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室护理配合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1-05-10 08:17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内镜黏膜护理人员

(泰兴市人民医院 江苏泰兴225400)

消化道肿瘤是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内镜下检查已发展为内镜下治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病变的早期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1]。本研究将内镜室护理配合应用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我院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手术指征;无凝血功能障碍;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家属不愿配合;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或其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剔除标准:神志不清、无法有效配合的患者。根据住院尾号奇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9~71(58.9±8.4)岁;观察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51~72(57.6±9.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为患者介绍内镜室环境,予术前常规指导,简要介绍术中操作、术后病情监测等。

1.2.2 观察组 采用内镜室优质护理配合干预。①内镜术前护理配合。科室成立内镜室护理小组,由护士长统筹安排小组成员的工作,保证每名护士各司其职,每名成员都可参与内镜室护理过程,针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小组成员集中讨论并查阅相关资料后,制定改进后的护理措施。治疗前,保持内镜室环境温度、湿度适宜,使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身心放松。评估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和理解能力,采用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包括面对面讲解、播放视频、发放手册等,为患者开展个性化术前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主要目的、方法、术中配合、注意事项,强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优势,为患者介绍治疗成功案例。由小组成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了解患者对该术的看法,明确其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若患者焦虑紧张情绪较严重,可嘱患者通过听音乐、深呼吸放松心情,安排手术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其他患者对手术的信心。②内镜术中医护配合。术中由内镜小组成员接待患者,对高风险手术患者实施密切监护,做好各项检查,认真检测各项仪器,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转,备好抢救药品,严格核对患者姓名、手术方式、手术部位等,保证患者的舒适度。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熟知手术流程并与手术医生做好配合,准确传递手术器械,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做好记录,发生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术毕为患者整理好衣物。③内镜术后护理配合。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结果,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术后注意事项。与病房护理人员交接患者病情,交待其重点关注手术创面较大、负性情绪较重的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预警方案,加强护理干预,遵医嘱予患者镇痛药物,缓解其疼痛,嘱患者术后24 h内卧床休息,防止术后出血,告知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及原因、如何应对等,使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给予饮食护理,保证其摄入的营养均衡,促进术后早日康复,加强术后访视。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情绪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情绪状况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②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便血持续时间、术中冲洗液使用量情况。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出血、感染、穿孔、吻合口瘘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内镜治疗对身体素质较差的老年患者优势明显,对消化道癌前病变、早期癌的诊治中多采用内镜技术[2]。目前内镜技术愈发成熟和规范,在平坦型和隆起型早期肿瘤中均广泛应用并获得较满意效果,其安全性也得到了认可。内镜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但也不可避免地对患者造成损伤,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有数据显示[3],采用胃镜下黏膜剥离术常规护理,无法保证患者在手术期间持续获得专业的护理干预,其护理需求并未得到满足,而内镜室护理是在常规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护理模式,在围术期护理中被广泛使用。

内镜是重要的检查方式和治疗手段,常规包括胃镜和肠镜,但其也属于侵入性的检查操作,易增加患者生理上的痛苦[4]。部分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不仅承受心理的痛苦,还会对检查抱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和排斥感,严重者甚至拒绝治疗,延误病情,威胁生命安全[5]。为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风险,在治疗前需与患者充分沟通,使患者了解内镜治疗的优势与劣势并自行选择。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患者进行评估的同时还要做好相关应急准备,确保设备和抢救工具齐全,可有效减少高危因素[6]。本研究对护理人员开展了培训,确保每名护理人员均具备专业技术能力,能识别高危因素。内镜室护理人员在术前、术中、术后不同的环节进行连续性、专业性、科学性的护理服务[7],这种护理服务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患者为中心,结合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可在保证患者生理安全的同时保障其心理受到的影响降至最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便血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医护有效配合能减少内镜操作时间,同时减少术中出血风险和术中冲洗液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负性情绪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分析原因可能为,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充分应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从心理和生理上给予患者专业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度,增强了患者术后的恢复能力,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8]。

综上所述,对内镜手术患者开展内镜室护理配合可缓解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紧张情绪,提高了患者的护理配合度,降低了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了患者安全。

猜你喜欢
内镜黏膜护理人员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