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缃传久远 书香继世长:以《中国藏书的历史与传统》为中心

2021-05-11 02:27杨璐嘉
图书馆 2021年4期
关键词:藏书家藏书楼藏书

杨璐嘉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南京 210023)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其自选集《读书·治学·写作》中曾感慨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喜欢藏书和读书的国家。”[1]在中国数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而这些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通过文献典籍的记录和一代代人的传承得以保存,由此而兴起的藏书活动和读书传统共同促进了中国藏书文化的发展。现代史学家吴晗先生曾指出:“学者苟能探源溯流,钩微掘隐,勒藏书故实为一书,则千数百年来,文化之消长、学术之升沉、社会生活之变动、地方经济之盈亏,固不难一一如示诸掌也。”[2]诚然,通过将中国的藏书文化史料进行广泛搜集并加以总结分析,以传承和弘扬中国藏书文化传统,对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深化、拓展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是基于这样的立足点与出发点,由台州市图书馆馆长兼中国图书馆学会藏书与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主任毛旭研究馆员领衔,嘉兴学院图书馆凌冬梅副研究馆员共同担任主编,在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徐雁教授的编写指导下,作为“阅读推广人系列教材”第5 辑的《中国藏书的历史与传统》付梓问世。该书分为八讲,第一讲《中国藏书文化及其研究概述》,由徐雁教授及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2018 级博士生蔡思明、嘉兴市图书馆地方文献部主任郑闯辉馆员编撰;第二讲《私人藏书与书香世家》、第三讲《宫廷藏书与官府藏书》、第四讲《书院藏书与儒学传承》、第五讲《佛寺藏书与道观藏书》,由凌冬梅副研究馆员编撰;第六讲《从古代藏书楼到近现代图书馆》,由河南师范大学王安功副研究馆员及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9 级博士生张思瑶编撰;第七讲《藏书制度及其技术方法》由郑闯辉馆员编撰;第八讲《藏书文化的继往与开来》由杭州图书馆聂凌睿馆员编撰[3]10。

1 《中国藏书的历史与传统》内容梗概

全书约25 万字,除“总序”“前言”“后记”外,共设八讲。第一讲从探讨“藏书”“藏书家”“藏书文化”“藏书史”的历史人文内涵中引入,并总结概括了中国藏书文化史的研究现状,该讲旁征博引、阐述详尽,对中国藏书文化及其研究进行了总体概述。第二讲至第五讲分别按照中国古代四大藏书系统分类论述,每讲均以朝代为纲,阐述各历史时期各藏书系统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历史,每讲末尾皆举隅呈现具有代表性的藏书家或藏书机构,此四讲体例完善、史料丰富,对中国古代四大藏书系统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论述。第六讲将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的重要主体——藏书楼作为单独一章,从古代藏书楼向近现代图书馆演变发展的历史切入,论述了古代藏书楼典籍归之于公的历史渊源及其文化意义,该讲选题立意新颖、另辟蹊径,以古代藏书楼的演变揭示中国藏书历史、藏书文化的发展。第七讲围绕藏书活动形成的藏书制度及技术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涉及典籍生产、鉴别、校勘、保护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对深入理解藏书活动、拓展藏书文化史具有重要意义。第八讲在论述了中国藏书的文化特质及其人文内涵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总结了中国藏书文化的历史性贡献和传承影响,剖析深刻、评述客观,与第一讲以首尾呼应的形式再现中国藏书的历史文化。

《中国藏书的历史与传统》以史料之丰富翔实、脉络之条理清晰、内容之涵盖广阔,围绕藏书系统、藏书楼、藏书传统、藏书文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考察中国藏书历史的基本面貌。并在评介与分析近代以来中国藏书历史文化研究著述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古代藏书活动中“藏”与“用”的关系,揭示了中国藏书文化传承及其人文内涵的嬗变。不仅丰富了中国藏书文化史的学术内涵,也为传承藏书文化传统、建设书香家庭、书香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中国藏书的历史与传统》是一部具有学术价值、适宜大众普及、推广阅读的专业著作。

