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胸腹围加压包扎对胃肠手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康复锻炼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1-05-10 08:17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胸腹腹围胃肠

(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广州 510850)

胃肠手术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可能会因腹胀、疼痛等因素影响进食时间、切口愈合、睡眠质量等,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不利于术后恢复[1-2]。而术后常规胸腹围加压包扎术口后患者可能会因术后疼痛而对下床活动的积极性产生影响,不利于术后康复锻炼开展[3]。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胸腹围加压包扎的改良方法有助于减少体位改变导致的张力,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睡眠质量,促进其积极下床锻炼,避免并发症发生。本研究探讨改良型胸腹围加压对胃肠手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康复锻炼及并发症的影响,旨在为胃肠术后干预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4月1日~2021年1月31日我院80例行胃肠手术患者。入选标准:均为择期行胃癌切除术、直肠癌根治术、肠粘连松解术、胃肠穿孔修补术、坏死肠切除术、胃肠道异物取出术等胃肠道手术者;体质指数(BMI)<30;无严重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史;均为原发疾病,术前未进行放化疗且病灶无远处转移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手术史;有酒精或药物成瘾史;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者;存在明确精神疾病、智力低下者;合并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者;术中暂停手术改为姑息性手术或术后需送重症监护室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5~67(39.78±5.45)岁;BMI 16~29(25.12±2.64);手术分类:开腹手术22例,腔镜手术18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6~69(40.21±5.52)岁;BMI 17~29(25.47±2.73);手术分类:开腹手术23例,腔镜手术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胃肠手术护理,包括:入院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病情监测;给予日常生活护理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常规胸腹围加压包扎,即按照专科护理要求对患者进行体位安置,常规用别针和橡皮筋进行管道二道固定,其中一道固定在患者腹带上,一道固定在床单下缘,避免滑脱;告知患者及其照顾者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并常规消毒更换引流管。研究组给予改良型胸腹围加压包扎。按照专科护理要求对患者进行体位安置,以引流管放置位置为依据进行腹围方向选择,将引流管用腹围上的固定带固定,若引流管出口端在胸部,则一端固定在腹围上缘,顺着导管在腹围下缘再固定一道;若出口端在腹围下缘,则用下缘的固定带固定即可;另外,腹围的中间还有一层,便于引流管在腹部中间时不能从上面固定或从下面固定的情况下使用。告知患者及其照顾者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并常规消毒更换引流管。两组患者在麻醉清醒后即开始康复锻炼,术后可在护理人员搀扶下进行下床活动,活动时间及活动量随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患者活动时由护理人员监督并辅助。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住院天数、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②比较两组睡眠质量。采取RS-621多导睡眠图(PSG)监测仪对两组术前1夜(PSG1)、术后第1夜(PSG2)、术后第2夜(PSG3)的各期睡眠分布[非快速动眼睡眠(N1,N2,N3)与快速动眼睡眠(REM)]、睡眠觉醒指数、睡眠效率进行监测。监测时间为当天21:00到次日6:00。各期睡眠分布=其时间/总睡眠时间×100%,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总记录时间。③比较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非常依从:康复锻炼过程中患者完全遵循医护人员制定的锻炼计划进行训练;部分依从:康复锻炼过程中患者偶有一两次未能遵循医护人员制定的锻炼计划进行训练;未依从:康复锻炼过程中患者经常未能遵循医护人员制定的锻炼计划进行训练,甚至完全不训练。总依从率(%)=(非常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④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切口感染、咽喉疼痛、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天数、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天数、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比较

2.2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2.3 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比较[例(%)]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变化,胃肠道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主要方法为胃肠手术,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受手术应激反应、手术牵拉等因素影响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胃肠功能抑制现象[4-5],不仅会加重患者疼痛,还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预后。为此,加强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而引流期间维持引流顺畅及妥善固定引流管为手术成功、患者恢复的重要环节[6]。当前大部分临床科室固定引流管的方式主要为胶布和胸腹围加压固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固定引流管,但其安全性较差,当患者处于躁动阶段时胸腹围易移动致使引流管脱出,增加感染等风险[7-8]。因此,改良胸腹围加压包扎方式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胸腹围加压包扎方式进行改良,改良后的胸腹围左右各有上、中、下3个开口,方便固定不同部位引流管,而未使用的开口可以将方形棉布贴于开口处,外层有引流袋固定扣,引流袋固定扣均匀间隔设置于外层下方。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住院天数、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相比常规胸腹围加压,改良型胸腹围加压更有助于缩短胃肠手术后患者住院天数,促进恢复。分析原因可能是改良型胸腹围加压包扎可保护患者切口,降低体位改变引起的张力,减轻疼痛,进而缓解患者对术后疼痛的恐惧,促进术后下床锻炼,而留置引流管患者可将引流管置于胸腹围外面,且胸腹围下方有固定引流袋的挂钩可将引流袋固定,避免引流管高于切口引发逆行感染,改善术后不适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睡眠质量为术后患者康复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9]。因人体脑电波的不同,生理睡眠分为慢波睡眠与快速动眼睡眠两种阶段,二者交替出现[10]。胃肠手术患者因手术创伤、切口疼痛、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时间延长、夜间睡眠质量较差、日间身体功能和精神较差[11]。大多数手术患者在术后前两夜均存在难以入眠现象,其睡眠时间不足2 h,因快速动眼睡眠和慢波睡眠明显减少或缺失,患者自觉术后睡眠质量明显下降,不利于术后切口愈合,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感染发生风险增加,治疗费用亦相应增加[12]。故保持胃肠手术术后患者良好的睡眠质量十分重要。本研究中,两组胃肠手术后患者出现REM、N3期睡眠减少,N1期浅睡眠增加,觉醒指数增加现象;而在PSG2、PSG3时,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其N1期睡眠低,N2期睡眠高,睡眠觉醒指数低,睡眠效率高,表明干预后研究组睡眠质量更好,这可能与改良型胸腹围加压包扎能够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舒适有关。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为其术后恢复的重要环节,而受术后疼痛等因素影响,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不理想,致使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13]。研究组术后康复锻炼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改良型胸腹围加压包扎能提高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究其原因可能为常规胸腹围加压中其胸腹围型号单一,不能有效固定术口,且易压迫患者术口而引起引流管周围组织坠胀感甚至术口缺血坏死,对患者疼痛缓解效果较差,患者术后因疼痛影响下床活动的积极性,而改良后的胸腹围有利于降低术口张力及疼痛,促进患者积极进行康复训练,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胃肠手术术后患者实施改良型胸腹围加压包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胸腹腹围胃肠
临床联合超声指标预测胎儿体重的探讨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人工胸腹水在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中的应用价值
联合检测胸腹水sHLA-G、MMP-3、LDH对良恶性胸腹水的诊断价值
探讨胎儿腹围在预测巨大儿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包头地区不同性别痛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空腹
胃肠病糊上就好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胸腹瘘5例分析
胸腹联合伤19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