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理论视域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2021-05-10 03:04李明雪张宏茹赵俊伟王冬梅秦甜甜
成才之路 2021年9期
关键词:学习迁移化学实验学习效果

李明雪 张宏茹 赵俊伟 王冬梅 秦甜甜

摘 要:文章分析高中化学教学现状,探讨学习迁移的概念和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并提出及时总结归纳、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打破学生思维定式、防止负迁移的发生,结合化学实验、实现知识和技能协同迁移,有效拓展延伸、促进知识深度迁移等策略,以促进正迁移的发生,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迁移;化学实验;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9-0048-02

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之一是能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完成实验操作,并基于所收集的证据做出合理的推断。这些目标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利用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解决同类型或相似问题,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由此可见,学习迁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因为学生只有实现了学习迁移,才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进而学习新的知识。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目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知识体系庞大,内容繁多,教师教学方法单调死板。在教学过程中,受教学任务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往往在课堂中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新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缺少及时的巩固与复习,导致他们学着新知识,忘了旧知识。而且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所教内容之间的逻辑性,使学生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很好的连接,造成学生虽然机械地掌握了所学内容,但是对所学的化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无法实现学习迁移,导致死学习、假学习的现象屡见不鲜。基于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遵循学习迁移的规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二、学习迁移的概念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学习迁移的本质就是学生将已获取的知识经验迁移应用到新知识的过程。学习迁移按性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

三、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根据迁移理论,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着共同成分,是产生学习迁移的必要条件。就是说,学习迁移发生的关键在于在学习新知时,新学习的知识与之前所学的知识之间是否存在相同的部分,如果新旧知识之间相同的部分多,迁移就容易发生,如果两个学习材料毫无关联,迁移便不会发生。

2.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习迁移的过程就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开始新的学习,是对已有知识的运用与拓展。所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学习迁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多,对知识理解得透彻,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能够触类旁通,促进正迁移的发生;如果学生对已有的知识似懂非懂,那么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负迁移的发生。

3.学习的动机和情境

根据情境学习理论,知识的认知和学习都是具有情境性的,因为知识最初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来源于具体的情境。教师创造良好的化学学习氛围或者实验氛围,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设置一定的化学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产生正迁移。

四、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教学策略

1.及时总结归纳,建立知识网络

化学知识的学习過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各种化学知识的关系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如果学生的知识网络清晰明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紧密,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用性,那么在新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很容易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从而促进正迁移的发生。反之,如果学生的归纳分类不明确,知识网络混乱,那么学生就很难提取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甚至会因为之前错误的学习经验而对新学习造成影响,导致负迁移的发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网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教师讲授新课时,先以所学的新知为起点进行授课,然后对这节课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使这节课的知识串联成线,再对这一节进行归纳总结,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连接成网,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促进其正迁移的发生。

2.创设认知冲突,打破学生思维定式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因为过去的知识、经验、习惯等某些因素,在认知上形成一种固定倾向,而这种倾向往往会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分析、判断,从而形成思维定式,导致负迁移的发生。而打破思维定式最好的方法便是创设认知冲突,使原来的知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产生相互矛盾的现象。只有当学生原有的固定倾向与新知识、新情境之间发生矛盾,学生才能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认识深刻,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给出答案。然后,教师再引出一个特例,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往往会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这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促进学生的正迁移。

3.结合化学实验,实现知识和技能协同迁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而且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对所学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最终实现知识的迁移,对实验做出改进或者设计新的实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化学实验进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将学生引入化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完成技能到知识的迁移过程。例如,在讲授“化学反应速率”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借助实验将抽象的化学反应速率转化为宏观具体的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深刻地了解化学反应速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交流,逐步认识到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这一过程建立在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基础之上,并在交流讨论的探究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4.有效拓展延伸,促进知识深度迁移

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不论是在章节还是内容衔接上,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深化。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纽带关系,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促进新旧知识的迁移,并在旧知识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拓展。例如,在初中阶段,学生只知道氧化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参与的反应,还原反应是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很明显,这样的解释在高中阶段是片面的、局限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结合在一起剖析氧化还原反应,还要结合初中阶段学习的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化新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这样,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限到全面,学生就会通过横向的知识迁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结语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迁移理论为基础,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及时归纳总结学生所学的内容,有效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促进正迁移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恭福,邹海龙.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取向研究[J].化学教学,2020(04).

[2]刘梅乐,刘志平,汤希雁.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迁移拓展能力“四部曲”[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04).

[3]赵玉兵.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高中化学教学优化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04).

猜你喜欢
学习迁移化学实验学习效果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习迁移理念在职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英汉两种语言的学习迁移及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