2 《中国藏书的历史与传统》编写特点

2.1 全景式展现中国藏书文化历史

《中国藏书的历史与传统》以时间为脉络,从全景式的宏观视角展现中国千年藏书文化历史。书中从总结回顾藏书历史、藏书传统出发,进而探讨了藏书文化的人文内涵、历史贡献及其传承影响,提出了对构建书香家庭、书香社会的展望。同时,书中还系统概述了以《藏书纪事诗》为首创的中国藏书文化研究的著述成果、全面追溯了古代藏书楼向近现代图书馆的演变发展以及藏书活动对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学科兴起的溯源……书中或采用统计数据、或借助图例表格,融合实证、评说、论述于一体,由古及今,多维度、多视角,涵盖广阔、内容丰富,带领读者一览中国千年藏书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发展。

而诞生于21 世纪初,与同样是研究中国藏书史的另外两部被称为“南史北楼”的宏伟巨作相较,本书作为培养阅读推广人系列的教材,侧重点不同,各有千秋。“南史”是指《中国藏书通史》,这是一部以编年体史书体例编排的通史式的著作,此书的特点在于将中国藏书史置于近两千年时间跨度里的历史社会大背景下进行分析与总结。“北楼”是指《中国藏书楼》,这是一部以“藏书楼发展史”为视角切入进而揭示中国藏书史发展的著作[4]。而《中国藏书的历史和传统》更注重对阅读推广人的培养和对大众阅读中国藏书历史的普及,书中既包含对藏书文化历史的全景式回顾,同时也更深入探讨了传承藏书文化传统对阅读推广实践以及书香家庭、书香社会建设所具有的指导作用和启迪意义。

研究中国藏书文化历史应基于对大量史料的搜集、考证与分析。因此,对藏书文化历史的研究也经历了一个从史料搜集到史学归纳的过程[5],荟萃与评介近代以来中国藏书文化史的研究成果是本书全景式展现中国藏书文化历史的一大亮点。首先是以开山之作、素有“书林之掌故,藏家之诗史”[6]之誉的《藏书纪事诗》所开创的“纪事诗体藏书家传”人文内涵的研究。从清末叶昌炽《藏书纪事诗》中开创的“领以绝句,缀以事迹,必要时殿以按语”的典范体式,到后世学者的《续补藏书纪事诗》《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广东藏书纪事诗》等多部续作、仿作[3]6,既体现了对“纪事诗体藏书家传”的人文传承,也极大丰富了中国古代藏书家研究的学术内涵。其次是通过介绍1995 年以来中国内地学术界召开过的关于中国藏书史研究的专题研讨会,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藏书研究的进程。最后系统性地总结与评述了自1980 年以来中国藏书史的研究成果,据此,笔者在此将近10 年以来的中国藏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如表1 所示。

据此可知,近10 年来,关于中国藏书史的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分别是区域藏书史、藏书家、综合性的藏书史、断代史藏书、藏书楼和其他专题研究。其中,区域藏书史研究成果最为丰富,除了主要集中在藏书文化发达的地区外,一些边远地区也有新的研究成果;关于藏书家的研究则体现出整体性和多维度的特点,既有以藏书家生平为中心,也有以藏书家文献典籍为主,以及从其他视角对藏书家开展的研究,研究的热点多体现在对藏书家藏书事迹的考述及其文献典籍活动方面;而在其他专题研究中,研究方向更为广泛,包括私人藏书目录、藏书题跋、藏书印等,并开拓有新的研究领域,如藏书的聚散等,而在官府藏书、刻书机构和制度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通过对中国藏书史研究成果的整理,可以发现中国藏书史研究趋势具有的三大特点:中国藏书文化研究的专题性更加专深;学科的交叉性增强;区域性研究增多。基于以上的发展趋势,对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藏书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表1 2010—2019 年中国藏书研究成果统计[3]31-64

