堂,并施以过程化考核,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检索技能,提高学生终身学习和科研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Behrens S J.A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Overview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J].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1993,55(4):87-97.

[2] ALA,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Final report [Z].Chicago:1989.

[3] 教育部. 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J].情报理论与实践,1984,4

本文系202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对学生学术素养的培养路径研究”

(课题编号HB21TQ005)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教育信息检索教学改革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论信息素养教育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社会性软件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医学期刊编辑中文献信息检索的应用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教学型大学《信息检索》公选课的设计与实施
公共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的实践探索——以上海浦东图书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