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优化分析与探究*

2021-05-11 02:27何建新
图书馆 2021年4期
关键词:馆员运维图书馆

何建新

(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 广州 510642)

1 引言

生态系统是生物学的一个理论,其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图书馆学、情报学界的研究者将这个理论移植到图书馆学、情报学上进行研究,衍生出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图书馆信息生态位、图书馆信息生态链等理论[1]。它们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图书馆员、信息服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软件条件、硬件条件等。

国外学者对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研究始于20 世纪80 年代,Rafael Capurro 提出信息生态学概念,论述了信息生态平衡,并对信息生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2]。Bonnie.A.Nardi & Vickih 提出了信息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信息生态系统是在社会环境里由信息服务人员、信息技术、信息检索和信息使用价值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并认为在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服务人员处于核心地位[3]。Bern She研究在信息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情况下,图书馆信息资源所出现的变化与各种问题[4]。可见,国外学者对信息生态系统的内涵、特征、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信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策略等,以及信息生态系统的管理模式等进行了研究[5]。国内有关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研究有林玲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构建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优化方式[6]。李芳芳等分析了馆员在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文献信息资源组织和信息流转发生的变化,从整合文献信息组织方式、信息系统结构有序化、提升馆员素质三个方面来优化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7]。另外,还有学者对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阅读个性化服务、文献信息组织方式、微信息服务问题分别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优化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相关措施[8-10]。总而言之,强调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并对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构成要素进行分解,通过对构成要素的分析来阐释整体,从而得出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结论。

与生物界的生态系统一样,图书馆的信息化生态系统也是一种动态平衡。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业务、读者信息服务等每年都在发生改变,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要用信息化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观点去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及时对各构成要素进行调整,让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处于一种良性动态平衡中。目前,鲜有研究人员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进行分析与研究。

2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涵义及其构成

2.1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涵义

生物界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环境(生物部分)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非生物部分)所构成的统一整体[11]。与生物界的生态系统的构成相对应,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在构成要素与生物界的生态系统构成要素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对照生物界的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笔者指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见图1。

图1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示意图

2.2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

2.2.1 系统的自然环境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包括:①高校图书馆的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指利用IT 技术来支撑高校图书馆各类信息化系统,以促进这些信息化系统不断升级或开发[12]。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技术环境一方面给信息化系统供应商提供可利用的信息技术资源,用于信息化系统的升级或开发;另一方面升级或开发的图书馆信息化系统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形成冲击,打破原有平衡,建立新的动态平衡。②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环境。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环境是指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馆员队伍建设、馆员的思维模式、信息化系统的开发模式、运维流程等[13]。

2.2.2 系统的生产者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系统主要指面向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和读者信息服务的各类信息化系统。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包括三类:①信息化系统供应商。他们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建设的主体,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读者对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的实际要求在不断变化中。在高校图书馆本身技术力量有限的情况下,信息化系统供应商的作用日益凸显。②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是信息化生态系统生产者之一。高校图书馆规划本馆所需的信息化系统,根据本馆的实际需求,购买或自行开发相关信息化系统,并对信息化系统进行运维。③高校图书馆员。他们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是本馆信息化系统规划和运维过程中的建议提供者,又是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者。

2.2.3 系统的消费者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即信息化系统使用者,具有人员组成多样性和服务多层次的特征[14]。从人员组成看,包括高校图书馆员和各类读者;从服务层次看,包括读者办理常规业务,如借书证办理、借书还书、离校手续办理等共性化服务需求;从服务方式看,包括差异化服务需求如读者个性化服务需求、读者定制化服务需求等。

2.2.4 系统的分解者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指信息化系统运维者。信息化系统运维者保障高校图书馆当前信息化系统正常、有效运行,满足读者和馆员的需求,如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管理系统、学位论文提交系统等。同时,信息化系统运维者根据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环境、读者信息服务、馆员日常办公需求的变化向信息化系统生产者提出新的信息化系统升级或开发的需求。可见,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的分解者是信息化生态系统取得动态平衡的维护者,以及打破旧的信息化生态系统平衡和建立新的信息化生态系统平衡的推动者[15]。