2.2 特写式聚焦中国古代藏书系统

中国古代的藏书系统通常划分为四种,分别是私人藏书、宫廷(官府)藏书、书院藏书和寺观藏书。官私藏书作为古代藏书系统的主体,在通常的著作中着墨较多,但本书对四大藏书系统的介绍均以“藏书概述”“藏书历史”“藏书举隅”的体例展开,以特写式镜头聚焦,力求细致入微地考察出中国古代藏书系统的历史发展脉络。

在“藏书概述”中,通过细致严谨的考证,一方面,结合史料对四大藏书系统的人文内涵、藏书内容及其渊源展开了充分论述;另一方面,论证评述了藏书系统的功用及其特色,并增加了对书院藏书的管理、借阅及保管等制度的介绍。在“藏书历史”中,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时间为经,以藏书系统为纬,经纬交织,结合各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总结分析了藏书系统的兴衰历程和发展特点,让读者对藏书系统的兴衰演变有了更全面系统的了解。在“藏书举隅”中,为了使读者对各藏书系统有更深入的了解,作者选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机构,对其基本情况及藏书事迹进行介绍,考述严谨、用语精炼、详略得当。私人藏书在中国藏书系统中最为丰富,因而书中结合历史社会背景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反映出私人藏书在不同历史时期鲜明的发展特点。先秦时期,私人藏书因多被用于宣教而具有流动性;自秦汉至隋唐五代,经历了书厄、书籍制作技术升级等历史因素的影响后,私人藏书随历史社会发展,呈现出由慢到快再放缓的波动性特点;在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私人藏书呈现出藏书规模大增、区域性藏书群体形成、藏书理念开明、“藏”“用”结合以及藏书理论丰富等较为鲜明的发展特点;进入近现代以后,私人藏书格局在逐步解体,藏书群体拓宽后呈现出向公用共享转型发展的特点。

书中在厘清了中国古代四大藏书系统历史发展的主线后,总结性地论述了私人藏书和书院藏书对中国学术文化传承的非凡意义。私人藏书中以家族藏书累世相传者被称为藏书世家,他们世代恪守藏书的使命,同时也传承着家学与书香的传统。私人藏书不仅对中国古代藏书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我国学术文化发展也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而书院藏书作为专门研究和传承儒学的文化教育机构,藏书是其重要的载体,书院藏书的发展促进了儒学的研究与传播,对中国学术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3 中国藏书文化传统的内涵与传承

3.1 中国古代藏书文化传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藏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现象,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特质,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伴随自周代兴起的早期藏书活动,藏书文化传统也逐渐形成。墨子云:“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7]从墨子的话中可知,古人认为治国之政、文武之法、读书治学以及文化传统等历史经验都记载在书中,因此书籍是凝聚民族文化的结晶。而藏书不仅是保存民族文化的载体,甚至通过书籍可以追寻、继承和发扬文化传统。正是因为这样极具鲜明特色的价值体现,不论官方、私人还是书院、寺观,藏书之风甚盛,尤以私人藏书为盛[8]。《中国藏书的文化与传统》在回顾了中国藏书历史的发展脉络后,总结出中国藏书文化的特质及其人文内涵之一是保护民族文化与“自怡”,这也正是体现了藏书的“藏”与“用”之间的关系。古人藏书有的仅为了藏书而藏书,继而传承下来,尽管没有“用”到书籍的真正价值,且被古代士人所批判,但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文化的载体进行了直接的保护;还有的将书籍当作商品交易,为售卖而藏书,谓之书估,在客观上促进了书籍的流通及文化的交流。但真正体现藏书“藏以致用”价值的则是如明代胡应麟所主张的藏书是为读书,“夫书聚而弗读,犹亡聚也”“博洽必资记诵,记诵必藉诗书。然率有富于青缃而贫于问学,勤于访辑而怠于钻研者。”[9]为钻研学问而藏书,将藏书作为自己读书治学的根本。聚书而读,读而有所述作,不仅是藏书家“自怡”的方式之一,更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优秀传统。因此“求书聚书读书,著述立言传世”“珍藏宋元旧椠,增长知识学问”“儒安经籍传家,科举人才继世”“尊崇乡土文化,集藏乡邦文献”“精刊古书秘籍,留传芳名青史”是中国历代藏书家或藏书机构最传统的“自怡”式文化心态。同时,中国古代藏书活动中也深刻蕴含着“仁人”的精神内涵,不论是官方、书院、寺观藏书的培育人才、服务社会,还是私人藏书家主动无私分享家藏,促进知识交流,皆是“仁人”精神的典范与体现。透过中国古代藏书“自怡”式的藏书行为与“仁人”的精神内涵,呈现出的是古代藏书中最基本、最崇高的文化心态,正是由此形成了中国藏书文化传统的精髓,同时也为民族文化保护、中华文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2 中国古代藏书事业的文化传承