2.3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特征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与生物界的生态系统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动态平衡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特征主要有:①自主调整。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其构成要素处于相对静态平衡、打破平衡、重新平衡的循环过程中。换言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处于不断相互适应和调整的动态平衡中。一是信息化系统结构不断优化。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的各构成要素之间进行动态相互匹配和互补、相互适应和协调,从而实现信息化系统结构优化。二是信息化系统运行要求良好。信息化系统内的信息运行流畅、高效,能方便馆员操作,读者可快速获取所需信息。三是信息化系统相对静态平衡。虽然在某个时间段内,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可能处于非平衡状态,但经过一段时间,各构成要素之间在相互适应和调整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重新回到平衡状态。②协同同步进化。由于图书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根据本馆实际,同时根据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构成要素所处的信息化系统建设环境出现的新变化,要做出相应调整,提出对当前的信息化系统进行升级或更换的要求,从而协同同步进化[16]。特别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要跟上图书馆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在新的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环境下积极响应消费者的新需求,提升信息化系统的功能。③开放与包容。对于高校图书馆联盟来说,各高校图书馆应向联盟成员馆开放信息化系统接口,吸引更多高校图书馆参与信息化系统分解,优化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

3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1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现状

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始于20 世纪90 年代,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已初见成效。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数字图书馆阶段、互联网阶段。其中,在信息化建设的起步过程中,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并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具有较高自动化水平的图书馆。1996 年召开的第62 届国际图联IFLA 大会首次正式提出了数字图书馆,标志着数字图书馆阶段的来临[17]。互联网阶段,读者通过各类学术资源搜索系统就可以直接阅读下载所需文献、音频、视频等信息。与此相对应,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入互联网阶段,随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建设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有:①读者数量不断变化。由于高校扩招,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数量不断增多,大大增加了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数量。②读者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不断变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读者的服务需求方式逐渐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读者作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的消费者,其服务需求逐步向个性化方向发展。③信息化系统提供商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图书馆自身信息技术力量不足,信息化系统提供商作为信息化系统生产者,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建设极其重要的构成要素。④读者信息服务量不均衡。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量受读者课题申报期、职称评审期、读者离校期以及高校发展需要等因素影响,每学年会出现读者信息服务需求量的高峰期和低谷期,在高峰期,一旦信息化系统性能跟不上,会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形成较大冲击,导致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3.2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让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3.2.1 系统生产者的生产供应链失去平衡

①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存在障碍。每个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大部分是单独购买或独立开发的,各自运作,购买的信息化系统由不同信息化系统供应商开发,各信息化系统之间的文献信息资源不能充分有效共享,严重影响了所提供的文献信息质量。②版本升级滞后。信息化系统建设须分步建设、迭代完善。但现实情况相反,由于高校图书馆存在经费紧张、上级不重视等问题,导致信息化系统版本升级滞后,运维脱节,后续管理与运维效率较低,信息化系统提供文献信息效率不高。③馆员无法参与。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的功能模块开发、版本升级基本由信息化系统供应商自行操作,高校图书馆员作为信息化系统消费者之一,由于缺乏相应的参与机制,馆员没有对信息化系统提建议的途径,无法参与信息化系统的升级或开发,其创造性和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体现。④信息化系统技术架构的限制。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的技术架构已经无法适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为此,信息化系统供应商应突破现有信息化系统技术架构的限制,如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与服务不要放在同一台服务器上,增加用户并发数、海量数据存储等,更好地满足业务量高峰期的读者服务需求[18]。

3.2.2 系统生产者提供的服务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①不能满足高校图书馆员的个性化使用需求。有些信息化系统缺乏有效利用机制,高校图书馆员不能方便、快捷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和利用。如研究生学位论文提交系统,毕业研究生提交的论文是WORD 版,如果要转化为PDF 版,系统不能提供批量转化功能。如要提取PDF版文档的前16 页,系统也无法提供此功能。②不能满足读者的个性化服务需求。读者作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他们的服务需求也呈现出个性化趋势。由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存在缺乏读者参与机制,缺乏生产者与消费者互动机制等原因,虽可满足读者共性化服务需求,但无法满足读者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3.2.3 系统分解者缺乏较强的调节能力