中国古代藏书文化博大精深,不仅仅体现在藏书文化心态与行为上,也反映在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和巍然屹立于一方的官私藏书楼的物态文化上[10]。中国藏书历史的发展也是古代藏书楼的发展史,古代的官私藏书楼承担着书籍的收藏、管理、校勘、刊行和研究等职责。但随着封建王朝的终结,社会制度的变革,传统藏书时代已然结束,保存有无数珍贵典籍的藏书楼也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和历史发展的潮流,从古代藏书楼向现代公共藏书机构转变发展,化私为公。“现代图书馆继承古代藏书楼担负起了文化传承、社会教育等历史使命,作为宝贵文化财富的典籍将继续发挥形塑文化人格和精神理念的积极作用。”[3]182因此,以现代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收藏机构应以更加公益、开放、平等的面貌和格局践行其传承藏书事业、服务社会的使命。同时,在宣传推广全民阅读、传承藏书文化上通过广泛开展各项活动让大众了解、亲近和使用图书馆等公共收藏机构,以此发挥其嘉惠后世、弘扬与传播文化的真正价值。

3.3 藏书文化传统对建设美好书香社会的启迪

长期致力于宣传“书香理念”、广播“读书种子”、推动“全民阅读”的徐雁教授曾提出“学习型家庭”是构建“书香社会”的文化细胞[11]。当每个家庭都洋溢着书香的温馨,而社会也必将崇尚着阅读的风气。在古代,不论是耕读传家还是书香世家,都崇尚藏书与读书,将藏而能读、书尽其用的教育理念随着家藏典籍传承后人,“久传后世,津逮子孙”。而到了现代,收藏书籍已极为便捷,又有图书馆等公共藏书机构的积极推广与宣传,开展家庭阅读恰逢其时。自古以来历史悠久、内涵深厚的藏书文化为建设书香社会奠定了物质基础与理论基础,通过学习、传承与弘扬藏书文化传统,为书香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例如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优秀阅读推广人单骅副研究馆员受收藏家韦力所著的《书楼寻踪》的启发就提出了以“大手牵小手,慧心寻书楼”的“亲子游”方式,在亲子间了解各地知名藏书楼及藏书家的书人书事之时,借以传扬其藏书、读书、护书、著书的精神,将“藏书文化”积极推广运用在书香家庭的建设上[3]66。从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书中也就“亲子阅读”中如何设置良好的阅读环境、如何选择适合的儿童读物、亲子之间如何一同阅读以及“夫妇阅读”“乐龄阅读”等多种阅读形式及活动的开展给出了专业意见。积极倡导人们从书房开始,从阅读开始,为建设书香家庭、书香社会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

“耕读传家躬行久,诗书继世雅韵长”,正是因为有悠久的藏书文化和优良的读书传统所积淀的沃土,为播撒“书香家庭”的读书种子,建设美好“书香社会”提供了条件与机遇。而作为阅读推广人更有义务和责任传承与弘扬优秀的藏书文化与传统,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藏书、阅读风气,促进各级教育、学术研究和公众文化生活的繁荣,实现科教兴国的宏伟蓝图。

猜你喜欢
藏书家藏书楼藏书
A Guide to the 4 Best Independent Bookstores in Paris
杭州藏书楼成立时间辨正
小毛驴藏书
从藏书家之藏书看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
全是书
全是书
珍惜每一本藏书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藏书楼
藏书楼开出一朵花