①业务量高峰期的读者服务需求难以满足。由于部分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存在缺陷,只能满足高校图书馆的日常读者服务需求,无法满足业务量高峰期的读者服务需求,导致信息化系统出现不稳定、甚至宕机等情况,给高校图书馆业务的顺利开展和读者服务带来障碍。②信息化系统运维保障力度不足。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系统技术复杂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只是依靠个人经验和聪明才智的运维模式,很难高效完成信息化系统的运维保障工作任务[19]。况且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技术人员数量较少、技术能力欠缺,面对复杂的技术支持需求时,运维保障能力捉襟见肘。③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安全日益严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各种病毒、读者信息泄漏、数据库文献恶意下载等问题。因此,为了维护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应采取相关措施防范病毒入侵、网络攻击、文献恶意下载等,以保障读者信息以及数据的安全。

4 优化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对策

4.1 优化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

4.1.1 引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改善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架构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提供商要吸收“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企业”的成功技术和经验,对现有信息化系统从技术架构上进行升级或重新研发,让信息化系统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业务创新和读者服务创新的技术保障[20]。比如,通过信息化系统定义信息服务的形式,为高校图书馆联盟提供跨平台的信息服务对外接口,既能将高校图书馆内部的业务和读者服务互联互通,又能为高校图书馆联盟提供统一的对外接口,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实用的信息服务[21]。

4.1.2 激发高校图书馆员的潜能,实施馆员参与的互联网开发模式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提供商要从原来封闭的编程模式,转变为馆员参与以及快速迭代的互联网开放式开发模式。信息化系统供应商要充分调动高校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高校图书馆员结合读者的服务需求进行积极探索,参与信息化系统的升级或开发,并要保证信息化系统升级或开发的质量。如此,就能升级或开发出简单实用,又具有本馆特色的互联网开放式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

4.1.3 构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机制,推进大数据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

①建立高校图书馆数据智库。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全面搜集并整合读者信息、信息服务数据、数据库文献下载数据、馆员业务操作数据等,建立高校图书馆数据智库[22]。②深挖和分析高校图书馆相关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高校图书馆的海量数据,揭示这些数据中隐藏的读者信息服务和馆员业务操作数据的运行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改进读者信息服务和完善馆员业务工作流程提供决策参考。③创新大数据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机制。高校图书馆要求信息化系统供应商开发大数据技术支撑的智能化信息分析平台,将归集后的读者服务和馆员业务数据清理后,利用智能化信息分析平台定期进行分析,以满足读者个性化的数据分析需求。

4.2 优化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校图书馆应构建并优化以读者为中心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结构。高校图书馆针对读者共性化、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信息服务需求,建立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模式,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服务需求。①满足读者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借鉴互联网开放共享、协同机制、媒体融合等模式,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移动图书馆,借助微视频、微信公众号、QQ、邮件等为读者推送信息,满足读者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优化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结构。②充分应用大数据,为读者提供精准信息服务[23]。一是对读者信息服务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如图书借还、科技查新、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文献检索等服务数据,细分读者群体。二是向已细分好的读者群体推出符合其需求的信息服务,并推送相关信息,为读者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三是挖掘和分析学校的科研数据,以便满足学校科研团队的信息服务需求,积极推动学校科研的发展,如将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与学校科研平台相结合,向科研团队定制信息服务,并针对性解决科研团队存在的信息服务问题。③鼓励读者参与信息化系统优化过程。通过读者参与试用,并在试用后提供建议的方式参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优化过程,让信息化系统更符合读者的使用习惯。同时,可鼓励有技术和有条件的读者,由消费者逐步转化为生产者,根据读者本人的需求,自行开发有效、实用的信息化系统,对现有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进行补充,并无偿提供给其他读者使用。

4.3 优化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分解水平

①引入云计算技术,重塑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结构。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应对高峰期的处理能力,实行“轻重分离”的弹性机制,如学位论文提交系统,在毕业季时,学位论文提交经常出现堵塞,服务器出现宕机情况。因此,将毕业生提交全文放在云平台上进行完成[24]。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来说,可保持文献编目、读者的文献借还等中心业务不动,把查收查引、科技查新等业务量较多的部分放在云平台上,进一步优化信息化系统,以应对业务量高峰期的读者信息服务需求。②创新运维工作方式,建立信息化系统运维机制。一是建立信息化系统运维制度。高校图书馆要建立信息化系统运维制度,将信息化系统运维的操作过程程序化,实现信息化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有序[25]。二是培训信息化系统运维馆员。高校图书馆通过让运维馆员参加各种信息化系统运维技术培训的方式,提高运维馆员的工作能力。三是建立“互联网+运维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安全平稳、高效率的智能运维平台,让运维保障工作可持续运转。四是建立信息化系统的运维团队。通过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组建高校图书馆和信息化系统供应商的运维团队。③完善信息化系统安全保障。一是加强对馆员开展信息安全教育。聘请专家、教授讲解信息安全知识,对馆员开展信息安全知识的培训,提升馆员信息安全意识。二是加强技术保障馆藏数据安全。建立信息化系统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使用全过程的监控机制,对入侵系统、篡改信息、数据库文献恶意下载等违规操作及时查处。三是加强信息安全防范合作。如图书馆可与学校网络中心合作,共同应对在高校图书馆信息犯罪案例中出现的问题。

4.4 优化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化生态结构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创新,高校图书馆联盟也在不断向前发展。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化系统作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的一个分支,就目前而言,其信息化生态框架如图2 所示。

图2 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化生态框架图

①确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核心价值观。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要紧跟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树立本馆信息化的发展理念:信息化系统开发应由高校图书馆来主导。②高校图书馆联盟。高校图书馆提出信息化计划,发布信息化任务。由高校图书馆联盟组织与引导,信息化系统供应商进行开发。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核心任务是梳理明确成员馆信息化系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③信息化系统项目规划。信息化系统提供商要根据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项目规划的要求,进行开源信息化系统项目的开发;信息化系统供应商再根据高校图书馆的业务需求进行低成本、高效益开发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与应用要分享,客户端与后台管理端要分离,应成为信息化系统供应商不可或缺的开发环境。④信息化系统供应商。信息化系统提供商应突破现有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束缚。同时对已开发好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推广。信息化系统供应商的核心任务是明确标准,分步实施。⑤高校图书馆联盟与信息化系统供应商之间的交流。信息化系统供应商通过QQ 群、微信群、邮件等交互式软件定期向高校图书馆联盟发送进展报告、高校信息化平台展示。⑥信息化系统项目实践与应用。信息化系统供应商开发完信息化系统后,进入实测实用阶段,并让高校图书馆联盟进行实践与应用,成熟应用后,再展示效果,扩大影响。

4.5 优化高校图书馆员队伍

①重视高校图书馆员的作用。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中,馆员扮演多重角色,他们是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要重视高校图书馆员发挥的作用。②重视培养对馆员的“互联网+”思维。培养馆员的“互联网+”思维,主要是系统思维、以读者为中心的思维、分享与交流思维等,馆员才能自觉地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提供优化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意见建议[26]。③加强馆员人才队伍建设。优化馆员队伍知识结构,建设馆员人才队伍梯队,造就一支既懂图书馆业务,又懂“互联网+”思维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都合理的人才队伍,以适应信息化系统的运用需求。

5 结语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借用自然生态系统基本理论,用自然生态系统基本理论分析与探究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为此,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趋势以及读者服务需求、馆员业务操作友好需求等,合理地升级或引进信息化系统,或者自行开发信息化系统。随着信息技术日臻成熟,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来支撑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建立动态平衡。因此,高校图书馆要直面挑战、大胆创新、勇于变革,用创新和发展的眼光,紧紧把握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情况,将优化高校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策略转变为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以改善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生态系统的运行效果。

猜你喜欢
馆员运维图书馆
高速公路智能运维平台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图书馆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配电线路的运维管理探讨
基于一体化的变电标准运维模式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